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14篇 |
免费 | 300篇 |
国内免费 | 6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493篇 |
废物处理 | 55篇 |
环保管理 | 447篇 |
综合类 | 1676篇 |
基础理论 | 230篇 |
污染及防治 | 45篇 |
评价与监测 | 133篇 |
社会与环境 | 172篇 |
灾害及防治 | 22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91篇 |
2023年 | 164篇 |
2022年 | 188篇 |
2021年 | 150篇 |
2020年 | 129篇 |
2019年 | 97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71篇 |
2015年 | 118篇 |
2014年 | 485篇 |
2013年 | 158篇 |
2012年 | 304篇 |
2011年 | 269篇 |
2010年 | 257篇 |
2009年 | 251篇 |
2008年 | 221篇 |
2007年 | 197篇 |
2006年 | 176篇 |
2005年 | 192篇 |
2004年 | 103篇 |
2003年 | 156篇 |
2002年 | 74篇 |
2001年 | 65篇 |
2000年 | 82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1,4(10)
日前从天津市供销社获悉,天津市循环经济的发展巳构建起以静海子牙产业基地为龙头,以社区回收网络为支撑,以各类交易市场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体系。据了解,2011年1—9月份再生资源产业经营规模达到100多亿元,同比增长23%,成为全市循环经济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93.
环境监测作为一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生态环境中各种因素进行监测的方法,能够为政府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更加可靠地依据。近些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环境监测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愈加凸显。本文分析从环境监测的概念内涵出发,重点论述了环境监测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并就进一步发挥环境监测作用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4.
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科学家提出地球工程的概念,探讨通过超常规的大规模工程技术手段改变气候系统的可能性,成为气候变化领域研究的新热点。地球工程是诸多复杂技术方案的总称,根据不同作用机理,将其分为太阳辐射管理(SRM)和碳移除(CDR)两大类。地球工程在降低地球平均温度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风险,引发全球治理的难题。面对影响人类共同利益的未知领域,各国纷纷启动相关研究项目,陆续开展多领域科学评估,且部分CDR项目已经开展商业化示范,地球工程全球治理的实践也拉开帷幕。地球工程影响的全球性、外部性决定了其治理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其综合影响的复杂广泛和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治理是一个跨领域、多平台、多主体、多层次的治理体系,而其特殊的经济学属性使得全球治理面临着供给方案、两难选择、道德风险、区域和代际公平等诸多的困境和挑战。地球工程的全球治理框架需要明确原则、对象、目标、主体、平台、制度和机制等基本要素,需要在现有机制基础上,建立联合国框架下的多平台协同治理机制,以科学共识推动政治进程,并把握关键时间节点。面对地球工程议题,中国应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在正确认识其风险特性的基础上,科学地将其纳入应对气候变化大框架,并坚持多边主义立场,深度参与地球工程的全球治理,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95.
气候工程(也称“地球工程”)有潜力通过大规模、集中高效的方式减轻温升过高对气候系统和环境的负面影响。平流层太阳辐射管理在所有气候工程技术中最具备大规模实施的可行性,但其对环境和气候系统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引起的“道德风险”以及对气候公平造成的威胁也引起最多争议。就实然法而言,国际法可以从三个方面回应上述争议:第一,预防或控制该技术可能造成的重大环境损害;第二,在对该技术可能造成的环境和气候影响没有确定科学依据的情况下谨慎发展该技术,并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或不可逆风险;第三,应对该技术因负面环境影响不均衡而产生的国家间和代际气候公平问题。就应然法而言,未来短期治理应以规范科学研究及科学家行为为主,以灵活的规制形式促进对人类和自然环境有益的气候工程相关科学研究;中长期的治理结构应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为主要平台,辅以其他具有适用性的公约,着重发展该技术的环境影响评价和风险预防机制,并推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气候脆弱国家全面参与气候地球工程的商议程序和决策过程。中国作为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应当积极参与太阳辐射管理技术的科学研究和多边主义治理,明确该技术在中国未来气候政策中的非主导地位,并强调制定该技术的国际治理规则时应充分考量气候公平问题。中国还应当就本国太阳辐射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气候公约》附属机构SBSTA积极进行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96.
旅游活动不仅能够为景区创造经济效益,而且也给生态环境体系形成负面影响,因而对环境约束下景区旅游效率与旅游生产率进行测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参照网络DEA与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法,将环境因素纳入景区旅游效率与旅游生产率测度框架,结合以景区碳足迹表征的生态环境压力指标,构建了考虑环境因素的景区旅游效率与旅游生产率测度模型,规避了传统DEA方法的"黑箱"问题,更为准确地涵盖了环境治理效率。以四川省成都市26家景区为评估对象的研究结果显示,各景区旅游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多数景区旅游生产率差异受旅游服务产品生产环节效率主导,囊括环境治理效率的旅游效率与旅游生产率评估更为科学、合理。最后本文在发展理念、旅游服务产品结构、能源结构、碳汇增加等方面针对景区旅游经济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7.
98.
空中危险接近事件是两机相撞事故的前兆事件,传统的依赖于分析人员知识和简单统计的致因分析模型无法适用于大量空中危险接近事件,因此提出了基于文本挖掘的空中危险接近事件致因研究框架,利用潜在狄利克雷分配模型(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LDA)提取空中危险接近事件致因主题和关键词,基于全局词向量模型(Global Vectors for Word Representation, GloVe)和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各个主题及其关键词之间的潜在关系,充分利用全局统计信息以准确挖掘大量事件报告。结果表明:利用LDA挖掘得到组织因素、现场运行管理和应急管理等6个主题,其中人的因素主题重要度最大;基于GloVe词向量模型分析得到现场运行管理主题与应急管理主题、陆空沟通及配合主题与人的因素主题2组主题存在较强关联;“意识”是空中危险接近事件发生的关键细节。提出的致因研究框架可以帮助安全管理人员准确认识和高效利用空中危险接近事件报告等文本数据,同时基于数据分析有效减少了人为分析的主观性,提高了致因分析的效率,为精准防控空中危险接近事件提供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9.
介绍了一种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该系统可用于完成视音频信号的采集、MPEG-4编解码和传输三大功能.文中给出了用视频采集模块、音频模块、存储模块、无线模块、以太网传输模块等组成的视频监控系统的总体框架、同时给出了主要系统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00.
静观视频监控市场的发展,2011年对很多监控企业来说依然是丰收之年,这一年,不少监控上市公司业绩喜人,未上市的很多公司也赚得盆满钵溢,当然也有一些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够理想,但总体而言市场发展情况整体良好。跨入新的一年,虽然市场存在着无数的未知,但结合这两年来行业的发展特点或可略见今后市场发展的一二,在此笔者和大家分享一下个人对今年视频监控市场技术、产品等方面发展趋势的一些推断,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