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1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663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338篇
综合类   1202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53篇
社会与环境   128篇
灾害及防治   6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1 毫秒
371.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在未来中长期范围内实现减碳乃至净零碳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制造业产业链的发展对能源具有强依赖性。研究“双碳”目标下碳税政策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的作用传导机制,探索如何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做好统筹推进碳减排和产业链发展韧性,对于统筹中国经济安全与发展、推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确保“双碳”工作平稳、有序、可持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根据2017年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通过基于产业链总值核算法和产业链增加值核算法两类情形下的碳税政策进行反事实分析,研究发现:中国31个省份制造业的产业链呈现显著的本地关联,表明产业链关联对于贸易成本是敏感的。而基于总值核算的碳税政策和基于增加值核算的碳税政策均会导致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的波动,但基于总值核算的碳税政策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链波动的影响更大。反事实模拟分析的结果表明,基于总值核算的碳税政策无法避免政策成本沿着产业链积累和跨区域产业链的不对称减排问题,从而导致跨区域的碳转移现象,而基于增加值核算的碳税政策能够较为有效地克服跨区域跨行业的政策外部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产业链的“碳泄漏”,有利于政策上实现“碳公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基于产业链增加值的碳税政策框架下,存在最优碳税税率使得碳税政策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的冲击最小。据此,研究提出完善“双碳”目标下碳排放核算方案、探索“双碳”政策背景下的全产业链系统治理方案、探索“双碳”目标下跨区域协同治理方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72.
为获得某金矿尾砂胶结充填材料最优配比,基于试验结果,以海水比例、灰砂比和料浆质量浓度为输入参数,以充填体强度、塌落度及泌水率为输出参数,建立了充填配比与其响应量的高斯过程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充填性能的影响程度;采用遗传算法对高斯过程回归模型进行多目标参数优化,获得了Pareto非劣解,在此基础上,引入多属性决策的TOPSIS法对Pareto非劣解进行方案优选,确定了充填最优配比。研究结果表明:高斯过程回归模型相对误差值均小于6%,可靠性高;灰砂比及料浆质量浓度对充填性能影响较为显著,采用海水作为充填水源将降低充填体的强度;经优化后的充填配比与试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373.
根据天津市环保局建立和实施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经验,分析说明了环境目标管理思想与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结合的必要性,重点阐述了环境目标管理-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包括体系的设计、运行和保障。  相似文献   
374.
375.
376.
在《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九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即“到2000年,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要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使本辖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的空气、地面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分区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淮河、太湖要实现水体变清,海河、辽河、滇池、巢湖的地面水水质应有明显改善”。其中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是实…  相似文献   
377.
《中国环保产业》1998,(5):20-21
ThetargetofprojecttoprotectozonospherehasbeencompletedbyStateEnvironmentalProtectionAdministrationandthenewenvironmentalareah...  相似文献   
378.
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国家环保总局综合考虑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后于日前提出了“区域限批”政策。这是落实环境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有效途径,也是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十一五”降耗减排目标的需要。从理论研究上说,一个区域到底能够承受多少企业的污染物,归结为环境容量问题。本文从水环境容量研究在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角度出发,回顾了中国地表水环境容量研究应用的发展历程,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展望。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加强,水环境容量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将会继续发展,水环境容量研究在中国水环境管理中的作用也会日益显著。[编者按]  相似文献   
379.
长期以来我国粗放式的贸易增长方式在拉动经济贸易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资源环境压力,给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我国对外贸易价值是顺差但资源环境却在产生“逆差”,进出口结构不合理、出口产品环境效率低,出口总量快速增长,是造成我国对外贸易资源环境逆差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应高度关注目前贸易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以环保手段绿化贸易增长,运用贸易手段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促进环保目标的实现。为此,国家环保总局WTO专家组研究建议,在贸易环节设计环境保护“阀门”,却以环保手段绿化贸易增长,贸易手段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并促进环保目标的实现。本专栏刊载的5篇报告为专家组研究设计的运用贸易手段促进环境保护目标实现的政策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380.
总量控制费用分摊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及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了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中公平合理分摊优化治理投资费用的重要性,分析了现有的优化治理投资费用分摊方法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公平合理分摊优化治理投资费用的多目标规划模型,提出用最短距离理想点法加以求解,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及解法既可以保证总量控制规划方案的社会整体效益最大,又不失公平,从而确保总量控制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