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1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690篇
安全科学   158篇
废物处理   77篇
环保管理   100篇
综合类   1740篇
基础理论   297篇
污染及防治   185篇
评价与监测   294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制备了3种乙酰胺-无机盐类低共熔离子液体,测定了其物理性质并将其应用于SO2气体的吸收。结果表明,这些低共熔离子液体具有和传统离子液体相似的性质,例如熔点低、粘度低、密度高、电导率高以及较宽的液态范围。此类离子液体对SO2气体有较好的吸收能力,而且吸收量和温度的关系满足二次多项式方程。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吸收是可逆的,回收的离子液体可高效重复使用至少5次。乙酰胺-硫氰酸钠(3∶1)对SO2的质量分数吸收量为0.554 g/g(20℃,1 atm),具有吸收量高、成本低和易回收的优势,是一个很有前景的SO2吸收剂。  相似文献   
122.
采用罐区减排措施和低温馏分油吸收-脱硫工艺处理高温油品罐罐顶废气,在处理气量43.0~384.5 m3/h,柴油流量10~20 m3/h,吸收柴油温度10~15℃条件下,废气经过净化后,硫化氢和有机硫化物去除率大于97.2%,净化气体非甲烷总烃浓度小于8.35 g/m3,均低于GB20950-2007《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相关污染物的限值。  相似文献   
123.
通过介绍光学气体成像技术的原理、泄漏检测与维修关键技术、甲烷气体泄漏检测与识别实验情况,讨论了该技术在石化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4.
为了探讨硒(Se)对菠菜中的镉(Cd)胁迫造成毒害的缓解作用,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Se(0、0.5、2.0、4.0 mg·L-1)对不同浓度Cd(0.5和2.0 mg·kg-1)胁迫下菠菜生理特性、元素含量及Cd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Se可使丙二醛(MDA)积累量显著降低,最佳作用下分别为两种浓度Cd单一胁迫下的53.93%和41.79%;不同浓度的Se可以缓解Cd胁迫对菠菜地上部和根部的抑制作用,最佳缓解条件下,菠菜地上部和根部的鲜重分别为两种浓度Cd单一胁迫时的1.13倍、1.29倍和1.31倍、1.37倍,干重分别为1.78倍、2.09倍和3.03倍、4.36倍;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在最佳缓解浓度下分别是两种浓度Cd单一胁迫时的1.51倍和1.35倍;与两种浓度Cd单一胁迫相比,最佳缓解浓度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提高了36.0%和42.8%;外源Se可以使地上部和根部的K、Na、Ca和Mg等元素的含量不同程度的增加;施Se可以有效的抑制菠菜根部对Cd的吸收、富集和向地上部的转运,使菠菜地上部和根部Cd含量显著降低,分别为两种浓度Cd单一胁迫下的65.77%、75.92%和46.11%、70.01%,表明外源Se能有效的减轻Cd胁迫对菠菜的毒害作用.对本研究所用的两种浓度Cd来说,最佳的缓解浓度为2.0 mg·L-1和4.0 mg·L-1.  相似文献   
125.
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呼唤新能源。人类生活、生产都要消耗大量能源,没有充足的能源供应,人类无法生存。迄今为止,人类所使用的一次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大部分都是从地下采挖得来。但上述能源储量有限,根据有关的统计数据,从现在开始,地球中储存的石油和天然气只够30年的开采,煤也只能使用200年。此外,常规能源均为化石燃料,使用中必然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如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全球温室效应带来的种种自然灾害,大气的严重污染,人类生存环境和地球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都为人类敲响了警钟。还世界以蓝天碧水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意愿。  相似文献   
126.
土壤样品的传统消解方法是用电热板硝酸-氢氟酸-高氯酸体系,消解时间长,试剂用量大,对操作人员身体危害大,并且测定结果也不准确。本文阐述了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的钴、钼。通过硝酸-盐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体系,选择出微波消解的最佳消解条件,通过对微波消解体系和传统消解体系进行对比试验,微波消解体系具有赶酸时间短,准确度高,对人体危害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土壤消解方法。  相似文献   
127.
采用湿式消解法进行前处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鱼类肌肉组织内铅的含量,测定仪器采用波长283.3nm,狭缝1.3nm,灯电流9mA,干燥温度120℃,20s;灰化温度450℃,20s,原子化温度2000℃,5s,背景校正为直流塞曼效应。其含量为0.120-0.361mg/kg,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0%,回收率为97.8%-101%。  相似文献   
128.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特征及其与铜的络合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雨  王学东  陈潇霖  华珞 《环境科学》2016,37(6):2338-2344
选取4种不同类型土壤和腐熟鸡粪,透析提取溶解性有机质(DOM),通过凝胶色谱、三维荧光光谱测定并分析了DOM的相对分子质量(M_r)分布、化学结构特征及其与铜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鸡粪DOM相对分子质量积分面积远高于其他样品,表现出其具有较高的有机物含量,泥炭土次之.暗棕壤、褐土和黑土较低,仅为鸡粪积分面积的4.5%~5%.鸡粪在中分子量段积分面积约占总物质的34.1%,低分子量段和高分子量段分别约占41.7%和24.2%.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各样品均出现类蛋白荧光峰(E_x/E_m=240~270/300~350 nm),在中、高分子量段(M_r500)暗棕壤存在的荧光峰消失.泥炭土出现了较为独特的可见光区类富里酸荧光峰(E_x/E_m=325/420 nm),该荧光峰和黑土的荧光峰在中、高分子量段(M_r500)都产生了红移现象.鸡粪分别出现了和黑土类似的紫外区类富里酸荧光峰,以及和泥炭土类似的可见光区类富里酸荧光峰,以及一类独特的类蛋白荧光峰(E_x/E_m=280/350 nm),但这种类蛋白荧光峰在中分子量段(500M_r12 000)消失.分析表明泥炭土与Cu的络合常数(lg K)为4.13,其他3种土壤与Cu的络合常数较小且差别不大,集中在2.10~3.10之间.鸡粪与Cu的结合能力最大,络合常数达到6.66.  相似文献   
129.
孙语嫣  白莹  苏荣国  石晓勇 《环境科学》2017,38(5):1863-1872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平行因子(PARAFAC)分析技术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春季(2015年3月)和夏季(2015年7月)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荧光组成及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共识别出2类4个荧光组分,即类腐殖质组分C1(370/495nm)、C2(330/405 nm)、C3(365/440 nm)及类蛋白质组分C4(295/345 nm).春夏季各层4个荧光组分分布模式基本一致,从长江口到邻近海域逐渐降低.春季类腐殖质组分的高值区分布在长江口内,而类蛋白组分高值区位于南槽附近区域,表层的CDOM主要来源于陆源输入和人类活动;中层荧光强度值比表层低,受陆源影响减弱;底层荧光强度值比中层略高,是由沉积物再悬浮造成的.各荧光组分在岱山县附近海域均有一个较高值,这与岛上的居民活动有关.夏季荧光组分高值区与春季相似,各层荧光组分值接近,说明夏季研究区域水体混合较均匀.春夏季腐殖化指数(HIX)在长江口较高,而生物指数(BIX)在邻近海域较高.将4个荧光组分(C1~C4)、吸收系数(a355)与盐度(S)、溶解有机碳(DOC)、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溶解氧(DO)做冗余分析.结果表明,4个荧光组分(C1~C4)与总氮(TN)、总磷(TP)主要受陆源输入、人类活动的影响,溶解有机碳(DOC)受陆源与海源的共同影响.本文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s-PARAFAC)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方法解析了CDOM组成,清晰揭示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CDOM的来源及主要影响因子,可为河口海域生源要素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提供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0.
近年来,微生物胞外聚合物(EPS)在吸附重金属方面的潜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关于重金属对微生物及其EPS特性的影响鲜有报道.Bacillus vallismortis对锌铜矿捕收剂苯胺黑药具有良好的降解能力.为了解重金属对菌株的胁迫影响,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了Zn(Ⅱ)、Cu(Ⅱ)胁迫对菌株EPS产量、组分变化特征及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Zn(Ⅱ)胁迫下,菌株培养至稳定期产生的EPS最多,当Zn(Ⅱ)为12 mg·L~(-1)时EPS产量翻倍,达到100.84 mg·g~(-1)(以VSS计),Zn(Ⅱ)能刺激菌株产生更多富含—COOH和—OH的胞外多糖;菌株在Cu(Ⅱ)胁迫下需培养至对数期产生的EPS最多,在Cu(Ⅱ)为6 mg·L~(-1)情况下EPS产量最高为60.65 mg·g-1(以VSS计),Cu(Ⅱ)的胁迫作用提高了菌株EPS中富含N—H和C—N的蛋白质含量;吸附实验结果表明,2种金属能通过胁迫菌株产生特异性EPS,为金属离子提供大量适用性结合点位,显著提高对重金属的去除能力.研究结果对应用生物法处理同时含有重金属和有机物的复合型选矿废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