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8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281篇
安全科学   569篇
废物处理   70篇
环保管理   316篇
综合类   1480篇
基础理论   130篇
污染及防治   179篇
评价与监测   122篇
社会与环境   121篇
灾害及防治   113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李璐  董捷  徐磊  张俊峰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5):1003-1015
开展功能区土地利用碳收支评估并构建碳补偿分区优化框架,对于制定适应各功能区低碳策略、指导补偿额度流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武汉城市圈县域为基本单元,在分析主体功能区划下土地利用碳收支空间分异特征的基础上,借助标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法、SOM-K-means模型、二维关联矩阵等方法,对武汉城市圈进行了碳补偿类型区划分及优化。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各县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地区差异显著,呈现“西高东低,中心最高”空间分布格局;主体功能区划下土地利用碳排放、碳吸收均具有明显空间分异特征,碳吸收与碳排放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相对空间分布趋势;武汉城市圈共有16个碳补偿支付区、11个碳补偿获补区以及12个碳补偿平衡区;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目标,最终形成7类碳补偿空间优化区,并对每一类型区提出了相应的低碳发展方向及策略。  相似文献   
982.
Subwet模型在人工湿地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峰  黄津辉  林超 《环境科学》2013,34(7):2628-2636
针对人工湿地的设计问题,介绍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运行机制和设计准则,提出了利用人工湿地数字模型Subwet辅助设计的方法.利用Subwet模型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设计进行了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对影响人工湿地处理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据此对人工湿地的设计优化提出了指导意见.该Subwet模型的应用实例表明人工湿地模型可以应用于设计中,并可为人工湿地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83.
刘倩  雷炳莉  安静  尚羽  钟玉芳  康佳  文育 《环境科学》2013,34(8):3303-3308
研究了己烯雌酚(DES)和戊酸雌二醇(EV)对MCF-7细胞增殖的单一毒性和等浓度配比下的联合毒性作用,用相加指数法进行了联合毒性作用类型的判断,同时进行了联合毒性作用的3×3析因实验设计研究结果作为对比.结果表明,EV的24、48和72 h对MCF-7细胞增殖率的EC50值分别为6.02、0.40和0.33 nmol·L-1,DES的24、48和72 h的EC50值分别为5.90、6.98和2.90 nmol·L-1,等浓度配比下其联合毒性的EC50值分别为2.33、0.71和0.39 nmol·L-1,用相加指数判断其联合作用类型,在24 h显示为协同作用,其它两个时间段显示为拮抗效应,但从数值上可以发现协同和拮抗效应均不强,接近相加的联合效应类型.析因实验结果显示24、48和72 h这3个染毒时间段均显示了相加作用类型.析因实验与等浓度配比下获得的联合毒作用类型基本一致,但析因实验设计更为简捷方便,同时避免了由于计算EC50值产生的偏差对联合效应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4.
《中国安防》2011,(6):28
近期,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完善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  相似文献   
985.
目前应急供水方案通常是根据经验进行确定,缺乏对于各种方案及其成本的比较。本文以水源突发性事件造成的供水短缺为前提,将应急供水系统的方案分成备用水源供水、污染水的应急处理、水量的压缩3个方面,建立了符合实际的应急供水系统方案优化模型。运用遗传算法,得到新建应急供水系统的成本并求得其最优值。将该模型用于东莞市应急供水规划调控方案,可以为实际应急供水方案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986.
根据水处理行业的特点,介绍了自动控制系统在某高浓度污水处理项目中的应用,使用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平台实现标准PLC的功能,代替专用控制器,结构开放,开发周期短,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7.
基于格序理论的爆炸类危险化学品运输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爆炸类危险化学品运输中事故的发生,针对爆炸类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路径优化选择问题,将多目标格序决策理论引入到路径方案评价比选中,构建了爆炸类危险化学品运输路径优化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指标选取的综合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从6个方面建立爆炸类危险化学品运输路径比选指标体系:影响区域死伤人数规模、影响区域厂矿规模、影响区域人口规模、影响区域名胜古迹保护性、影响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性、影响区域综合出行费用规模。通过对各方案综合差异度的计算,实现了备选方案的格序化排序。并且在模型体系权重计算中采用了熵值法,实现了权重确定的客观性。最后,应用该模型结合实例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988.
管棚预支护条件下隧道开挖面稳定的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考虑土体参数的变异性对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影响,基于可靠度理论,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计算管棚预支护条件下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力;以不同工况下地层参数及其极限支护压力比作为样本,待BP神经网络训练完毕后,即可预测大量给定地层参数工况下的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比,对其进行统计,得到概率分布特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建立了管棚预支护条件下隧道开挖面稳定的极限状态方程,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其进行可靠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管棚预支护的隧道,开挖面支护压力存在极限值,达到该值后,增加较小幅度的支护力,就能较大程度地提高隧道开挖面稳定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989.
基于回归分析的群集疏散时间模型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国际上通用的疏散时间模型(简称经验模型)的仿真度,将人员的属性因素(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影响纳入时间模型,采用回归分析方法,以某高校大型大学生艺术中心疏散案例为研究基础,通过调查采样建立185组数据的实测样本。结合影响人员疏散行为和疏散时间相关因素,运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建立疏散时间回归模型。以回归模型为基础,将个体属性综合为群集属性,求取修正系数并对经验模型进行修正、检验。结果表明:利用回归分析和修正系数对疏散时间经验模型进行修正,可有效弥补经验模型缺乏考虑群集属性影响的弱点,提高经验模型的仿真度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0.
为兼顾经济与安全效益,实现危险化学品物流配送中心选址与运输路径选择的联合互动,建立综合选址-选线模型。该模型考虑危险化学品的风险特性、时间属性、路线路面状况及沿线周围环境随车辆移动的变化,以配送中心建设运行费用、运输费用、选址风险、运输风险和敏感目标人数为优化目标。采用专家打分法对各子目标权重进行打分,将多目标规划问题转化为单目标决策问题来求解,并根据模型给出一种启发式算法。网络选址-运输优化可降低危险化学品物流事故率和沿线人员伤亡风险,优化影响人员风险与物流成本冲突问题,实现最佳网点布局及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