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1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71篇
安全科学   326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132篇
综合类   517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51篇
灾害及防治   60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目前,我国已有43个县、市入选北方清洁取暖试点城市。随着农村清洁取暖工作的深入开展,及时总结不同试点地区在技术路径、实施方案、推进模式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对其后续工作的顺利完成及其他地区未来清洁取暖工作的有效开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020年3月26日召开的北方农村清洁取暖经验交流会上所介绍的8个专题报告,从清洁取暖整体进展、典型案例经验分享、企业市场化运作机制和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文中所提到的5个典型区域性案例都能依据本地资源状况和经济水平等因地制宜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农村清洁取暖模式,在有序推进过程中不断优化调整实施路径,并结合企业的力量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方案和运营模式,为清洁取暖注入新的资金动力,充分调动了社会各方对清洁取暖的参与度,也有效改善了农户的室内热舒适性、空气质量和居住水平,提升了农户满意度和接受度。  相似文献   
242.
深刻解读耕地利用转型内涵,基于乡村振兴与耕地利用转型的系统逻辑构建相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标准差椭圆(SDE)等方法,对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淮海经济区耕地利用转型效度进行评测,据此揭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耕地利用转型的时空格局及转型路径。结果表明:(1)15年间淮海经济区耕地利用转型呈现整体上升、区域均衡的时空格局。(2)耕地利用转型空间集聚现象明显,南北差异显著。空间转型集聚程度逐渐减弱,功能转型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又趋于平缓的态势。(3)耕地利用转型呈现东北—西南格局,以徐州市为区域重心,在南北方向上持续收缩、东西方向上不断平移,导致转型空间形态呈C状分布;系统要素的交流耦合渐进增长且上升通道具有收缩趋势,最终形成“分散—聚拢—分散—聚拢”重叠形态的转型路径。建议研究区未来发展重点聚焦转型发展内源动力的协调融合,引导耕地利用转型由“C形”扩散转向“O形”收敛的圈层式包容增长格局,并不断提升耕地多功能融合增益的共享程度,将地理系统的均衡机制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现实效能。  相似文献   
243.
王晓楠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8):3495-3505
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和A-B-C理论,结合强政策背景下上海垃圾分类的实际,完善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测量量表,改进并区分居民垃圾分类目标意愿和执行意愿,构建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影响路径理论模型.基于“2019年上海居民垃圾分类行为”调查数据,覆盖上海16个区县的2555有效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强政策背景下居民环境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垃圾分类行为影响路径.结果表明:环境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分别对居民垃圾分类目标意愿和执行意愿有显著正向的影响.环境态度分别通过目标意愿和执行意愿对垃圾分类行为产生间接效应.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并没有通过两类意愿对垃圾分类行为产生间接效应.垃圾分类的政策效能感在目标意愿对垃圾分类行为效应中起到了调节作用.虽然环境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可以促进公众垃圾分类行为目标意愿和执行意愿的形成,但仅有环境态度可以通过激发公众目标意愿和执行意愿进而形塑居民垃圾分类行为.  相似文献   
244.
为研究长株潭城市群大气污染时空演化特征及潜在传输规律,采用2008~2016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MAIAC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据,分析长株潭城市群近10a来AOD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拉格朗日混合型单粒子轨迹模式(HYSPLIT)及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气象要素数据研究大气污染物潜在传输规律.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AOD呈现下降趋势,并以春、夏季下降幅度最为显著.空间上,AOD总体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分布特征,并与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此外,长株潭城市群大气污染物向外长距离传输(>1500km)、中距离传输(500~1500km)以及局地传输(0~500km)比率分别为17.89%、36.45%和45.66%,主要影响湖北、江西、安徽、广东、广西、江苏和浙江等地区.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长株潭城市群大气污染的时空变化规律,同时为区域“联防联控”、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科学的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245.
246.
人工甜味剂(ASs)作为一类新兴污染物在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水体中被广泛检出,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糖精(SAC)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紫外/过氧化氢(UV/H2O2)和UV/过硫酸盐(PS)两种高级氧化工艺(AOPs)降解SAC的动力学、影响因素、矿化率、转化产物和降解机制.结果表明:单独的UV、PS和H2O2对SAC的去除效果有限(去除率<5%),UV/H2O2和UV/PS工艺对SAC的去除效果良好(去除率>99%)且降解符合伪一阶动力学,速率分别为0.38 min-1和0.09 min-1.降低溶液pH值、增大PS浓度均可促进SAC降解;但随着H2O2浓度的升高,SAC降解效率先增加后减小.相比UV/PS工艺,UV/H2O2工艺降解SAC的矿化率更高(可达43%).产物鉴定结果表明,两种UV-AOPs氧化降解SAC均会生成开环产物,表明反应会破坏SAC分子中的N—S结构.此外,UV/H2O2工艺更易生成羟基化产物,二聚体产物仅在UV/PS工艺中被检测到.  相似文献   
247.
通过比较分析重点高校与地方性高校的办学差距,全面剖析了地方性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在办学定位、行业依托、学科背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师资结构、精品课程建设、学科与实验室建设、科研与学术活动、人才培养计划、产学研实习实训等入手进行改革和研究。  相似文献   
248.
李旭 《安全》2017,38(8)
基于文献,结合高校安全防控特点,从狭义安全文化和公共安全管理两个视角,定义高校安全文化,并分析其层次结构和体系构成。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三个主要环节和循环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49.
《中国劳动科学》2011,(9):F0003-F0003
广东省国防科技技师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国家重点高级技工学校,隶属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自1979年创办以来,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晋升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2007年晋升为高级技工学校.2011年晋升为广东省国防科技技师学院。学校主要承担中.高级技工教育和师资教育培养工作.设有数控、机电和信息管理类专业共21个。目前在校生12093人(其中校本部4115人)。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41名.在教学、教研和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多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南粤教坛新秀”、广东省”技术能手”、”南粤技术能手”等称号。学校还设有职业技能鉴定所、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创业培训基地、特种作业培训定点单位和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站.2010年培训鉴定量达到10822人次。  相似文献   
250.
常州市冬季大气污染特征及潜在源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常州市冬季大气污染特征,对2013—2015年常州市冬季PM2.5、PM10、SO2、NO2、CO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HYSPLIT 4.9模式研究不同气团来源对常州市各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及潜在污染源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常州市冬季以PM2.5污染为主,其占冬季首要污染物的90%以上,冬季PM2.5小时浓度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以良和轻度污染出现频次最多,冬季的ρ(PM2.5)对ρ(PM2.5)年均值的贡献率高达37.4%,不完全燃烧是颗粒物的一个重要来源.冬季ρ(PM2.5)、ρ(PM10)、ρ(SO2)、ρ(NO2)和ρ(CO)的日变化均呈双峰分布,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交通的早高峰和晚高峰附近.ρ(NO2)在晚高峰明显大于早高峰,而ρ(SO2)和ρ(CO)表现为早高峰大于晚高峰.常州市CO/NOx和SO2/NOx的分析结果表明,常州市交通源的贡献明显,点源对常州市的空气质量的影响也较大.1和6 h的ρ(PM2.5)梯度变化可判识细颗粒物的爆发性增长.冬季常州市受到西北、西和西南等地区的大陆性气流影响较大,其对应的ρ(PM2.5)、ρ(PM10)、ρ(SO2)、ρ(NO2)和ρ(CO)平均值相对较高,且对应的污染轨迹出现概率较大.偏东方向的气流由于移动速度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易造成污染累积,导致ρ(PM2.5)、ρ(SO2)和ρ(NO2)相对较高.WPSCF(源区分布概率)高值区(>0.5)集中于从芜湖至上海的长江中下游区域和杭州湾区域.PM2.5、PM10、SO2、NO2和CO潜在源区存在较大差异性,NO2、SO2和CO本地化的潜在贡献较PM2.5和PM10更明显.此外,受船舶等影响海洋源区对NO2、SO2和CO的潜在贡献较大.研究显示,长三角区域的大气污染物以本地污染为主,但远距离污染输送贡献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