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2篇
  免费   397篇
  国内免费   493篇
安全科学   1060篇
废物处理   152篇
环保管理   276篇
综合类   1569篇
基础理论   176篇
污染及防治   334篇
评价与监测   58篇
社会与环境   78篇
灾害及防治   259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61.
采用Fenton试剂处理汽车油漆废渣。考察了FeSO_4用量、H_2O_2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FeSO_4用量为20.5 mg/g、H_2O_2用量为0.6 g/g、反应温度为80 ℃、反应时间为3 h的最优条件下,清漆渣、色漆渣、底漆渣3种漆渣的干基减量率均为20%左右,湿基减量率分别为67.9%、48.2%和64.2%,3种产物的脱水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处理后废液的COD均为2 000 mg/L左右。采用Fenton试剂处理后的清漆渣产物粒径与原料相似,产物颗粒球形度高,表面粗糙,内部为多孔结构,产物作为固体燃料时燃烧更充分。Fenton试剂处理未对漆渣中的树脂主体产生较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662.
氧化石墨烯(GO)膜在水处理方面有较好效果,但纯氧化石墨烯膜的稳定性、抗污性差,水通量低,对于油水分离不能达到最优效果。引入功能材料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改性后,得到氧化石墨烯修饰复合膜和氧化石墨烯基复合膜,其水通量、抗污性和油水分离效率都得到有效提高。文章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氧化石墨烯复合膜在含油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探讨了复合膜去除含油废水的机理,并总结和展望了氧化石墨烯复合膜材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63.
制备并研究了改性纤维素对Cu2 、Zn2 、Ni2 3种重金属离子的捕集效果.研究了反应时间、药剂用量、pH值、反应温度对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中性或碱性,反应温度为25℃时,改性纤维素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捕集效果.今后可进一步根据物质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对天然高分子进行改性,并加强应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664.
针对镇X区原油开发过程中硫化氢浓度较高的现状,通过室内实验,研发出硫化氢抑制剂LY-05。分析了LY-05的主剂、助剂的主要成分及性能,测定了其脱硫率、杀菌性能、与其他助剂的配伍性。实验表明:当LY-05的投加浓度≥800 mg/L时,脱硫率90%,杀菌率为100%,该硫化氢抑制剂与清蜡剂、破乳剂、杀菌剂、阻垢剂、缓蚀剂等助剂配伍性良好,不影响其他助剂的性能。在镇X区5口油井现场应用表明:该硫化氢抑制剂具有较好的硫化氢治理效果,投加后油井硫化氢浓度全部降至10 mg/m~3以下,脱硫率≥96.0%。  相似文献   
665.
中国区域环境绩效及波特假说的再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氧化碳为非期望产出,基于序列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环境规制强度指数、Malmqul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1999~201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的环境技术效率、环境规制成本及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四大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波特假说的再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间的环境技术效率呈现东-东北-中-西依次递减的演变格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环境规制成本最高、西部地区最低;环境规制强度与全国及四大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这支持了波特假说的存在;技术进步效应的检验结果显示,只有中部区域支持波特假说的存在,西部区域检验结果表明碳排放的规制过高会对技术进步带来消极影响;环境技术效率变化效应的检验结果显示,全国及四大区域均支持波特假说的存在,碳排放规制强度的加强,会推动各地区在不同时期追赶最优生产前沿面的程度.  相似文献   
666.
多段进水A/O生物膜工艺运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多段进水A/O生物膜工艺的脱氮效率,按照进入各缺氧池的COD量与硝态氮量的比值相同,且等于一最优比值的原则进行流量分配,按照容积负荷相等的原则设计各反应单元,对多段进水A/O生物膜工艺的流量分配和反应单元容积分配同时进行优化,并采用三段进水A/O生物膜反应器试验了等流量分配模式下运行和优化模式下运行的出水水质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当多段进水A/O生物膜工艺在两种模式下采用相同参数运行时,优化模式下总氮(TN)去除率明显高于等流量模式,其分别为88.8%和80.3%.优化模式与等流量分配模式对COD和总凯氏氮的去除率差别不大(均可达到97%和98%以上).采用该优化设计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该工艺的TN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667.
沟渠是农田氮、磷营养物质排入地表水体的通道. 对嘉兴大田、集约化菜地、集约化果园、集约化养殖场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农村沟渠0~5 cm表层底泥氮、磷的形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67个沟渠底泥样品的w(全氮)为1 560~7 480 mg/kg,其中w(交换态氮)为31.15~704.38 mg/kg,占w(全氮)的1.29%~10.01%;交换态氮中以铵态氮为主,占w(交换态氮)的62.15%~100%. 沟渠底泥样品的w(全磷)为580~6 420 mg/kg,w(碳酸氢钠溶解磷)为19.53~359.72 mg/kg,占w(全磷)的2.05%~18.96%;w(水溶性磷)为0.29~18.88 mg/kg,占w(碳酸氢钠溶解磷)的1.11%~14.63%. 土地利用方式对沟渠底泥氮、磷的形态分布有显著影响(P<0.01),集约化养殖场沟渠底泥中的w(全氮), w(交换态氮),w(铵态氮), w(硝态氮), w(交换态氮)/w(全氮), w(全磷), w(水溶性磷), w(碳酸氢钠溶解磷)均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 底泥w(全氮), w(交换态氮), w(铵态氮)和w(硝态氮)两两间以及w(全磷), w(水溶性磷), w(碳酸氢钠溶解磷)两两间均在α0.01时显著相关,w(全磷)与w(碳酸氢钠溶解磷)的相关性(r0.81,P<0.01)好于与w(水溶性磷)的相关性(r0.51,P<0.01).   相似文献   
668.
基于高光谱的土壤全氮含量估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高光谱(350~2 500 nm)数据,研究了我国中、东部地区5种主要类型土壤全氮含量与高光谱反射率之间的定量关系,构建了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LS)、BP神经网络(BPNN)和特征光谱指数的土壤全氮含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以500~900 nm、1 350~1 490 nm区域波段反射率经Norris滤波平滑后的一阶导数光谱为基础,构建的基于PLS和BPNN的土壤全氮含量估算模型精度较高,建模决定系数分别为0.81和0.98;独立观测资料检验结果显示,模型预测决定系数分别为0.81和0.93,均方根误差RMSE为0.219 g·kg-1和0.149 g·kg-1,相对分析误差RPD为2.28和3.36,说明PLS和BPNN模型对土壤全氮含量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在光谱指数的分析中,基于近红外872 nm和1 482 nm 两个波段的差值光谱指数DI(NDR872,NDR1482)对土壤全氮含量最敏感,建模决定系数、预测决定系数、RMSE和RPD分别为0.66、0.53、0.31 g·kg-1和1.60。比较而言,三种方法估算土壤氮含量的精度顺序为BPNN模型>PLS>DI(NDR872,NDR1482),基于PLS和BPNN两种方法建立的土壤全氮含量高光谱估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用来精确估算土壤全氮含量;基于两波段构建的DI(NDR872,NDR1482)预测效果低于前两者,但也可以用来粗略估测土壤中的全氮含量。  相似文献   
669.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使用安全监测系统对局部通风机进行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为煤矿提供一个对局部通风机加强管理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670.
为了解植物对水体岸边过渡带土壤氮素去除作用的差异和机理,以及为构建生态岸堤带、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提供理论依据,选用太湖地区常见且适合岸带生长的两类木本植物——乔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香樟(Cinnamonum campora)和灌木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构骨冬青(Ilex cornuta)、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Thunb.)、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迎春(Jasminum nudiflorum)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模拟不同氮素水平土壤,研究土壤氮素水平对两类木本植物叶绿素质量比、叶绿素荧光反应、叶片总氮质量比、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的影响,反映植物对氮素利用的差异,并比较不同植物对土壤中氮素去除作用的强弱。结果表明,火棘、构骨冬青、大叶黄杨、扶芳藤、迎春、香樟、马尾松的叶绿素质量比、叶片总氮质量比、NRA在3个氮素水平下均增大,且高氮质量比处理最大;广玉兰的上述指标在中氮质量比下增量最大,低氮质量比下增量较小,而高氮质量比下叶绿素质量比和NRA下降。其中对土壤中氮素去除效果最优的灌木是火棘,乔木是香樟。在乔、灌两种类型植物比较中,灌木对土壤中氮素的利用及去除作用明显优于乔木,显现了较强的氮素污染土壤修复能力。因此,在构建具有生态净化作用的岸带、利用植物修复岸带氮素污染的土壤时,灌木应成为优势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