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4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319篇
安全科学   363篇
废物处理   45篇
环保管理   120篇
综合类   1161篇
基础理论   174篇
污染及防治   219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9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制一种比传统吸波材料雷达波衰减更强、合格频带更宽的新型吸波材料。方法设计超材料谐振单元图案及其组合排列方式,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在介质基板上制作超材料吸波体,与传统吸波材料复合形成超材料复合吸波体。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介质基板、谐振单元图案及组合方式、导电炭黑含量对复合吸波体的性能影响规律。结果超材料复合吸波体能实现比传统吸波材料,在12~17 GHz峰值反射率最大降低-20 dB;在2~18 GHz反射率低于-20 dB的带宽拓展17.7%。结论新研制的超材料复合吸波体实现了峰值衰减更强与合格带宽拓宽的研究目的,对未来吸波材料的发展极具研究价值与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992.
污泥脱水是污泥处置的重要步骤,利用废物洁霉素药渣灰和聚丙烯酰胺(PAM)对污泥进行调理,根据污泥脱水性能的相关指标变化,探讨其对污泥脱水性能改善的效果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单独使用洁霉素药渣灰调理城市污泥,投加量为8 g/L时,污泥沉降比(SV)为51%,污泥比阻(SRF)减小28%;洁霉素药渣灰联合PAM使用时,比单独使用PAM的污泥可压缩性系数下降40.53%;污泥扫描电镜(SEM)图片表明,经过洁霉素药渣灰处理的污泥,污泥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能形成致密且具有相对较大孔径的絮体;污泥热重(TG-DTG)曲线显示,与原污泥相比,洁霉素药渣灰联合PAM调理污泥的脱水起始温度和热重峰明显前移,污泥脱水性能明显得到改善,在污泥最佳脱水条件下协同使用洁霉素药渣灰和PAM,8 kg洁霉素药渣灰相当于24 g PAM,但是二者的脱水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993.
为阐明早稻与晚稻生长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对秸秆还田的响应,以福州平原红壤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对秸秆还田后早稻田和晚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稳定性,包括粒径0.25 mm团聚体的百分含量R0.25、平均质量直径(MWD)、平均几何直径(GMD)和分型维数(D)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对照样地,0~40 cm土层中早稻与晚稻生长期土壤均表现为水稳性团聚体组成以微团聚体(0.25 mm粒级团聚体)为主,团聚体粒级越大,含量越少;秸秆还田对0~40 cm土层中早稻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总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但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晚稻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粒径0.25 mm)含量(p0.05),并显著减少了土壤水稳性微团聚体含量(p0.05);秸秆还田对早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MWD、GMD和D值影响均不显著,但显著增加了晚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MWD和GMD值,显著降低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D值(p0.05);秸秆还田对早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增加了晚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p0.05).  相似文献   
994.
为探究Zn2+和Cd2+对轮虫种群增长的单一和联合毒性效应,在不同温度(15、20和25 ℃)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不同密度(0.5×106、1.0×106和2.0×106 mL-1)下,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受试生物,采用3 d种群累积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 Zn2+污染处理组〔ρ(Zn2+)分别为0.315、0.630和1.260 mg/L〕、Cd2+污染处理组〔ρ(Cd2+)分别为0.073、0.145和0.289 mg/L〕、Zn2+-Cd2+复合污染处理组〔ρ(Zn2+)、ρ(Cd2+)分别为0.315、0.073 mg/L,0.630、0.145 mg/L和1.260、0.289 mg/L〕 对轮虫种群增长率和混交雌体百分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藻密度为0.5×106和2.0×106 mL-1时,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温度上升,对轮虫种群增长率产生抑制作用的处理组数明显增加,高温(25 ℃)下,所有处理组均显著降低轮虫种群增长率. 15和20 ℃下,与较低、中等藻密度(0.5×106、1.0×106 mL-1)相比,较高藻密度(2.0×106 mL-1)下轮虫种群受到毒性影响的处理组数明显减少;25 ℃下,各处理组轮虫种群增长率均随藻密度的升高而增加. 在温度为15和20 ℃、藻密度为0.5×106 mL-1条件下,Zn2+-Cd2+复合污染处理〔当ρ(Zn2+)、ρ(Cd2+)分别为1.260、0.289 mg/L时〕的轮虫种群增长率明显低于ρ(Zn2+)为1.260 mg/L和ρ(Cd2+)为0.289 mg/L时的轮虫种群增长率;温度为25 ℃、藻密度为2.0×106 mL-1条件下,Zn2+-Cd2+复合污染处理〔当ρ(Zn2+)、ρ(Cd2+)分别为0.630、0.145 mg/L时〕的轮虫种群增长率明显低于ρ(Zn2+)为0.630 mg/L和ρ(Cd2+)为0.145 mg/L时的轮虫种群增长率. 研究显示,温度、藻密度和重金属质量浓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种群增长率的影响大于其对混交雌体百分率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和藻密度的降低,Zn2+、Cd2+对轮虫的单一和联合毒性效应增加.   相似文献   
995.
藻类打捞是多年来控制太湖沿岸藻源性湖泛的主要措施,为科学地指导藻类的打捞、防止湖泛的发生,采用能够模拟太湖风浪与沉积物再悬浮的大型装置,模拟湖泛易发的藻类聚集量下不同打捞频率(1次/d~1次/6 d)对湖泛发生时水体主要视觉指标和敏感指标〔ρ(DO)、Eh、ρ(Fe2+)、ρ(TFe)、ρ(∑S2-)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1次/d和1次/2 d的高打捞频率能够有效预防湖泛的发生,当第4天对照组发生湖泛时,1次/d和1次/2 d打捞频率下ρ(DO)为0.60和0.06,Eh为48和37,ρ(Fe2+)是对照组的79.3%和90.7%,ρ(TFe)是对照组的64.8%和72.3%,ρ(∑S2-)是对照组的62.03%和64.56%;1次/3 d频率虽不能控制湖泛的发生,但能有效推迟湖泛发生时间约2~3 d;而1次/4 d~1次/6 d的低打捞频率既不能预防也不能推迟湖泛的发生. 研究显示,在2.5 kg/(m2·d)鲜藻聚集速率下,1次/2 d的打捞频率是在控制湖泛发生前提下的最经济打捞频率.   相似文献   
996.
为有效预防和遏制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确保全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我省正深入开展非煤矿山百日安全整治专项行动。近日,省安监局非煤矿山督查组赴通化市,对尾矿库安全状况进行专项检查。此次非煤矿山百日安全整治专项行动以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空区、尾矿库和建设项目为重点对象,以吉林、  相似文献   
997.
采用模板法在CuO外包裹一层具有介孔结构的SiO_2,制备了CuO/AC@SiO_2。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CuO/AC@SiO_2的结构和催化活性位点进行了表征。通过固定床气固吸附实验,研究了CuO/AC@SiO_2对H_2S的吸附脱除性能。表征结果显示,CuO是催化氧化H_2S的活性中心,被氧化成Cu2O后吸附脱除H_2S的性能下降。实验结果表明:CuO/AC吸附H_2S时的有效穿透时间为117 min,CuO/AC@SiO_2的有效穿透时间提高到141 min,CuO/AC@SiO_2对H_2S的吸附性能明显提高;以Cu(NO_3)_2为前驱体的CuO/AC@SiO_2对H_2S的吸附量高于以Cu(AC)_2为前驱体;在Cu(NO_3)_2为前驱体、m(正硅酸乙酯)∶m(CuO/AC)=0.7、吸附温度为90℃的最佳条件下,CuO/AC@SiO_2对H_2S的吸附量达17.40 mg/g。  相似文献   
998.
专利资讯     
专利名称:一种高压电瓷坯料回收再利用系统专利申请号:CN201420439867.2公开号:CN204076527U申请日:2014.08.06公开日:2015.01.07申请人:禹州市盛火电器有限公司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电瓷坯料回收再利用系统,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包括设置在修坯车间的修坯工位、开设在修坯工位下方的落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落料口的下方设置有带式输送机,  相似文献   
999.
在容积为1.5m3的受限空间中开展超细ABC粉体全淹没灭火性能研究,测量施加超细粉体后火焰温度变化及火灾抑制、熄灭全过程,探究灭火剂充装压力、灭火剂用量等参数对灭火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充装压力从0.8MPa增加到1.2MPa时,灭火时间从5s减少到3s,因而提高充装压力可改善喷射效果,改善灭火性能。通过驱动氮气、超细粉体的耦合作用及单纯驱动气体灭火相比较,证明驱动氮气对火灾抑制、熄灭的作用忽略不计,但驱动气体对提高超细ABC粉体与火焰相互作用的进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两组工况下的火焰未能全部熄灭,但其中一组工况喷射灭火剂,其火焰燃烧强度得到显著抑制。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阐明废弃物施加对稻田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福州平原稻田为研究对象,对对照、石膏、贝壳、生物炭和炉渣5种处理样地0~10 cm、10~20 cm、20~3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包括0.25 mm团聚体含量(DR0.25)、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地相比,石膏、贝壳、生物炭和炉渣施加后均增加了土壤团聚体DR0.25、MWD和GMD值,其中,石膏施加后土壤团聚体DR0.25、MWD和GMD值分别增加了12.76%、12.13%和12.17%,贝壳施加后分别增加了32.65%、31.83%和33.86%,生物炭施加后分别增加了12.07%、9.32%和11.70%,炉渣施加后分别增加了19.70%、13.59%和18.10%,但与对照样地相比,石膏、贝壳、生物炭和炉渣施加后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均表现为减小的趋势,分别减小了4.02%、11.65%、4.37%、9.29%.从土壤团聚体DR0.25、MWD、GMD值和分形维数的变化特征来看,石膏、贝壳、生物炭和炉渣施加均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