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88篇
  免费   1378篇
  国内免费   2199篇
安全科学   5934篇
废物处理   598篇
环保管理   2229篇
综合类   13515篇
基础理论   1512篇
污染及防治   1269篇
评价与监测   1516篇
社会与环境   819篇
灾害及防治   873篇
  2024年   172篇
  2023年   573篇
  2022年   649篇
  2021年   795篇
  2020年   651篇
  2019年   701篇
  2018年   511篇
  2017年   591篇
  2016年   757篇
  2015年   946篇
  2014年   2025篇
  2013年   1216篇
  2012年   1473篇
  2011年   1479篇
  2010年   1209篇
  2009年   1275篇
  2008年   1276篇
  2007年   1229篇
  2006年   1121篇
  2005年   1092篇
  2004年   1059篇
  2003年   1194篇
  2002年   853篇
  2001年   674篇
  2000年   540篇
  1999年   500篇
  1998年   500篇
  1997年   509篇
  1996年   450篇
  1995年   454篇
  1994年   342篇
  1993年   317篇
  1992年   275篇
  1991年   266篇
  1990年   307篇
  1989年   26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总结了近年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中及管理制度等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机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矛盾,分析了环境评价工作完善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评价专业技术水平,改革环评科研管理体制,加强环评科研力量,强化技术经济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劳动效率,以优质,高效,低价为特点服务于社会,使环评研究工作逐步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要求。  相似文献   
112.
介绍用C程序设计,处理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关联度模型的程序。  相似文献   
113.
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加权灰色关联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灰色理论建立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加权灰色关联模型 ,运用污染贡献率确定权重系数。与其它评价模型相比 ,加权灰色关联模型还具有排序功能 ,实例表明该模型是简便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4.
荒漠化监测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荒漠化过程的不断加剧,荒漠化的监测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缺乏一个科学可行的监测指标体系,以致荒漠化监测不规范,难以从整体上把握荒漠化的发展动态和趋势.本文论述了国内外荒漠化指标体系及其研究现状,指出了我国现有荒漠化监测指标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荒漠化监测指标的基本特征,建立荒漠化监测指标的基本思路并提出了一个量化监测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5.
官厅水库富营养化的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综述了官厅水库水系的近期状况 ;在库区选择了 8个具有代表性的断面 ,分析测试了 1 1项水质指标 ,采用 Vol-lenweider的理论评价了库区水质为中 -富营养等级 ;提出了改善水库水系的 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6.
连续采样与五日法采样效果及费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连续采样与五日法采样五种方法监测结果及所需费用的比较,得出连续采样方法监测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合理性,一次性投资大,但运行费用并不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7.
锅炉环境影响评价系统软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C语言作为开发语言,研制开发了锅炉环境影响评价系统软件,软件充分利用C语言模块化,过程化的优点,源程序由12个模块组成。经编译连接生成一个可执行程序,用户只需输入15个必需的原始参数,软件即可自动查询,计算大量的中间参数,并立即给出污染源强及污染物在周围环境中分布的预测和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18.
119.
《干旱环境监测》2004,18(1):12-15
通过实测、比对和理论分析,对分辩率较差的N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