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25篇
安全科学   55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332篇
基础理论   104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评价与监测   69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51.
目前在植被恢复中的生态学理论应用存在一些误区,包括: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孤立的生态系统观,理想的顶极替代主义,保守的乡土主义,简单的适地适树原则等.这些误区可能导致恢复的效果不佳,既浪费资源又损失植被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652.
电厂输煤系统粉尘综合治理方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天津石化公司热电部燃料车间输煤系统煤粉尘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结合生产实际,提出综合治理方案。通过在输煤现场合理布置湿式及扁布袋式除尘器、安装喷淋装置、改进运行方式等一系列措施,可以达到降低现场煤粉尘浓度、改善输煤现场环境、保护职工身体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653.
为了解废弃拆解地环境中电子垃圾相关污染物的含量水平及其生态风险,本文测试了华南某废弃电子垃圾拆解地野生鲮鱼和鲫鱼体内多溴联苯醚(PBDEs)、多溴联苯(PBBs)、得克隆(DP)和替代型溴系阻燃剂(ABFRs)等卤系阻燃剂(HFRs)的含量和组成,评估了这些污染物对于野生鱼类及食鱼野生动物的生态风险.电子垃圾拆解地鲮鱼和鲫鱼体内∑HFR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230~1680和141~650ng/g,高于对照区1~2个数量级,表明虽然粗犷的电子垃圾回收活动已禁止多年,当地野生鱼类仍然受到HFRs严重污染.PBDEs是鱼体内最主要的HFRs,鲮鱼和鲫鱼体内其分别占∑HFRs的96%和89%.鲮鱼和鲫鱼体内HFRs含量和组成均存在显著差异,可能与其生活习性、营养级和脂肪含量不同有关.风险评估结果显示,PBDEs对野生鱼类及食鱼野生动物均具有较大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654.
选取5辆典型国六重型柴油车,进行基于C-WTVC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测试,分析了包括7种苯系物以及14种醛酮类物质的比排放量.结果表明,甲苯、苯、苯乙烯是国六重型柴油车苯系物排放的主体物质,占总量的60%~86%;而甲醛、乙醛、苯甲醛是醛酮污染物的主要物质,占总量的72%~87%.在同时包含市区、市郊和高速综合工况的试验车会产生较高的苯系物和醛酮类物质的排放,苯、苯乙烯在综合工况下的比排放量分别为处于市郊工况车型的1.25倍、1.45倍,市区占比为40%的货车具有最高的甲醛比排放量20.84mg/(kW×h),有超甲醇车甲醛排放限值的风险;在市郊工况下车型的甲苯、乙醛排放平均分别为其余车型的1.65倍、2.1倍.测试车辆的臭氧潜势均值达到(249.53±10) mgO3/(kW×h).  相似文献   
655.
高效稳定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WSC-6的稳定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筛选到的一组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WSC-6,通过变性梯度胶电泳(DGGE)方法研究了菌种的组成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连续继代培养的第74~83代复合系的菌种组成没有变化,非常稳定.多代继代培养过程中各代的pH值变化趋势一致,pH值从发酵开始的8.7下降到纤维素旺盛分解时的6.5以下;随着分解结束,pH值逐渐恢复到发酵开始时的水平并保持稳定,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多代继代培养后复合系各代的滤纸纤维素分解率和CMC糖化差异很小;在发酵液起始pH4~10的范围内,复合系对pH值具有缓冲能力,并正常分解纤维素;经过70~100℃高温处理10min后再转接的复合系对纤维素仍然具有分解能力,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656.
稀土元素镧对红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通过纯培养试验、室内培养试验和水稻盆栽试验研究了稀土元素镧对红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结果表明 :镧对纯培养细菌、放线菌、真菌均有较强的毒害作用 .对镧的敏感性顺序为 :放线菌 >细菌 >真菌 .在低浓度下 ,镧对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的作用不明显 ,在高浓度下 ,表现为抑制作用 .在低浓度下 ,镧对土壤硝化细菌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最大刺激率达到 70 % ,随着浓度的升高则产生抑制作用并不断增强 .镧对土壤反硝化细菌作用不明显 .在低浓度下 ,镧对土壤自生固氮菌有某些刺激作用 ,随着浓度的升高 ,则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 .土壤硝化细菌可以作为稀土对作物增产效应的指示菌 ,硝化细菌和自生固氮菌可以作为稀土污染土壤生态环境的指示菌 .外源稀土对红壤微生物区系产生抑制作用的临界浓度在 150 mg/ kg左右 .  相似文献   
657.
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中纤维结合蛋白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亲和消化法分离纯化了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中的纤维素结合蛋白,纯化后的纤维结合蛋白液经SDS-PAGE(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后得到13条条带(命名为CBP1~13),通过对其进行酶谱分析,发现低分子量的蛋白主要表现CMC(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性,而高分子量(66~200 k Da)的蛋白兼有CMC酶和木聚糖酶的活性,其中纤维结合蛋白CBP6表现出的木聚糖酶和CMC酶活性最强.这些条带经质谱鉴定后被确定由8种蛋白组成,除CBP4为Paenibacillus sp.分泌的木聚糖酶5外,其余的蛋白均由C.clariflavum DSM 19732所产生,其中CBP1~3为β-1,4木聚糖酶,CBP5,6为碳水化合物结合蛋白,CBP7~9,11,12为锚定蛋白,CBP10和CBP13为未知蛋白.通过结构域预测,发现除纤维结合蛋白CBP13外所有的蛋白均具有一种催化结构域,分别隶属于第8、9、10及48家族的糖苷水解酶,而部分蛋白(CBP1,2,4~6)还具有碳水化合物结构域或者锚定蛋白结构域(CBP5~12).  相似文献   
658.
土壤微生物种群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微生物种群的生物量是土壤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农田由于长期施用化肥、农药,使土壤中的微生物特别是有益微生物大量减少,影响了农田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本试验研究选取三种富含活性微生物的有机肥作为试验对象,研究活性微生物有机肥与常规施肥处理下,农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59.
碳氮比对稻草和猪粪生物处理及厌氧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农业废弃物稻草和猪粪为发酵原料,首次采用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对稻草和猪粪混合物进行生物处理,通过考察不同碳氮比(25∶1、30∶1、35∶1和40∶1)条件下稻草和猪粪混合物生物预处理的发酵特征及后续的产甲烷能力,探讨了碳氮比对稻草和猪粪的协同生物预处理及厌氧消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碳氮比为30∶1、料水比为11%时,稻草和猪粪混合物经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于55℃预处理30 h后其厌氧消化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稻草和猪粪降解液中滤纸酶活和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分别达到了2.18和2.31 IU,其失重率高达41.69%;随后经厌氧发酵后其甲烷产率和产甲烷速率分别可达318.14 m L·g-1(以VS计)和10.61 m L·d-1·g-1(以VS计),且总量为9.9 g的稻草和猪粪混合物的总甲烷产量可达1948 m L,上述结果相对于未经生物预处理的对照组均提高了38%.本研究结果可进一步为其它种类的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的高效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60.
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的构建及其环境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纤维素培养基和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为初筛和复筛培养基,从采集的样品中分离得到具有纤维素分解能力的菌株20株。选择其中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力的12个菌株与2株自生固氮菌和EM菌进行正交实验,得到3个组合表现出协同降解纤维素的作用,对滤纸降解效果为组合12〉组合8〉组合5。选用组合12进行了一系列的环境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碳源为微晶纤维素+CMC-Na时CMC酶活最高,最适氮源为蛋白胨+酵母膏,最适pH6.5,最适培养温度为30℃。培养第6天CMC酶活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