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8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281篇
安全科学   569篇
废物处理   70篇
环保管理   316篇
综合类   1480篇
基础理论   130篇
污染及防治   179篇
评价与监测   122篇
社会与环境   121篇
灾害及防治   113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近年来,在污水高标准处理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发现和遇到越来越多的现有常规水质指标、工艺理论和技术知识等难以解释的新现象和难以解决的新问题.以逐步建立水质复杂体系研究理论和方法体系,构筑科学、有效的污水处理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管理系统为目标,介绍了污水的复杂体系特征,阐述了污水高标准处理中工艺设计、运行和诊断面临系统理论方法缺失的问题及其根源,提出了可有效支撑污水工艺研究的污水特质,即"水征(water feature)"的概念.通过分析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水平、组分特征、安全性和稳定性及其时空变化,定义了水征"四维度"内涵,即污染物污染程度、组分特征、毒害效应和转化潜势等4个维度.研究和实践案例表明,水征能有效支撑水质安全评价、处理特性预测、处理工艺设计和工艺诊断优化等.在以水环境质量改善和环境风险控制为目标的污水高标准处理新阶段,基于水征研究,发展高效处理工艺、构筑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尤为重要.今后需深入、持续开展污水处理中水征指标评价方法与理论体系、水征与污染物处理关键技术开发与工艺优化、水征与风险评价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72.
为了提高菌株Trametes sp.LS-10C的漆酶产量并初步研究该酶对偶氮染料的脱色性能,本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均匀设计对菌株Trametes sp.LS-10C产漆酶培养基进行了优化,获得最优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4.4 g·L~(-1)、豆渣10.1 g·L~(-1)、麸皮100 g·L~(-1)、NH_4Cl_3g·L~(-1)、KH2PO41.4g·L~(-1)、CuSO_4’5H2O 1 g·L~(-1)、NaCl 1 g·L~(-1)、MgSO_40.8 g·L~(-1)、CaCl_20.5 g·L~(-1).菌株发酵至8 d时漆酶产量为595.15 U·m L~(-1),约是优化前的35.66倍.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漆酶-介体系统对酸性红GR、酸性蓝40和酸性铬蓝K等3种偶氮染料脱色10 h后脱色率分别高达96.86%、91.28%和86.31%.相比公开发表的文献,本研究所报道的Trametes sp.LS-10C利用优化培养基发酵产漆酶达到了较高水平,具有酶活力高和发酵时间短等特征,且该漆酶在处理偶氮染料废水脱色领域中具有进一步研发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3.
螺旋对称流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螺旋对称流厌氧反应器(SSSAB)外置平板膜组件形成了螺旋对称流厌氧膜生物反应器(SSS-AnMBR).研究了SSS-AnMBR的启动阶段和有无沼气曝气时的运行性能,并建立了其设计与操作优化模型.在启动过程中,反应器内挥发性脂肪酸与碱度的比值为0.001~0.016,未发生酸化现象,后期反应器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稳定在90.27%~95.35%.有沼气曝气状态下SSS-An MBR的有机负荷和COD去除率分别为2.28 kg·m~(-3)·d~(-1)和98.24%,均高于无沼气曝气状态下的2.13 kg·m~(-3)·d~(-1)和97.58%,表明系统的污染物去除效能较好.有沼气曝气状态下膜组件的平均负荷、平均COD去除率和SSS-An MBR平均总COD去除率的CV值分别为21.98%、14.15%和0.78%,均低于无沼气曝气状态下的25.27%、21.98%和0.89%,表明该状态下系统稳定性较好.最后建立了厌氧反应器体积(V)、进水流量(Q)和进水COD(X)三者之间的数学模型:V/Q=HRT0/C_(inf)×η_(sss)(X-Cinf)+HRT_0,以及膜面积A与Q之间的数学模型:A=Q×C_(sss)×η_m/MLR,可指导同类型的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优化.  相似文献   
974.
采用GPS-X软件构建了南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A~2/O工艺数学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调整,通过静态模拟和动态模拟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以A~2/O工艺对TN、TP的去除效果为考察指标,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A~2/O工艺运行中的混合液回流比(MLR)、污泥回流比(RAS)、好氧池溶解氧(DO)、系统SRT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分析。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DO为1.5 mg/L,MLR为400%,RAS为110%,系统SRT为22 d时,TN去除效果最佳;当DO为1.1 mg/L,MLR为150%,RAS为60%,系统SRT为12 d时,TP去除效果最好。由正交试验结果可知:MLR对TN、TP去除效果影响显著;RAS对TP去除效果影响显著。A~2/O工艺脱氮除磷的最佳运行参数为:MLR为350%,RAS为90%,DO为1.2 mg/L,系统SRT为20 d。在此条件下,出水TN浓度能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75.
为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要求,对沈阳市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工程。通过对沈阳市城市污水处理厂现状、处理工艺特征及运行情况调研分析,根据沈阳市城市污水处理厂需要提标改造存在的问题,提出工艺优化以及提标改造解决对策,为沈阳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76.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因此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和垃圾也越来越多。污水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所以对污水进行处理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当务之急。但是污水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现阶段污水处理过程能耗高、处理效率低下,本文就城市污水处理厂节能与过程优化进行了研究,并以提高效率和节能减排为出发点,提出污水处理节能与过程优化的控制方法,以期对城市污水处理的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77.
随着目前电力需求的增多和对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人们开始高度关注发电机组中烟气脱硫系统的节能优化问题,因此要加快对其节能优化的研究工作。综上所述,本文将着重研究烟气脱硫系统的节能优化对策,以便给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78.
主要监测、分析、研究220KV变电站运行时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影响范围。经实际的监测和分析所得出结论:220kV变电站产生的电磁辐射会因射源空间的距离变大而减小,在距变电站40米处的电磁辐射临近背景值。根据这一情况,提出电磁辐射防范优化措施,降低电磁辐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9.
优化施氮对河套灌区氧化亚氮排放和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套灌区盐化潮土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和通气法研究了4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传统施肥(CON)、优化处理1(OPT1,减氮53.3%)、优化处理2(OPT2,减氮53.3%+硝化抑制剂))对河套灌区玉米农田氧化亚氮(N_2O-N)排放、氨挥发(NH_3-N)损失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减量显著降低了土壤N_2O-N排放和NH_3-N挥发;相比于CON处理,OPT1处理的N_2O-N排放量和NH_3-N挥发量分别降低了45.2%和68.8%(p0.05),但N_2O-N损失氮素比率增加了9.7%(p0.05).施用硝化抑制剂可显著降低土壤N_2O-N排放,与OPT1处理相比,OPT2处理可降低34.6%(p0.05)的N_2O-N排放和41.5%(p0.05)的N_2O-N损失氮素比率,但NH_3-N挥发增加了47.5%(p0.05).OPT1处理显著降低了玉米产量,降幅达22.1%(p0.05),而OPT2处理相对于OPT1处理增产32.9%(p0.05),与传统施肥处理无差异.因此,综合N_2O-N排放、NH_3-N挥发及玉米产量可知,OPT2是较为合理的施肥措施,值得在河套灌区推广.  相似文献   
980.
在自然资源整合不断加强,土地利用结构日趋复杂的形势下,采用单一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式难以有效满足区域土地利用合理规划的需求。综合考虑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等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构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布局优化的集成体系,对提升规划适用性具有积极作用。选取常州市金坛区为研究区,以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为优化目标,设置自然演变、经济优先和生态优先三种发展情景,在通过MOP(多目标规划)模型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利用GeoSOS-FLUS模型实现土地利用布局优化。结果表明:通过集成MOP和GeoSOS-FLUS模型,采用"结构+约束+布局+准则"研究模式探索县域单元下的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优化,对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有一定帮助。从案例分析结果看,城镇工矿用地数量在自然演变和经济效益优先情景下分别增加了39%和95%;林地在生态效益优先情景下增加了40%;农村居民点在三种情景下分别减少33%、66%和66%。在三种发展情景下,空间格局都将面临城镇空间与生态空间两级分化的现象,后期区域发展中应加强城乡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促进空间布局均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