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0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481篇
安全科学   277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908篇
基础理论   193篇
污染及防治   169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01.
Pseudomonas otitidis WL-13, which has a high capacity to decolorize triphenylmethane dyes, was isolated from activated sludge obtained from a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of a dyeing industry. This strain exhibited a remarkable color-removal capability when tested against several triphenylmethane dyes under both shaking and static conditions at high concentrations of dyes. More than 95% of Malachite Green and Brilliant Green was removed within 12 h at 500 μmol/L dye concentration under shaking conditions. Cry...  相似文献   
902.
厌氧反应器中絮状污泥成核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红明  吴静  谢宇铭  姜洁 《环境科学》2008,29(11):3114-3118
采用本课题组建立的定量方法研究了中温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中絮状污泥的成核过程.经过85 d,污泥平均粒径由47.8 μm增至96.1 μm,成核过程基本完成.成核过程中的污泥平均粒径与成核时间线性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达到0.989 3,污泥粒径的平均增长速率为0.58 μm/d.污泥含核率从第1 d的7.6%增长至第 85 d的36.1%.含核率的增长速率波动较大,经历了快-慢-较快3个阶段.试验过程中,污泥ECP含量与污泥含核率的增长速率明显正相关,表明ECP可能是污泥成核速率波动的原因.随成核进行污泥活性呈上升趋势,而污泥沉降性能的改善并不明显.上述定量方法以及研究结果均有利于在反应器层面了解污泥颗粒化机制.  相似文献   
903.
活性污泥絮体的性状及其沉降性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性污泥法是最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该方法的关键是形成了活性污泥絮体。而这些絮体的性状,如表面性质(胞外聚合物、表面电荷、疏水性)和形态结构(粒径、孔隙率、分形维数)将影响后续固液分离过程的效率。目前一系列研究活性污泥絮体性状的实验测试方法已经建立。了解污泥表面基本信息,探究污泥絮体形态结构特征,充分认识污泥沉降性能与污泥絮体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的相关联系,可为改善固液分离效果提供新的信息和视角;并为活性污泥系统的参数设计,实际运行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4.
采用吐温80与氢氧化钠耦合进行污泥溶胞,当污泥溶胞时间为15min时,污泥上清液中蛋白质与DNA浓度较初始上清液中分别提高了32.5倍和15.8倍,显示细胞壁已得到有效破解,胞内的蛋白质与DNA溶出进入水相。而且,溶胞后污泥的水解酸化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VFAs)和氨氮产量随着吐温80浓度的增大和酸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这表明吐温80的加入促进了水解酸化菌对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分解。酸化进行24h时,不同条件下系统的pH均达到7.4左右,此后系统进入稳定运行阶段。  相似文献   
905.
亚硝酸盐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以亚硝酸盐为唯一氮源生长的异养硝化细菌53,根据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结果,将其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研究了亚硝酸盐的初始浓度、pH、温度、接种量4个影响因素对菌株53降解亚硝酸盐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适降解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亚硝酸盐浓度10 mg/L、培养温度30℃、pH为8.0、接种量5%条件下,接种24 h后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达到94.8%以上。在亚硝酸盐质量浓度为5mg/L的10L污染水体模拟实验中,按1%的接种量接入53发酵菌液(A600nm≈0.4),在30℃的水温条件下经4 d,53菌株对亚硝酸的降解率可达96.52%,处理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能达到养殖水体标准。表明该菌株对污染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具有较强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906.
研究了pH和光照强度对两种赤潮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Karlodinium micrum)的种群生长及其胞外碳酸酐酶(CA)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 7.5、光照强度30μmol/(m2.s)是两种微藻的最适种群生长条件,在种群生长的最适pH和光照强度下,胞外CA活性最大。最适培养条件下,两种甲藻胞外碳酸酐酶活性随着种群生长周期而变化,指数生长期至平台期CA酶活增加,平台期至衰退期CA酶活降低,平台期胞外CA活性最大。  相似文献   
907.
基于熵权的物元分析法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基于熵权的物元分析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综合评价,并将其评价结果与属性识别法、模糊数学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运用物元分析法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是可行的,且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908.
为了探究gvpA基因拷贝数和gvpC基因内保守重复序列的作用,利用3株微囊藻包括铜绿微囊藻FACHB910、FACHB930以及惠氏微囊藻FACHB929为材料;测量了伪空胞长度、伪空胞直径、相对气体含量、表观压强、临界压强和细胞膨压等性状,分析了gvpA基因拷贝数目、gvpC基因内保守重复序列与这些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09.
pH值对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分子结构和表面特征影响研究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郑蕾  田禹  孙德智 《环境科学》2007,28(7):1507-1511
为明确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对污水污泥性质的影响机制,通过改变pH值,考察了市政废水和饮料废水2种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组分变化,采用红外光谱对比分析了pH值对EPS分子结构的影响,并通过胶体滴定测定其表面电荷,最终结合活性污泥提取EPS前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从宏观上佐证了表面特性和分子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强酸条件下(pH 3),可提取EPS比中性条件下时下降50%,其中多糖下降约30%,蛋白质下降约65%~70%;在强碱条件下(pH 11),可提取EPS比pH 7时升高20%~30%,其中多糖升高约15%,蛋白质升高20%~50%.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羟基在强酸强碱条件下均发生了变化,羧酸、多聚糖、酚类和蛋白质肽键在强酸条件下(pH 3)消失;胶体滴定结果表明,2种污泥提取EPS表面负电荷随pH上升而下降;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相对于碱性条件下,酸性条件使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细胞更易于破碎.pH值可改变活性污泥EPS组分、浓度以及其中基团组成,从而改变EPS表面特性,最终导致污泥状态改变.  相似文献   
910.
小城镇灾害易损性可拓评估的原理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小城镇防灾减灾和小城镇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借鉴可拓原理对小城镇灾害易损性进行了可拓评估.首先,建立了小城镇灾害易损性的可拓评估流程,结合湖南小城镇实例,选取评价指标,确定灾害易损性的分级标准;其次,构建了可拓评估的经典域、节域蝌和物元;然后提出了用简单关联函数计算指标权重;最后,计算了灾害易损性的关联函数值和关联度,评估了灾害易损性的等级并计算了其变量特征值.与模糊评估方法相比,两者平级结果总体上一致.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真实地反映小城镇灾害易损性等级,同时也证明了将可拓原理应用于小城镇灾害易损性评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