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38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要求.在中国老龄化社会发展背景下,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安全问题成为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相对于城市较为完善的养老体系,农村养老安全问题面临着更复杂的情况,解决的难度也更大.提升农村养老服务安全管理水平能够促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养老服务品质,让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12.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李建国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作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执法检查报告时指出.我国围绕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的保险、救助、奖励扶助制度基本确立。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绩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新农合实施以来,新农保也被党和政府提上日程。认识现有养老模式的优缺点是有效开展新农合的前提。本文将现有各种养老模式总结为三种理论模式,分别是个体时间平衡、家庭时间平衡、社会时间平衡。然后在回顾各模式的历史演变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对比了三者之间的绩效差异,绩效研究的视角有风险化解的有效性、个体福利和社会福利三个。研究结果表明,风险化解最为有效的是社会时间平衡,其次是家庭时间平衡,最后个体时间平衡;从个体福利的角度来看,个体福利最大的是家庭时间平衡、其次是社会时间平衡,再者是个体时间平衡;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来看,个体时间平衡和家庭时间平衡是能够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的,而社会时间平衡方式则不利于资本积累,相反有可能妨碍经济的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14.
面对我国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摆脱贫困问题和亟待社会关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旅游可发挥调和作用,将三者从相对独立的社会问题转变为彼此融合、互为补充的养老旅游、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三种新业态。养老旅游、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三者内在联系紧密且均为旅游发展大势,融合条件良好。在分析养老型生态乡村旅游地的内涵后,论证了养老旅游、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三者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提出我国养老型生态乡村旅游地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由于子女长期离家、农村留守老人自身因素及社区环境的影响,农村留守老人在精神养老方面存在困境,具体表现为:缺乏情感慰藉、社会交往范围有限、心理状态不佳及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通过分析农村留守老人拥有的社会资本,可以发现,无论是微观、中观还是宏观层面,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社会资本存量不足的问题,这将进一步加深老人精神养老的困境,严重影响着其老年生活质量。因此,农村留守老人自身要增强社会资本的意识,提高自养能力;家庭要维护社会资本,提高赡养水平;社区要培育一定的社区组织,整合社会资本;政府及社会要通过资本投入、政策支持、多方参与,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从而更有力地促进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养老困境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6.
17.
保障功能替代与农民对农地转出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转出农地的意愿将决定农地流转行为的发生,对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农民转出农地的意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对中国5省样本农民的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了农地保障功能替代,尤其是就业保障功能替代与养老保障功能替代对农民转出农地意愿的影响。总体来看,农民转出农地的意愿较高,近四成农民愿意转出农地。回归结果显示,农地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转出农地的意愿。第一,农地就业保障功能在个人和家庭两个层面替代程度越高的农民,转出农地的意愿越高:主要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民相对于主要从事农业的农民,转出农地的意愿更高;农民所在家庭劳动力转移程度越高,其转出农地的意愿越高。第二,以新农保为代表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地养老保障功能的替代程度越高,农民转出农地的意愿越高。虽然农民的参保状况与农民转出农地意愿的关系不显著,但是农民对新农保保障能力的评价越高,那么其转出农地的意愿越高。同时研究还发现,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状况、家庭规模的农民转出农地的意愿也存在显著差异。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为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实现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提出了促进农民非农转移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人口快速老龄化与养老文化变迁背景下,资源合理利用的养老政策有效供给是老龄工作实效性提升的基础。各地养老政策的供给量与供给内容并不相同,评价差异的合理性和判断各地养老施策的理想模式,需要结合地区实际财政支持水平与老年群体需求状况来综合衡量。基于此,本文通过Python文本挖掘技术采集了中国的养老政策文本,筛选了2010—2019年的规范性政策文件,利用TF-IDF赋权法分地区提取关键词。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聚类(HCM)分析了地方养老政策内容层次的完整性,应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探索了不同层次养老政策间的联动特征,并结合主要地区因素分析了地区差异的成因与合理性。研究发现:①各地养老政策内容层次相对完整,共同核心为养老资金和老年人生存型需求。②各地政策联动模式差异明显,发展型需求的政策设计与政策网络明显不同,养老施策的实效性需要系统性政策网络和政策充分落实双重保证。③各地养老脆弱性不可仅根据经济状况和老龄化程度做简单判断,既有政策实效性和老年群体弱势特征也需纳入考虑。④各地老龄工作当下核心问题与重点任务不同,部分地区仍具有后发优势。因此,整体来看,地方养老施策需避免简单数量累加,提升政策系统性和协调性,充分贯彻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理念,确保政策配套出台和有效落实。具体到不同地区,各地需科学制定梯度式战略规划,有效平衡财政约束与老年群体需求,合理调动多方资源,充分探索区域协作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和发展 随着老龄化浪潮汹涌而来,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农民老有所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马鑫悦  田宏 《安全》2022,(12):45-50
为评估养老机构的火灾风险,根据人员类型、财产、建筑及疏散等因素的重要性,量化分析养老机构建筑本身、建筑内人员以及建筑内活动的火灾风险情况,采用AHP法与FRAME法相结合构建养老机构火灾风险评估模型,并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基于AHP-FRAME法的养老机构火灾风险评估模型可以得出各防火分区中建筑物本身、建筑内人员和建筑内活动的火灾风险等级,这对养老机构的火灾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