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12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37篇
综合类   372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298篇
灾害及防治   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5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继续提高,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但城市环境质量却不容乐观。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密集、机动车数量增加、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等都给城市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严重威胁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统计数据显示,至201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4亿辆。环保专家表示,尾气排放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2.
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与2060年前碳中和是中国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与大国责任的重要体现。目前,居民食品消费已经成为全球能源消费的主要增长点,同时也是制约“双碳”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影响因素。该研究根据1990—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资料,对比分析了中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碳足迹、碳足迹构成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产生的温室气体年均达到23.26亿t,占到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0.51%。(2)近30年来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产生的温室气体持续高于农村居民,但近10年来差异逐渐缩小;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碳足迹主要来自动物类食品,尤其是水产品、猪肉与牛肉,2015年以来动物类食品消费碳足迹逐渐超过植物类食品成为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碳足迹的主要来源,这意味着中国食品消费结构已全面进入动物类产品主导的时代。(3)近年来,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动物类食品消费量均有所上升,但碳排放强度相对较高的猪牛羊肉消费所占比例均有所下降,碳排放强度相对较低的禽肉及蛋奶制品消费比例均大幅上升,说明目前中国食品消费结构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4)蔬菜及干鲜瓜果消费量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153.
柴俊勇 《劳动保护》2014,(12):28-30
<正>上海是一个拥有6 787 km2面积和2 400万常驻人口的特大型城市。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规模的扩张和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公共安全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上海轨道交通路程达到538km,拥有330座车站,全线列车规模达3 500辆,地铁客运最高峰值938万人,12层以上的高层建筑有近2万栋,水、电、气、油等地下管网设施长达10万多km。此外,随着轨道交  相似文献   
154.
<正>"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2012年4月,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2013年是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的转折点。根据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这意味着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已在2012年出现,这将对  相似文献   
155.
正印度与中国比邻而居,自古互通商贸文化。目前同为新兴国家,世界人口大国,亚洲格局的重要一员。然而,印度却拥有与中国不一样的文化。古老的恒河水养育出悠久的印度文明,也给印度蒙上一层云雾似的神秘面纱。这个谜一样的国度,让人产生无数的疑问,吸引着满怀好奇的人们前来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56.
《防灾博览》2014,(5):10-10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  相似文献   
157.
采用历史资料和气候监测资料,通过分析七星河湿地周边的政区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及气候变化等,研究了湿地面积锐减的原因。结果表明:与湿地接壤的宝清县农耕面积逐年扩大,使得七星河湿地不断被开垦,面积锐减;1957年至今,湿地面积减少了约16156 hm2,缩小了约45%;人口增加、湿地农田化是湿地面积减少的最直接、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气候变化对湿地水资源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降水减少、径流锐减、断流天数增多等。但同时,气候变暖,低温冷害明显减少、活动积温增加,有利于湿地周边政区粮食作物面积和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8.
张宝明 《安全》2005,26(2):1-2
安全生产事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安全生产摆到与人口、资源、环境等基本国策重要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59.
吕晨  蓝修婷  孙威 《自然资源学报》2017,32(8):1385-1397
人口空间分布具有尺度特征,从乡镇街道尺度研究自然因素对城市人口空间格局的影响有利于得出更精细的结果,并为城市人口合理布局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论文利用第五、六次人口普查乡镇街道数据,分析北京市人口空间格局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研究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1)自然因素对不同类型人口空间格局影响具有差异性。对常住人口作用强度由大到小的自然因素分别是适宜建设用地面积、地形起伏度、坡度、海拔高程和河网密度,对外来人口作用力由大到小的自然因素分别是地形起伏度、适宜建设用地面积、坡度、海拔高程和河网密度;2)自然因素对不同地区人口空间格局影响具有差异性。除适宜建设用地面积外,坡度和河网密度分别对六环内、外区域人口密度影响较大。高程和地形起伏度对六环外人口格局作用力高于六环内地区;3)两类自然因素叠加对人口密度作用的强化方式体现为因素相互协同或因素作用力非线性增加。5类自然因素对人口密度的影响力交互作用探测值为1,各类自然因素对城市人口空间格局的影响力协同增强。  相似文献   
160.
在RS和GIS的支持下,综合集成1954年地形图和2000年TM影像重建黑龙江省1954~2000年沼泽湿地的空间信息矢量数据,结合斑块质心变化模型、景观参数和欧几里德最短距离函数,分析黑龙江省沼泽湿地退缩的区域分异特征,进一步从人类活动对沼泽退缩的影响的角度探讨沼泽退缩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50年来,沼泽湿地面积急剧减少,由791.4×104 hm2减少到303.5×104 hm2;沼泽景观趋于破碎化;退缩的焦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和松嫩平原.导致湿地退缩的人文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口增加和耕地的不断开垦,国家建设国营农场的农业发展政策,与主要公路的空间区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