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19篇
  免费   407篇
  国内免费   564篇
安全科学   4698篇
废物处理   513篇
环保管理   2003篇
综合类   6521篇
基础理论   509篇
污染及防治   739篇
评价与监测   318篇
社会与环境   245篇
灾害及防治   244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60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325篇
  2020年   278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363篇
  2015年   488篇
  2014年   1522篇
  2013年   746篇
  2012年   1019篇
  2011年   1035篇
  2010年   796篇
  2009年   769篇
  2008年   875篇
  2007年   751篇
  2006年   855篇
  2005年   804篇
  2004年   824篇
  2003年   695篇
  2002年   485篇
  2001年   358篇
  2000年   287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4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李平 《环境与发展》2020,(4):190-190,194
本文以生态环境检测及环保技术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了生态环境检测以及环保技术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且提出了生态环境检测及环保技术应用的有效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72.
褚福友 《环境与发展》2020,(4):211-211,213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快速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发挥了不错的成效,比如推动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环保领域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处于探索阶段,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加以克服。环保领域对区块链技术的需求很大,若能够切实发挥技术的优势,可有效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现结合具体研究,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973.
采用SEM、XRD和XRF对电厂失活脱硝催化剂进行表征,探讨其失活原因和机理。结果表明:电厂脱硝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活性组分V的流失及碱金属K、碱土金属Ca和As元素造成的催化剂中毒,烟气中飞灰的沉积也有一定的影响。经吹扫、水洗、酸洗和V负载再生,催化剂的各项物化性质基本恢复,NOx转化率基本达到新鲜催化剂的水平。水洗主要去除催化剂中的碱金属,酸洗主要去除As2O3,负载V补充催化剂活性组分。V再生催化剂在较高温度下的抗硫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974.
本文首先分析了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其后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重点领域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75.
苯系物(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BTEX)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BTEX高溶解,高挥发,高毒性的特点使其成为地下水污染关注的特点。强调了地下水中苯系物的来源及相关性质,总结了治理苯系物的历史应用技术,介绍了新兴修复技术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地下水中苯系物的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76.
由自然灾害引发的工业企业环境安全事故又称为自然灾害诱发的技术事故(Natech).我国是工业大国,重化工业是我国的主导产业之一;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Natech风险不容忽视.开展Natech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研究,有助于我国Natech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防范和降低区域Natech风险.目前,我国Natech风险基础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支撑我国Natech风险防控实践.本文从Natech风险发生机制、风险评估、风险感知与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风险管理体系等四个方面回顾了国内外Natech风险研究现状,初步梳理了Natech风险的基本理论,并对我国未来Natech风险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我国Natech风险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7.
978.
DNA宏条形码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物监测方法,在未来生态环境监测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浮游动物DNA宏条形码监测仍在发展阶段,需要首先对其(采样方法、引物选择和数据分析等)进行标准化和调整,然后才能用于常规流域生态监测。其中,如何选择合适的PCR扩增引物是DNA宏条形码生物监测标准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比较了COI、18SV9和16S通用引物在浮游动物DNA宏条形码监测中的差异,为初步建立规范化的浮游动物DNA宏条形码监测方法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6S引物对浮游动物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其产生的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有88.1%属于浮游动物。虽然18SV9引物具有更高的物种覆盖度,不仅能扩增出浮游动物,还能扩增出大量藻类和真菌,但其物种识别敏感性较差,不适合浮游动物物种水平多样性监测。COI引物的浮游动物物种特异性、物种覆盖度和物种识别敏感性都适中,检出的浮游动物物种数量高于18SV9引物和16S引物,更加适合浮游动物DNA宏条形码监测。  相似文献   
979.
应用3S技术研究了太湖底质与水质总磷(TP)的分布情况,并结合水华频次分析了其相关性。结果表明:2016—2018年,太湖底质TP年均值在433~537 mg/kg波动,水质TP年均值从0.064 mg/L上升至0.087 mg/L。从空间分布来看,底质TP、水质TP和水华频次均呈现“西高东低”的规律,太湖西部区尤其是竺山湖区是需要开展治理的重点区域。3年间,太湖西部区水质TP上升,而底质TP与入湖河流TP下降,说明内源磷污染是太湖西部区水质TP升高的主要原因,须加强科学清淤。  相似文献   
980.
对5台主流动态校准仪开展臭氧间接传递技术研究,对动态校准仪的准确性、可靠性、稳定性及臭氧传递的线性方程等性能参数进行了实验室考察。总体而言,发生型动态校准仪和分析型动态校准仪均可用于臭氧传递工作中。分析型动态校准仪可直接进行臭氧传递,发生型动态校准仪在臭氧传递前必须进行预校准。建议至少每3个月对发生型动态校准仪进行1次臭氧传递,每6个月对分析型动态校准仪进行1次臭氧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