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106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农牧)厅、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乡村振兴局、供销合作社,直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委、城市管理委(局)、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农业农村局(委)、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局、乡村振兴局、供销合作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局、乡村振兴局、供销合作社: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决策部署,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明确的目标任务,统筹县乡村三级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建设和服务,进一步扩大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范围,提升无害化处理水平,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82.
论文以干旱区内陆河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坡度、 坡向、 地形起伏度、 植被指数、 水文、 气候、 交通等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人居环境指数(HEI),利用GIS的叠置分析、 缓冲区分析、 密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对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指数介于17.13~84.32之间,整体分布格局为:从西南方向到东北方向适宜性依次降低,适宜、 较适宜居住区主要分布在中游和中下游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区占研究区面积的比例很大。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区主要以带状和斑块状分布在石羊河各支流周围,其他区域只有零星分布,与流域内居民点分布的空间格局相吻合。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状况与人口密度呈对数关系,确定系数达到0.851 2,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较明显的正相关性,人居环境评价值与单位面积GDP确定系数达到0.845 4,与道路网密度关系不显著,受道路制约程度较小。一些居民点分布在人居环境恶劣区域,一些村镇分布在靠近沙漠区域内,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水资源短缺,经济发展滞后,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当地土地利用规划,这部分村落需要异地搬迁以便改善人居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83.
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管理政策不足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技术管理政策现状,指出现行技术管理政策的不足,包括技术政策方面存在针对性和前瞻性不足、评价政策方面缺乏严格的技术评价和审查制度以及支持政策方面存在研发支持和示范推广体系不健全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技术政策的系统协调性,建立健全技术评价和审查制度,加大研发支持、健全示范推广体系及技术服务市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4.
85.
86.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不能仅依靠外源力量,也应充分发挥村民主体地位.在村民人居环境治理意识和能力普遍较弱的情况下,基于内源式发展理论,构建了内源式发展框架.张庄子村在外源力量的支持下,通过注重村干部班子能力建设、发挥农村社会资本作用和凝聚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精神动力,提供了内源系统中能力内生、组织动员和身份认同的三个要素,激发了...  相似文献   
87.
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任务,其内在作用机理与关键驱动研究能够为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与建设的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测度模型、典型相关分析、岭回归等方法进行甘肃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测度、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分析,并识别人居环境质量的关键驱动。结果表明:(1)甘肃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均值为0.238,高于均值水平的县域占比达45.98%;综合指数、居住条件、产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与治理指数基本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降低态势;公共服务设施维度却表现为中部高,两端低的空间格局;基础设施维度中低水平与较低水平的评价单元相对零散分布且范围较广。(2)自然地理变量组中可灌溉耕地占比的典型载荷为-0.798,正向作用于基础设施、居住条件、产业经济(载荷系数均<0)等目标变量;区域经济发展组中所有解释指标均与典型变量呈正相关,解释指标正向促进着人居环境质量;社会文化控制变量组中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居民占比、少数民族聚落村占比2个解释变量的典型载荷分别为-0.976、-0.494,负面影响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经济发展(目标变量载荷系数>0)。(3)可灌溉耕地占...  相似文献   
88.
文章利用湖北省1 061份农户数据,构建二元Logit模型与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外出务工、村庄认同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结果发现:①外出务工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具有显著影响,而村庄认同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家庭总收入、环保政策的了解程度以及住所周边垃圾集中处理设施亦能有效推动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②对于村庄认同程度不同的农户,外出务工对其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作用存在差异。随着农户的村庄认同增强,外出务工对其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正向作用得以强化,尤其是当农户的村庄认同度超过门槛值时,外出务工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将由负转正,即村庄认同在外出务工影响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上可以发挥扭转乾坤之效。③在考虑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使用在村居住年限作为工具变量进行Ⅳ Probit估计,结果发现外出务工、村庄认同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是稳健的。文章揭示了外出务工作为资本要素涌入乡村的纽带,非但不必然引起农村衰败,反而为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等公共事务创造了禀赋条件,但只有触发村庄认同这一关键机制,方能实现外出务工"扬长避短"效果的发挥。基于此,从培育与增强村庄认同程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大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及增加垃圾集中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四方面提出了推动农户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89.
南京地域人口发展功能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IS技术支持下,以南京市137个乡镇(街道)为基本评价单元,从人居环境约束性和适宜性两方面出发,探讨市域尺度上人口发展功能分区的研究思路、指标体系构建及研究方法。强调让人居环境适宜性好、资源环境承载力高、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强的地区吸纳更多的人口;而人居环境约束性高、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承担更多的农业生产和生态服务功能,限制人口规模的扩大,以此协调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在综合评价南京市人居环境约束性和适宜性分区基础上,依据二维判别矩阵,将南京市域划分为人口集聚区、人口稳定区、人口培育区、人口疏散区、人口限制区等五大类型区,并针对不同类型区域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以此为市域人口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0.
杨龙誉  程钟  孙燕 《四川环境》2010,29(3):136-139
根据我国工业城市住宅小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有4个层次的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住区自然环境、住区生态环境和室内环境,最底层指标有24个。利用统计分析法(Delphi)确定各指标的权值。根据该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科学的监测、调查分析方法,对常州市5个目标小区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监测调查分析。最终得出5个小区的评价结果,为城市规划和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供现状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