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355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36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案情简介 赵先生是某市某公司员工,2006年7月入职,月平均工资4500元。从入职以来,公司均仅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缴纳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从2006年的810元逐步调整到2012年的1500元,尽管赵先生多次向公司提出,要求按照其全额工资为基数缴纳社会保险,但公司一直不予理会。2012年3月中旬,赵先生以公司未依法足额缴纳社会保险为由,向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随后,赵先生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依法为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并要求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相似文献   
302.
案情简介赵某系某公司的职工,双方签订了期限为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期满后,公司向赵某出具了终止劳动合同证明,该劳动合同书除载有法定内容外,还附加了有关赵某在职期间违反劳动纪律情节的表述。赵某随即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相似文献   
303.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的内部监督机制设置近乎空白,这十分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在综合考虑了当前的立法现状、相关部门所作出的实体化建设以及人民法院的成功经验等因素的基础上,本文建议建立审理监督委员会,以此弥补仲裁机构监督机制的缺陷。在符合当前立法精神和实际形势下合理设置审理监督委员会,势必能够更好的配合劳动仲裁和人事仲裁的机构整合,更好适应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04.
《中国劳动科学》2014,(11):49-52
俞某向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称2005年7月进入某餐饮公司,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08年5月起任下属某一门店的店长,2014年7月,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现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二倍经济补偿的赔偿金。公司则称:俞某作为门店的店长,具有退单的权限,即可以将顾客已经点的菜进行退单。公司经调查以后发现俞某利用该权限,一般选择在晚t9点半以后进入系统,将显示为顾客已买单的消费单修改为退单,并使用经理卡完成退单,然后将相应金额钱款取走。2014年上半年,俞某退单11.5万元并占为已有。公司向俞某多次索要未果,因此单方面解除了俞某的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305.
《中国劳动科学》2010,(4):46-49
工伤保险中的停工留薪期问题由于《工伤保险条例》没有明确规定,实践中各地的处理多有不同。本期以案论法通过对于一起仲裁与法院处理结果不同的案件进行分析讨论,分析停工留薪期制度在期限确定依据、确定程序、待遇支付标准等方面不同的观点,以求对于修订中的《工伤保险条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06.
2006年10月,刘某进入某服装印花有限公司工作。2007年10月,公司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开始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之前的社会保险费未予补缴。刘某于2008年11月得知此事后,要求单位为其补缴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的社会保险费。单位与刘某达成书面协议,约定单位2009年1月和7月,分两次为其补缴所欠社会保险费。后公司仅于2009年1月为其补缴2006年10月至2007年3月的社保费,而2007年4月至2007年9月的社会保险费一直未予补缴。后刘某多次与单位协商此事,均未果。2009年10月,双方关系恶化,遂协商解除劳动关系。2009年11月2日,刘某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要求公司为其补缴所欠2007年4月至9月和2009年10月的社会保险费。  相似文献   
307.
所谓的“单纯确认劳动关系之诉”,是指当事人向劳动仲裁委或人民法院提起的申诉/诉讼中,申诉/诉讼请求有且只有一项:确认双方之间存在或不存在劳动关系。而其他基于劳动关系存在可能引发的要求被诉人/被告给付相关劳动待遇的申诉/诉讼请求并不涉及。下面这则案例即为实践中典型一例。  相似文献   
308.
309.
3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