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355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36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我国的劳动关系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劳动合同的签订,使得企业用工管理日渐走上正途;而一些新的用工形式出现,又给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12.
探讨了新时期环境监测机构在环境污染仲裁中所起的作用,重点说明环境监测机构应在污染仲裁中起决策性作用,为环境监测拓展更深层次的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313.
案情简介 2007年11月,申诉人张某到被诉人某木块加工厂处做伐锯工。2008年3月27日,张某在工作时,坐着的烟花箱突然发生爆炸,将其炸伤。被诉人将张某送往医院并垫付了4000元医疗费,之后便不管不问。由于张某全身29%烧伤,依病情急需进行植皮治疗,而张某无力承担高额的医疗费,遂申诉到劳动仲裁委,请求裁决被诉人先行支付医疗费2万元。被诉人的答辩理由是工伤认定是支付工伤医疗费的前置程序。  相似文献   
314.
《中国劳动科学》2009,(8):39-42
在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关系中,“工资”无疑是劳资双方共同关注的核心话题。近年来,有关员工工资所引发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一直居高不下,据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统计,自2008年以来,以工资或劳动报酬为仲裁标的的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稳居各类劳动仲裁案件之首。  相似文献   
315.
去年5月1日实施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法,其最大的亮点就是有条件地将部分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一裁终局,突破了原来固有的“一裁二审”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立法对一裁终局案件,区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设计了不同的救济途径,即对于终局裁决不服的,劳动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而用人单位则只能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据此,劳动争议撤裁案件伴随《调解仲裁法》的实施应运而生,成为司法实践的又一新类型案件。如何处理该类案件,各地法院认识不一。为了准确把握此类案件的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316.
面对日益增多的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山东省淄博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积极探索预防和应对措施,在借鉴司法建议书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起劳动争议仲裁建议书制度。  相似文献   
317.
本文论述了振动时效的原理和工艺方法,比较了使用电动振动系统进行的振动时效和自然时效、热时效以及传统的振动时效在消除工件内部产生的残余应力优缺点,指出了使用电动振动系统进行的振动时效在各类典型工件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18.
《中国劳动科学》2009,(4):34-35
近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发了《关于贯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通知》要求全市劳动仲裁机构落实七项措施。  相似文献   
319.
今年以来,江苏省无锡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构建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年初专门作出了《关于构建和发展和谐劳资关系的决定》,并明确提出年内所属市(县)区年底前全部建立劳动争议仲裁院的目标要求。全市两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积极开展工作,努力争取支持,劳动争议仲裁院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市两市(县)7区中已有1市(县)6区按省里的标准成立了劳动争议仲裁院。  相似文献   
320.
王世平 《环境教育》2008,(12):21-22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因环境污染引发的矛盾和纠纷,愈来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此类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化解,不仅影响生态环境,还会给社会造成较大的不稳定因素。应该说,在过去的实践中基层环保部门,充分发挥政策法律和赋予的职能,处理了大量的环境纠纷,但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环保部门处理污染纠纷的手段不硬,缺乏相应的强制力作保证,导致某些矛盾和纠纷调处的效果不佳;二是由于有些纠纷的受理涉及几个部门的管辖范围,且上访人众多,情绪激烈,此类问题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