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128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190篇
基础理论   84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1 毫秒
81.
Danny 《中国安防》2008,(5):48-50
一、张力围栏报警探测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张力围栏报警探测系统不受任何环境天气的影响,是迄今所有周界报警探测系统中公认误报率最低的产品,并被成功应用于世界上各种不同条件、地形、气候的地区,如:山区、沙漠、海岸、机场、边界、电站、储油库、军事、通信、工业设施等.  相似文献   
82.
要闻     
《环境教育》2015,(Z1):66-67
<正>社会组织可提起环境污染诉讼立案受理难、证据收集难、判决执行难……环保公益诉讼有法可依但有法难依的窘境有望缓解。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社会组织可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可跨行政区划管辖,同一污染环境行为的个人私益诉讼可搭公益诉讼便车。该司法解释6日起施行。《北京晨报》外来物种入侵我国形势严峻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已成为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国际上最具威胁性  相似文献   
83.
植物入侵是河口湿地土壤碳(C)、氮(N)、磷(P)循环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了探讨福建闽江河口互花米草入侵短叶茳芏湿地对碳输入和 碳排放的影响,对土壤C、N、P含量和储量及CH4和CO2排放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①互花米草入侵短叶茳芏湿地显著增加了0~60 cm土壤C、N含量和0~15 cm土壤P含量(p<0.05).②互花米草入侵短叶茳芏湿地后,0~60 cm土壤C、N、P储量分别增加了16%、46%、26%(p<0.05).③互花米草入侵短叶茳芏湿地后,0~15 cm和15~30 cm土壤C/N显著降低了33%和24%,15~30 cm土壤C/P降低了31%(p<0.05).④互花米草入侵短叶茳芏湿地显著增加了CH4和CO2平均和累积排放(p<0.05).⑤土壤C、N、P与土壤CO2和CH4排放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微生物生物量碳(MBC)与土壤CH4排放呈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C/N与土壤CH4排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合来看,互花米草入侵闽江 河口短叶茳芏湿地增强了土壤C、N、P的固持和CH4、CO2的排放,并受到生态化学计量比的调节.本研究拓展了对植物入侵情形下河口湿地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认知.  相似文献   
84.
外来入侵物种是造成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威胁因素,我国是世界上受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外来入侵物种的界定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准确界定外来入侵物种,明确防控对象,是开展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的首要条件。综合分析了各类国际公约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定义方法,并从表述方式、空间范围、时间范围、影响和层次性5个角度分析界定了外来入侵物种的相关主要问题。通过辨析外来入侵物种的概念与内涵,探讨外来入侵物种的相关重要问题,为我国未来制定外来入侵物种的专门性法规提供新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85.
河流滨岸带作为一种典型的开放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的条件下极易被外来植物所入侵并受到严重影响。以上海青浦区为例,通过对河流滨岸带生态系统入侵植物分布及现状调查,以及对两种入侵植物:白花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和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土壤特性的实证研究,探讨外来植物入侵对河流滨岸带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该地区河流滨岸带外来入侵植物共有14科24种,其科、种数分别占到该生态系统所有植物的48.3%与26.1%。入侵植物白花三叶草与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春、秋两季均显著降低了河流滨岸带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此外,两种人侵植物也对当地河流滨岸及土壤特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土壤含水量、pH值的影响最为显著。该研究填补了平原河网地区河流滨岸带生态系统外来植物入侵研究的空白,有助于今后开展对该生态系统的评价、恢复及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6.
不同温度处理对金钟藤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主要研究了恒温25、28、30℃不同处理下温度对金钟藤种子荫发的影响,并采用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芽长和胚根长等指标对金钟藤种子发芽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金钟膝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上升。此外,随着温度的升高,芽和胚根出现不同的生长趋势,芽生长增加而根生长减少,进一步显示其地上部分受温度影响会加快生长,预示其入侵危害可能加剧。鉴于金钟膝日前在广州的危害情况,文章提出应将金钟滕列为潜在的入侵植物,加强研究,尽早开展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7.
入侵种喜旱莲子草对土壤养分的表型可塑性反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外来入侵种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在不同土壤氮养分处理中的表型可塑性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氮养分水平对喜旱莲子草克隆生长有显著影响,如分枝强度、苇节长度随氮含量升高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氮养分最高的处理中根系生物量投资最小,而茎、叶生物量投资最大,对照处理中则表现山根冠比最大。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养分条件下,喜旱莲子草不同表型结构有可能同时对环境选择作出反应,在种群生存与维持、生长、繁殖等功能方面实现种群个体各器官生物量投资的优化配置来适应多样化的环境,以增强其入侵能力,  相似文献   
88.
喜旱莲子草在中国的入侵机理及其生物防治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喜旱莲子草为全球性恶性杂草,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国家报告中首批9种重要外来入侵植物之一.本文综述了喜旱莲子草的起源、分布以及在我国的传播扩散和危害,并分析了入侵机制.鉴于这是我国生物防治外来杂草最成功的项目,还介绍了利用昆虫天敌生物防治的过程、实践和经验,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参60  相似文献   
89.
裸柱菊(Soliva anthemifolia(Juss.)R.Br.),菊科(Compositae)裸柱菊属(Soliva Ruiz et Pavon.)植物,原产南美洲、大洋洲,1912年在香港发现,现在已经在中国南部广泛分布,其中包括台湾、广东、海南、福建、湖南、浙江、安徽、江西、广西和贵州等地区,为区域性外来恶性杂草。2002年,裸柱菊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列为中国主要外来杂草及中国重要外来有害植物。裸柱菊的生物学特性表现为地上茎极短,头状花序无梗,直接生于茎基部,花果期全年。裸柱菊的入侵扩散特性为具"湿生性",藉水流入侵、扩散,又适宜沙质性土壤,生活史策略为r-选择,随植物引种扩散蔓延,具强"杂草性"。裸柱菊在菜地生境的生态重要值较大,与鼠麴草(Gnaphalium affine)、鳢肠(Eclipta prostrata)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与一年蓬(Erigeron annuus)呈正联结,与野茼蒿(Gynura crepidioides)呈负联结,呈现"地域性"。本文对裸柱菊的杂草生态学展开了深入探讨,切断藉水流、植物引种的传播扩散途径,加强预警、监测,有效狙击裸柱菊的进一步蔓延扩散是控制其入侵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90.
毛子龙  赖梅东  赵振业  杨小毛 《生态环境》2011,20(12):1813-1818
外来植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碳过程的影响已经成为入侵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B.K.)入侵对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分别设置红树林(Kandelia candel)群落、红树林.薇甘菊群落、薇甘菊群落以及光滩等样地,采集植被、凋落物和土壤剖面样品,分析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碳储量变化。结果表明,薇甘菊入侵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碳储量从未被入侵下215.73tC/hm^2减少到轻、高度入侵下的197.56tC/hm2和166.70tC/hm2,分别减少8.42%和22.72%。其中植被和土壤碳储量显著减少,凋落物碳储量显著增加。薇甘菊入侵一方面导致红树林枯萎,减少植被生物量,增加凋落物量,另一方面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活动,使土壤有机碳分解释放,降低土壤碳储量。薇甘菊入侵后红树林碳储量的降低将大大削弱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