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64篇
安全科学   237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84篇
综合类   305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53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陆域生态系统碳库(以下简称陆域碳库)是地球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储量的持续增加,对于以自然的解决方案推动气候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自然生态资源相对丰富的浙江省为例,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VEST模型)Carbon模块构建浙江省陆域碳库碳储量核算方法,测算了浙江省2000—2020年的碳储量演变情况,识别碳储量变化特征及关键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浙江省陆域碳库碳储量增长了11.1%,森林碳库碳储量提升对其增长贡献最大;最后,从碳库类型管控、碳库提质和碳库增汇激励3个角度出发,结合国土空间保护修复与用途管制工作,提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22.
为提升核电厂大修安全自主化管理水平,优化安全管理绩效,在分析核电厂大修安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大修安全自主化管理特征,并建立基于管理、标准、评价3个维度的自主化管理"三化"理念,构建引导、认同、内化、输出、外化安全自主化"五阶段"建设模型,以某承包商为例进行试点应用,对指导大修安全自主化管理建设过程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3.
为研究系统故障演化过程中关键事件的确定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核局部保持投影(Kernel Locality Preserving Projections, KLPP)的关键事件确定方法。首先论述了系统故障演化过程、关键事件和因素空间,随后提出了关键事件确定方法,最后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认为系统故障演化过程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层次,经历事件是演化测量得到的对象,其中具有决定作用的就是关键事件。关键事件是描述演化过程的基础,可通过因素空间中的对象分布进行确定。通过KLPP方法对对象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实现近邻对象分析,得到特征对象。这些特征对象对应的经历事件即为关键事件。按照测量时刻升序排列特征对象即为所求,最终作为描述演化过程的空间故障网络的节点。实例分析得到了预期结果,并说明了方法的特点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4.
白洋淀由于长期受人类活动影响,部分区域内源污染严重.针对该类区域,"十三五"水专项开展了生态清淤试点工程以实现内源治理.在清淤过程中底栖生物容易遭到严重破坏,与之密切联系的食物网受到影响.在沉水植物补种成功后,如何科学地恢复底栖动物群落并维持长效稳定,急需寻求解决方案.本研究于2018年对白洋淀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调查,根据调研结果、习性特征和食物网模型,提出了受损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恢复方案.研究发现,春季优势种为螺类软体动物和虾类甲壳类动物,夏季和秋季为螺类软体动物和昆虫类摇蚊幼虫.全年主要优势种为中华圆田螺、中国圆田螺、羽摇蚊和大红德永摇蚊.通过食物网模型计算,确定了软体动物是2010年和2018年的关键功能组.因此,综合优势种和关键种,底栖动物群落恢复物种主要选择虾类、螺类和摇蚊幼虫.根据底栖动物的习性,确定甲壳动物和摇蚊幼虫以自然恢复为主,螺类以人工恢复为主的恢复方式.针对螺类关键物种,根据2018年调研生物量、工程经验值和生态容量综合确定其恢复投加量合理范围.通过以上研究,建立了基于食物网成熟度和稳定性的底栖动物群落恢复优化调控方案,为受损底栖动物群落的恢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5.
126.
提出了利用水文和水质同步监测资料计算流域污染负荷空间分布的一般程序,并探讨了采用污染负荷贡献与集水区面积占比关系识别流域污染关键源区的方法,并在晋江流域进行了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晋江下游取水口金鸡断面污染负荷主要来自东溪和西溪,枯水期CODMn、NH3-N和TP负荷分别是226.8、27.1和17.1g/s,占丰、平水期的18%~67%.丰、枯水期东溪和西溪对金鸡断面污染负荷贡献基本相当,而平水期西溪贡献显著大于东溪.晋江流域污染关键源区分别为蓬壶-长厅桥区间、长厅桥-港龙区间、横口-园美区间等5个断面区间,该关键源区识别方法不仅较好反映了污染物浓度和污染负荷在流域内的空间分布,同时还指出了主要污染物及敏感时期,可为后期的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本研究提出的污染负荷贡献计算程序以及关键源区识别方法具有较好的普适性,可为其他流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7.
基于Mann-Kendall法的湖泊稳态转换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变化趋势与倾向率、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突变点分析法对1981~2008年间太湖湖泊稳态转换关键因子总氮(TN)、总磷(TP)和叶绿素a(Chla)进行突变识别,结果表明,(1)TN、TP和Chla分别在0.05、0.10和0.05水平上呈显著增加趋势;(2)TN浓度在1990~1991年间和1994~1995年间发生了两次突变;TP浓度突变点发生在1987~1988年;Chla浓度历史变化存在三个阶段,1981~1989年为第一阶段,尚未产生突变阶段,第二阶段为1990~1996年,突变过渡阶段,第三阶段为1997~2008年,属于突变后的状态;(3)综合TN、TP和Chla浓度历史变化存在不同阶段,结合各因子的历史变化序列,太湖湖泊稳态转换突变点为1988年和1997年,并把太湖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1~1987年, TP浓度为0.025mg/L,属于草藻共存,接近于清水稳态阶段;第二阶段为1988~1996年, TP浓度为0.086mg/L,属于藻草共存阶段;第三阶段为1997到2008年, TP浓度为0.103mg/L,属于藻型浊水稳态.研究结果表明Mann-Kendall法在湖泊稳态转换突变分析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8.
高勇 《中国安防》2014,(11):2-8
2004年,公安部提出了"平安城市"工程建设的设想,并且率先在北京市宣武区、杭州、苏州、济南等城市进行了试点。"平安城市"的概念最初主要是以视频监控和联网报警为主要建设内容,以技防系统、人防系统、物防系统与公安信息化管理系统相互配合、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城市安全防范的综合体。经过十年的建设与推广,时至今日,"平安城市"工程已基本覆盖国内地级以上的城市区域,县级城市和乡镇区域也已经开始全面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129.
Variation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leachate can be applied as a reference for landfill stabilization phase. In this work, leachates with different ages were collected from Laogang Refuse Landfill, and characterized with 14 key parameters. Simultaneousl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was applied to develop a synthetic parameter-F based on these 14 parameters, and a logarithm equation was simulated for the landfill stabilization process finally. It was predicted that leachates would meet Class I and Class II in standard for pollution control on the landfill site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GB 16889-1997) after 32 years and 22 years disposal under the natural attenuation in the humid and warm southern areas of China, respectively. The predication of landfill state would be more accurate and useful according to the synthetic parameter F of leachate from a working landfill.  相似文献   
130.
地震应急期关键时间阶段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我国地震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预案,以及汶川、玉树、盈江、彝良和海地、东日本等国内外地震应急救援案例的基础上,将地震应急期划分成应急启动、紧急救援、过渡性安置等3个阶段,并对各阶段的持续时间、主要工作及其先后次序进行了梳理.在实际抗震救灾工作中,这3个阶段不是互不相干、相互独立的,而是存在一定的时间相关性.这就需要指挥者对不同阶段的重点工作优先考虑,同时兼顾各项相关工作,保证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