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5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64篇
安全科学   361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85篇
综合类   583篇
基础理论   137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68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案情简介 陈某系上海市城镇户籍人员。2009年起,陈某开始为某传媒文化公司从事报刊运送工作,公司未与陈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每周一、三、五,陈某根据公司的安排将报刊送至各个销售点。2011年11月,陈某偶然发现,公司从未为其缴纳过社会保险费,遂向公司提出,要求缴纳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期间的社会保险费。公司却拿出一份承包协议,称根据双方签订的承包协议书,双方建立的是承包关系而非劳动关系,公司无义务为陈某缴纳社会保险费。双方就此发生争议,陈某只得诉诸仲裁。仲裁委经审理后查明,陈某在为公司从事报刊运输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2.
QSAR模型内部和外部验证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验证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模型,是保证模型对未知样本的生物活性具有可靠预测能力的重要前提.然而,目前部分QSAR论文没有对模型进行有效验证.因此,本文详细综述QSAR模型的内部验证方法和外部验证方法.内部验证方法包括留一法(leave-one-out,LOO)交叉验证,留多法(leave-many-out,LMO)或留N法(leave-N-out,LNO)交叉验证,y随机化验证和自举法.评价模型外部预测能力的统计量包括Q2F1、Q2F2、Q2F3、一致性相关系数(concordanc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CCC)、r珋2m和Golbraikh-Tropsha方法.此外,从文献中总结出可接受QSAR模型对应的统计量参考数值,从而为QSAR建模者提供指导与帮助.  相似文献   
143.
以常州武南河控制单元的COD容量分配为例,构建“污染源类型-污染源细类-排污单位”3层分配结构,逐层逐类选取多水平指标体系,以各指标初始权重和量化值乘积耦合的方法计算各分配对象的综合权重,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水环境容量的逐层分配.首层分配结果:生活污染和养殖业承担污染削减的主要任务,COD削减率分别为41.6%和35.5%;次层分配结果:分散养殖削减比例(43.2%)高于集中养殖(31.5%),农村生活污染削减比例(47.3%)高于城镇生活污染(28.5%),各镇(区)种植业污染无需削减,工业污染则主要由纺织染整企业等进行重点削减;末层分配结果:各镇(区)分散养殖、集中养殖、农村生活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的削减比例与次层保持一致,印染企业削减比例高于纺织企业.逐层分配中各分配对象的COD削减比例均低于50%,说明分配结果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4.
水污染物总量初始分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目前常用的总量分配方法,基于环境—经济系统综合考虑原则,提出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法的新思路,包括采用基尼系数法进行区域分配,采用优化排放绩效法对排污单位分配,并建立了优化排放绩效法的线性规划模型,分析了两种方法与其他常用分配方法的差异,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根据废污水排放去向修订分配方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5.
石灰性土壤中磷锌对小麦生长及锌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磷锌在土壤-植物系统中复杂的交互作用,文章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石灰性土壤中施磷肥对小麦生长及吸收锌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锌明显增加了土壤中DTPA提取态锌的质量分数,且土壤中wDTPA提取态锌随着施磷质量分数的提高逐渐增加;不同施磷质量分数背景下,随施锌质量分数的提高小麦茎 叶 籽粒壳的干重有所降低,却增加了小麦籽粒的干重;在各质量分数锌背景下施不同质量分数水平磷,明显地降低了小麦茎叶中锌的质量分数,但提高了籽粒中锌的质量分数,并增加了锌累积量;小麦地上部锌质量分数和锌累积量均随施锌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因此,石灰性土壤中施磷肥提高了土壤中锌的有效性,促进了小麦生长,降低了小麦茎叶中锌的质量分数,促进了锌元素从植株向籽粒的运输,增加了小麦籽粒中锌的质量分数,促进了小麦地上部分对锌元素的总吸收量.  相似文献   
146.
生物与化学表面活性剂对多氯联苯的协同增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满英  刘有势  施周 《生态环境》2008,17(2):466-470
采用室内序批试验比较研究了单一的生物/非离子化学表面活性剂(SAA)与生物-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对商业用多氯联苯(PCBs)Aroclor1242的增溶作用.结果表明,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RL)对Aroclor1242的增溶作用要高于三种非离子SAA,三种非离子SAA对Aroclor1242的增溶作用顺序为POE(6)>POE(10)>Brij35,与其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呈负相关;鼠李糖脂与非离子SAA对Aroclor1242的增溶存在协同效应,混合表面活性剂溶液中Aroclor1242的摩尔增溶比(MSR)、胶束相/水相间的分配系数(Kmc)均大于对应的单一表面活性剂,其协同增溶作用顺序为RL-Brij35>RL-POE(10)>RL-POE(6),协同增溶作用的大小与其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7.
芦苇是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一种重要的湿地植物.本文对该地区芦苇海4个不同水深梯度下芦苇的无性系地上分株的生物量分配、生长与繁殖策略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47 cm (水在土层表面上)水深环境中,芦苇单株的平均生物量(4.2 g)最大.在-15 cm (水在土层表面下15 cm)的生境中,叶生物量百分比(叶生物量占单株总生物量的百分比, 46.1%)最大.芦苇地上分株高度、地上分株有分枝的单株百分比(茎上有分枝的分株占样地总分株的百分数)也存在明显的差别.茎的生物量分配百分比和生长速率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在滩地生境中,开花率、花序的生物量百分比明显大于水较深的生境.分株株高与分株生物量、茎生物量与叶生物量都表现出较明显的幂指数异速生长规律.在-15 cm水深的生境中,叶生物量的生长快于茎的增长;在其他水深梯度的生境中,则是茎生物量的增加快于叶生物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8.
何明靖  李琦  赵佳渊  王登祥 《环境科学》2016,37(7):2539-2546
本研究分析了东江工业水体中卤系阻燃剂的浓度,组成分布以及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多溴联苯醚(PBDEs)是水体中的主要的卤系阻燃剂,占总卤系阻燃剂的41.0%,其质量浓度范围为1 102.3~3 666.9 pg·L~(-1),其中BDE209是颗粒相的主要成分.四溴双酚A(TBBPA)占总卤系阻燃剂的32.4%,其质量浓度范围为1 120.9~2 856.5 pg·L~(-1),其他卤系阻燃剂如十溴二苯乙烷(DBDPE)、德克隆(DP)和六溴环十二烷(HBCDs)分别占总卤系阻燃剂的16.3%、7.3%和3.0%,其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397.7~1 736.8、235.7~778.1和9.5~266.8 pg·L~(-1).在对水体溶解相和颗粒相分配的研究中发现,PBDEs、DBDPE、DP和HBCDs主要存在于水体颗粒相中,而TBBPA由于其较大的水溶性,主要存在于溶解相中;卤系阻燃剂的lgK_(oc)与lgK_(ow)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是lgK_(oc)实测值与其理论预测值有一定差异,这可能是受控于悬浮颗粒(SPM)含量和溶解有机碳(DOC)含量这两个因素,此外,颗粒相和溶解相之间分配是否达到平衡也是影响测量lg Koc值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9.
本文介绍研究工作中建立的城市污水回用系统规划的0—1整数规划数学模型、重点探讨了在规划的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厂位置、处理等级已确定的条件下,如何选择再生水回用对象、回用规模,追加的深度处理规模等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再生水分配系统。通过某地区城市污水土地处理回用系统的实例研究,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0.
总量控制是控制污染源发展趋势、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在适度公平的基础上寻求环境、经济、技术、资源等整体最优是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课题。本文以工业城市苏州市为例,研究其工业化学需氧量的排放特征,以基尼系数法分行业对其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公平性进行评价,并将总量控制与资源、社会和经济相联系,以行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增加治理投资费用最小化为目标,利用多目标行业总量优化分配模型对苏州市的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进行优化分配。研究结果表明,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能源和水的生产与供应业、造纸及木材加工、医药制造业等行业是苏州市的化学需氧量重点排放行业,经优化分配后,COD排放总量削减了10%,新鲜用水量减少了41.81%,行业年总产值增幅达到214.69%,资源和水环境容量在满足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的条件下实现优化配置,总量控制制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出尽可能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