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64篇
安全科学   237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84篇
综合类   305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53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生命周期评价及关键参数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轶嵩  兰利波  郝卓  付佩 《环境科学》2022,43(8):4402-4412
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的理想解决方案之一,为量化探究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的化石能源消耗和排放情况,运用GaBi软件建模,以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路线为参考,构建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的数据清单并对其全生命周期化石能源消耗和全球变暖潜值情况进行定量评价计算和预测分析,对不同类型的双极板、不同能量控制策略和不同制氢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分别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关键数据进行了不确定分析.结果表明,预计到2030年我国每台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生命周期的化石能源消耗量(ADPf)、全球变暖潜值(GWP,以CO2 eq计)和酸化潜值(AP,以SO2 eq计)分别为1.35×105 MJ、9108 kg和15.79 kg.动力系统生产制造阶段的化石能源消耗和全球变暖潜值均高于使用阶段,主要原因是燃料电池堆栈和储氢罐的制造过程.金属双极板、石墨复合双极板和石墨双极板的制造工艺中石墨复合双极板的综合环境效益最好.能量控制策略的优化会使得氢能消耗降低,当氢能消耗降低22.8%时,动力系统的生命周期化石能源消耗和全球变暖潜值分别降低10.4%和8.3%.相比于甲烷蒸气重整制氢,基于混合电网电解水制氢的动力系统生命周期全球变暖潜值高出53.7%[KG-*6],而基于水电电解水制氢降低39.6%.降低动力系统生命周期化石能源消耗和全球变暖潜值的措施包括优化能量控制策略降低氢能消耗、规模化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产业和聚焦突破燃料电池堆栈关键技术实现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102.
曹国辉 《中国安防》2011,(10):59-6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规模急剧扩张,巨大的空间集聚作用使城市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最强力的引擎,但同时也对城市原有的公共设施、生态环境、资源供给、城市管理等诸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城市管理者以及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对此深感忧虑,都热切希望在保持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有效缓解上述问题,并做了种种有益的尝试,构建"智慧城市"便是其中的主流思想。所谓"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城市、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高级发展阶段,具体来讲就是集成多种高新技术的应用,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泛在互联、云计算、全面感知、智能分析等手段再现城市的各种资源分布状况及空间地理信息,促进城市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和整合,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城市的聚集、扩散与辐射功能,进而提高城市的规划、管理与发展水平,满足人们对城市各种信息的获取、转换、存储、检索、共享、处理、分析、显示和应用等一系列要求,便于人们最大限度地实现智能感知、资源共享及合理使用,是人们认识、改造和保护城市的一种新手段。但囿于技术的发展水平,借助智慧城市实现对城市先进管理的实践一直进展缓慢。  相似文献   
103.
斯堪伯奥科技(北京)有限公司(Scandpower)隶属于英国劳氏船级社(集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独立风险管理咨询公司,长期致力于危害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安全完整性等级(SIL)和定量风险评价(QRA)等工作,积极地推动了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在中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4.
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方针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安全第一",到七十年代之后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再到当前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从四字到八字再到十二字的变化,反映了我们对安全生产规律特点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对安全生产管理的不断完善。在上述工作方针中,始终放在第一位和坚持不变的是"安全第一"。"安全第一"是一个辩证的问题,是指如何处理安全与生产,以及安全与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是当生产或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将谁摆在首位的问题。"安全第一"是目的,  相似文献   
105.
陈光军 《环境教育》2011,(11):63-65
作为正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受到必需的绿色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所以,因时而变,因材施教,注意渗透,争取显效实绩,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6.
《中国环保产业》2011,(8):62-62
由神木县复瑞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开发的复瑞康静电除尘除焦油技术,适用于煤焦化行业。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焦化炉排放的气体通过管道进入电捕焦油器,煤气进口处设有多级气体分布器,可用机械方法除去部分焦油、降低煤气流速和使煤气分布更加均匀,使电捕焦油  相似文献   
107.
2010年单位GDP综合能耗为0.969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4.78%2010年林木覆盖率为33.34%,比上年提高3.04个百分点;……今年9月,《2010年安徽生态省建设统计公报》正式出炉,以上数据就来源于公报中。公报显示,2010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宏观环境,安徽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  相似文献   
108.
为借鉴发达国家在煤矿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尽快提高我国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采用数量统计和归纳总结等方法,分析美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与其社会政治、经济、法制、文化、科技、装备等的关系,讨论美国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特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生态类型、安全诉求和安全观念对煤矿安全的影响,总结归纳美国由煤矿安全事故高发期向事故快速稳定下降期转变所采取的不同的煤矿安全管理策略。提出煤矿安全发展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指出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发展阶段,事故快速上升是必然的过程,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等办法可加快煤矿安全向稳定好转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9.
为了解河南省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特征,识别以臭氧(O3)污染治理为目的的关键VOCs物种及其排放源,以五大类人为源活动水平数据为基础,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2019年河南省县级人为源VOCs组分化排放清单,并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估算其臭氧生成潜势(OFP),基于OFP识别O3污染治理的关键VOCs物种及其排放源.结果表明:(1)河南省2019年人为源VOCs排放总量为175.62×104 t,其中工艺过程源、移动源、生物质燃烧源、溶剂使用源和化石燃料燃烧源对VOCs排放总量的贡献率分别为28.6%、25.2%、20.8%、19.1%和6.3%.(2)空间分布显示,以郑州市为中心的豫北排放量远高于豫南,呈“一高三低”的空间分布特点,郑州市排放量最高,其排放量为27.7×104 t,漯河市、三门峡市和鹤壁市排放量最低,其排放量均小于5.0×104 t.(3)芳香烃是排放量最高的化学组分,其排放量为47.5×104 t,其次为烷烃(46.3×104<...  相似文献   
110.
霾不同发展阶段下污染气体和水溶性离子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王振彬  刘安康  卢文  杨晓旻  王红磊  陈魁  夏丽 《环境科学》2019,40(12):5213-5223
为探讨霾不同阶段下大气污染物的变化特征,使用MARGA观测了2018年11月18日~12月7日长三角地区一次区域霾过程中前体污染气体(NH_3、HNO_3、SO_2)和8种水溶性离子浓度.结合环保数据(PM_(2.5)、NO_2、CO、O_3)和气象数据,分析此次区域霾过程的成因、大气污染物的日变化特征以及在霾不同阶段下大气污染物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此次霾过程中长三角地区主要受到高压脊控制,天气形势稳定,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累积.霾天时PM_(2.5)、NO_2、NO_3-、SO_24-、NH_4+、Cl-和Na+的浓度分别为(118. 91±39. 23)、(61. 62±26. 34)、(45. 64±16. 01)、(18. 80±8. 02)、(20. 82±7. 16)、(3. 02±2. 25)和(0. 23±0. 22)μg·m-3,分别是干净天的2. 73、1. 63、2. 64、1. 94、2. 50、2. 05和2. 56倍;霾天CO的浓度为(1. 34±0. 39)mg·m-3,是干净天的1. 86倍.不同大气污染物的日变化特征不同.霾不同阶段下大气污染物的分布特征不同.SO_2的浓度在霾发生阶段最高; PM_(2.5)、NO_2、NH_3、CO和SNA的浓度在霾发展阶段最高; O_3、Cl-、Na+和K+的浓度在霾消散阶段最高.SNA在霾不同阶段下对PM_(2.5)的相对贡献可达94%~96%,且在发展阶段的增速最大,增速排序为NO_3- NH_4+ SO_24-. SNA在干净天、发生阶段和发展阶段以NH_4NO_3为主,在消散阶段(NH_4)2SO4为主.此次霾过程主要由NO_3-增长导致,NO_3-在霾发生、发展和消散阶段对PM_(2.5)的相对贡献分别为51. 06%、51. 85%和48. 22%,主要通过气相均相反应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