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228篇
安全科学   166篇
废物处理   53篇
环保管理   90篇
综合类   561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152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污水处理厂低温等离子体恶臭治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污水厂恶臭气体,是一种新的技术。介绍了该技术处理恶臭的机理和相关工程的工艺流程以及处理效果,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对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的治理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212.
轧钢污泥综合利用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一种轧钢污泥的回收处理技术,该技术可把轧钢污泥有效地分离成氧化铁粉和混合油,实现综合利用,减少铁素资源浪费,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13.
防护服装的全面评价通常涉及安全性、工效学特性等多个方面。在常用高、低温防护服隔热性能研究基础上,对服装的舒适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高低温防护服的选用和设计改进等提供依据。本研究应用热平板仪、人工气候室等研究设备以及真人着装实验,对高低温作业典型工种常用的耐高温防护服和低温防护服的舒适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高、低温防护服的透气性、透湿性、着装压力、肢体活动角度等均表现出一定差异,防护服的面料、结构和工艺等均影响到其整体舒适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214.
日光温室黄瓜低温冷害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人工气候箱和大田试验观测结果,探讨了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低温冷害气象指标确定技术,将冬季黄瓜生产低温冷害分为无灾、轻灾、中灾和重灾4个等级,利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对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低温冷害综合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山东省各级冷害出现日数随着低温冷害程度的加重呈减少的趋势,但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鲁北、鲁西北北部、鲁中北部以及半岛内陆地区遭受低温冷害风险较高,半岛东部沿海、鲁西南、鲁南及鲁东南沿海区域风险较低,其他地区属于中度风险.  相似文献   
215.
王肇嘉  秦玉  顾军  蔡文涛  朱延臣  李强 《环境工程》2021,39(10):116-123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含有二噁英等有机物和Cr、Hg等重金属,是高度危险的固体废物,已成为二噁英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针对飞灰中二噁英的不同解毒技术研究现状,系统阐述了近年来不同技术的原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指出具有较大工业化应用前景的是水泥窑协同处置和低温热解技术。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可实现二噁英高效降解,且无二次污染物产生,局限性是该技术需要依托熟料生产线,飞灰水洗预处理投资运行成本相对较高;低温热解技术可高效实现飞灰中二噁英的脱除,局限性是存在二噁英从固相转移至气相,通常集成其他气相二噁英降解技术,如催化氧化等技术,可实现气相二噁英的高效降解,能耗及投资成本相对较低。并对飞灰中二噁英未来的降解技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飞灰二噁英解毒技术的实用研究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16.
王婷婷  盛昌栋 《环境工程》2021,39(10):110-115,123
针对干化后城镇污水污泥的低温氧化和自加热问题,采用恒温量热分析方法对含水率为10%~70%(干基)的污泥在5个温度(30~70℃)下的低温氧化放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污泥的低温氧化放热主要有3种机制,包括微生物生化氧化、无机成分(Fe/S/O系统)氧化和有机质化学氧化,污泥的低温氧化放热特性是3种机制综合表现的结果,其交叉重叠共同决定了污泥低温下的自加热特性。含水率和环境温度会影响污泥低温氧化放热过程中的各热源贡献并导致主要热源的转变,同时也会影响3种机理各自的放热特性。水分和温度增加都会使污泥的放热增强,即自加热能力变强,从而加大污泥自燃的风险。  相似文献   
217.
低温驯化是提高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PN/A)组合工艺低温脱氮效能和运行稳定性的有效方法.为探究低温驯化对污泥特性的具体影响,本文从温度敏感性、颗粒外观形态、胞外聚合物(EPS)组成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方面,对中高温培养(30℃)和低温驯化(15℃)PN/A颗粒污泥之间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反应热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驯化污泥(GL)在低温区(10~20℃)的脱氮性能较中高温培养污泥(GH)有了显著提高,总无机氮去除的表观反应活化能(Ea)降低了28.4%.与GH相比,GL的平均粒径减小了25.8%,EPS含量增长了16.6%,颗粒的沉降性能明显下降.由高通量测序结果可知,GL具有更高的菌群多样性,同时,污泥中好氧氨氧化菌(Nitrosomonas)与厌氧氨氧化菌(Candidatus_Kuenenia)的丰度比值(0.04)远小于GH的0.34.这意味着颗粒污泥在低温环境中对慢速生长自养菌仍具有较强的截留能力.上述发现为解析PN/A污泥在低温条件下的自适应机制,推动组合工艺的工程化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18.
219.
采用半连续实验,研究中、低温条件下酵母浸出物对厌氧系统中Co、Fe溶解性能和生物有效性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酵母浸出物对提高纯水中和投加不同有机基质的水中溶解态Co、Fe浓度有明显效果,能显著提高低温下厌氧系统中Co、Fe的生物有效性.在15℃和35℃下,投加酵母浸出物后,水中溶解态Co、Fe浓度均有上升,其中Fe浓度升高明显.啤酒废水等含有酵母浸出物的废水对这种提升作用也有帮助.在15℃厌氧系统中移除酵母浸出物、Co、Fe之后,COD去除率由91.6%下降到58%;重新投加Co、Fe后效果有所回升,其中同时添加酵母浸出物的系统,其COD去除率回升明显,升幅达31.6%,产甲烷速率也呈上升趋势,证实了同时投加酵母浸出物和Co、Fe可有效促进低温下厌氧生物系统的处理效能.  相似文献   
220.
对气液两相滑动弧等离子与H2O2联合处理酸性橙Ⅱ溶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可减少等离子放电时间,提高了降解效率。质量浓度为300 mg/L的酸性橙Ⅱ溶液,加入体积分数为0.48~0.96 mL/L的H2 O2(30%),循环降解2次的脱色率在92%以上。当加入过氧化氢的体积分数是1.92 mL/L时,循环降解1次脱色率为93.32%。而且降解后的溶液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脱色率进一步降低;且放置8 h时,降解率下降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