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6篇 |
免费 | 82篇 |
国内免费 | 14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4篇 |
废物处理 | 81篇 |
环保管理 | 39篇 |
综合类 | 341篇 |
基础理论 | 49篇 |
污染及防治 | 147篇 |
评价与监测 | 19篇 |
灾害及防治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422.
采用原位沉淀-空气氧化法将锰氧化物负载于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D001上,制备出一种新型锰氧化物-阳离子交换树脂复合材料Mn-D001,并对该材料吸附水中Pb2+、Cd2+、Cu2+的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TEM、XRD以及XPS的分析结果表明,负载的锰氧化物以MnO2的形态存在.基于单一金属离子静态吸附的一元体系实验表明,Mn-D001比D001对Pb2+、Cd2+、Cu2+具有更高的吸附选择性,在高浓度竞争离子Ca2+、Mg2+、Na+共存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较高的重金属去除率;Mn-D001对Pb2+、Cd2+、Cu2+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R2>0.99)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R2>0.99).在温度为303 K时,Mn-D001对3种重金属的饱和吸附容量可分别达到476.19 mg·g-1、243.90 mg·g-1及196.08 mg·g-1,优于原有树脂D001.基于复合重金属离子竞争吸附的二元、三元体系的实验表明,Mn-D001对3种重金属的吸附能力顺序为Pb2+>Cu2+>Cd2+,吸附能力由原有树脂D001以及负载的锰氧化物的性质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423.
本研究主要探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垃圾渗滤液理化指标和生物毒性的变化.选用10、60、80、120、200 g·L-1的树脂处理渗滤液,检测其CODCr、全盐量的变化,探究出水对大麦种子萌发,幼苗根长、芽长、鲜重、干重,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及微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处理可显著降低垃圾渗滤液CODCr和全盐量,投加量为200 g·L-1时去除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8%和55%;渗滤液可以延迟但不会抑制大麦种子萌发;渗滤液对大麦幼苗根长、芽长的抑制作用与树脂投加量及暴露时间呈双重依赖关系,表现为树脂投加量越少,暴露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显著;相比于大麦的鲜重和干重,其根长、芽长对污染物暴露表现得更为敏感.此外,渗滤液离子交换出水对大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表现出“低促高抑”的作用,对根尖微核损伤呈现剂量-效应关系.研究选用大麦为模式植物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其结果可为渗滤液的无害化处理及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4.
目的 采用声发射技术,对东丽T700碳纤维和2款树脂基体的界面性能进行评估。方法 通过多组单丝拉伸试验,获取T700碳纤维Weibull形状参数m和尺度参数σ0。使用单纤维断裂方法,利用声发射技术进行监测,选择声发射信号的幅值和能量作为特征,对T700碳纤维和透明的E51环氧树脂及不透明的聚苯硫醚树脂的单纤维断点数量分别进行评估,并与显微镜观察的数量进行对比。结果 获取了T700碳纤维与2种树脂的单纤维断裂声发射信号特征数值。通过声发射监测和显微镜观察法,测量得T700碳纤维与E51环氧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分别为44.03、46.47 MPa,偏差在5.5%左右。通过声发射技术,测量得T700碳纤维与聚苯硫醚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达33.43 MPa。结论 使用声发射技术能够准确监测碳纤维/树脂界面中单纤维的断裂信号,为评价纤维和不透明树脂的界面性能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25.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近年来备受关注,有关PAHs在DOM上吸附特征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但DOM构成成分的复杂性给PAHs与DOM相互作用的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将DOM分离为不同化学结构和元素组成的组分,并分析其不同组分对与PAHs相互作用的具体贡献十分必要.本研究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胡敏酸(Humic acid,HA)按照疏水性和酸碱性分离为不同组分,使用透析平衡法确定不同结构的HA与菲(PHE)的结合平衡常数,并对结合后样品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显示,HA组分中的极性和脂肪族含量对PHE在HA上的结合有重要影响和不同的贡献机制.疏水性HA组分对PHE的结合亲和力高于亲水性HA组分,疏水性中性组分(HoN)与PHE之间的结合系数最高,亲水性酸性组分(HiA)对PHE在HA上的结合贡献最少,HoN对PHE的环境风险有重要影响.研究中首次通过对结合前后不同有机质组分的FTIR光谱图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证明脂肪族是HA中与PHE发生相互作用的主要组分. 相似文献
426.
海水90Sr一直是海洋放射性监测调查的重要核素之一。由于现行分析方法老旧、去污效果差、分析周期长等问题,本文对以DGA树脂法分析海水90Sr业务化推广时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如富集共沉淀和DGA分离流程对锶的定量分离、锶-钇分离后搁置对最终结果的影响、DGA纯化流程对钇的定量分离以及全流程回收率等。结果表明:(1)氢氧化铁和氟化钙对锶的载带能力均较弱;高达97%海水锶保留在氢氧化铁共沉淀的上清液里,这表明母体90Sr和子体90Y在氢氧化铁共沉淀富集后开始分离。(2) DGA树脂对锶吸附性较弱,样品液流洗DGA树脂时已去除90%以上富集残留锶。(3) 90Sr-90Y分离至测量的搁置时间应控制在20~40 h。(4) 20 mL 0.25 M盐酸足以洗脱10 mg钇并消除钇在树脂上的残留。(5)以DGA树脂法测定海水中的90Sr全流程的化学回收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427.
快速高效丙烯酸系吸油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低交联度的丙烯酸系高吸油性树脂。研究了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及种类、分散剂用量和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并且考察了树脂对4种有机毒物(氯苯、吡啶、硝基苯和甲苯) 的吸油效果。结果表明,吸油5 h后,树脂对氯苯、吡啶、硝基苯及甲苯的最大吸油率分别为37.3、34.1、30.5和23.7 g/g;另外,树脂吸油10 min时,其吸油率即可达到最大吸油率的50%。实验证明,该合成树脂对有机毒物有快速高效的吸附效果,可以应用于污染事故应急处理。 相似文献
428.
大孔弱碱性树脂对2,4-二硝基苯酚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2,4-二硝基苯酚在D301大孔弱碱树脂上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283~313K和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式,D301树脂对2,4-二硝基苯酚的平衡吸附容量为235.9mg/g,动态吸附容量为121.3mg/g。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作脱附剂,温度333K,体积为6BV(床体积)时,脱附率为89.2%,树脂脱附再生后可反复使用,并回收2,4-二硝基苯酚。 相似文献
429.
利用江苏省盐城市串场河水作为源水,在常规处理工艺对源水进行前处理的基础上,结合树脂吸附处理工艺探讨了新型吸附树脂对水源水的处理效果和树脂吸附剂的再生效果.结果表明,新型吸附树脂按照ZH-02、ZH-03和ZH-00的顺序进行组合,对经沉淀砂滤预处理后的饮用水源水中微污染有机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处理2 000 BV后需对树脂进行再生,用2~2.5 BV的醇碱在常温下脱附,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脱附效果较好,对水源水进行深度处理的原料成本大约为3.9元/t. 相似文献
430.
改性泥炭-树脂颗粒对水溶液中酸性橙Ⅱ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批量实验研究了改性泥炭-树脂颗粒对水溶液中酸性橙Ⅱ的吸附特性.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被用于分析吸附等温数据,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颗粒扩散模型被用于吸附动力学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改性泥炭-树脂颗粒对水溶液中酸性橙Ⅱ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最大吸附量达到71.43 mg·g-1;颗粒扩散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改性泥炭-树脂颗粒对水溶液中酸性橙Ⅱ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水溶液中染料的初始浓度、颗粒直径、颗粒量及搅拌速度对吸附速率均产生一定的影响.改性泥炭-树脂颗粒对水溶液中酸性橙Ⅱ的吸附作用主要发生在颗粒的外表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