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83篇 |
免费 | 330篇 |
国内免费 | 78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73篇 |
废物处理 | 158篇 |
环保管理 | 438篇 |
综合类 | 2641篇 |
基础理论 | 393篇 |
污染及防治 | 627篇 |
评价与监测 | 71篇 |
社会与环境 | 62篇 |
灾害及防治 | 1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136篇 |
2022年 | 157篇 |
2021年 | 171篇 |
2020年 | 121篇 |
2019年 | 137篇 |
2018年 | 98篇 |
2017年 | 124篇 |
2016年 | 132篇 |
2015年 | 149篇 |
2014年 | 215篇 |
2013年 | 164篇 |
2012年 | 190篇 |
2011年 | 211篇 |
2010年 | 172篇 |
2009年 | 175篇 |
2008年 | 242篇 |
2007年 | 205篇 |
2006年 | 223篇 |
2005年 | 223篇 |
2004年 | 195篇 |
2003年 | 219篇 |
2002年 | 235篇 |
2001年 | 176篇 |
2000年 | 137篇 |
1999年 | 131篇 |
1998年 | 92篇 |
1997年 | 100篇 |
1996年 | 101篇 |
1995年 | 87篇 |
1994年 | 74篇 |
1993年 | 66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49篇 |
1989年 | 50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硫化氢吸收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合评述了硫化氢气的吸收净化方法及特点。净化方法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大部分干法脱友剂均不能再生,硫容量相对较低,主要适于大气体精细脱硫。吸收净化工艺能适应较高负荷的脱硫要求,应用面广,其中尤以吸收氧化法突出。指出吸收氧化法中的铁基工艺控制方面还有一定难度,但仍可作为一种有较大发展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2.
鞘细菌FC9901氧化铁生化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分离到的鞘细菌菌株FC9901氧化铁的生化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营养类型为化能有机营养型,其能源主要来自有机碳源的氧化,并不能从Fe^2 氧化过程中获取能量。活性定位研究和pH、温度、抑制剂试验结果表明,该铁氧化活性物质是酶 ,而且是一种胞外酶,铁的生物学氧化属于酶学催化过程,并遵守酶的动力学。 相似文献
113.
于2014年夏季,通过观测海淀公园不同区域沿道路不同宽度处PM2.5浓度,研究PM2.5浓度日变化规律、水平梯度分布规律、净化效益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淀公园内PM2.5浓度日变化规律呈白天低晚上高的趋势,09:00-15:00时PM2.5浓度达到国家标准Ⅱ类功能区浓度质量要求,05:00时PM2.5浓度最高。不同观测区域一定宽度范围内出现PM2.5浓度积聚,之后开始下降。总体上,海淀公园在13:00时对PM2.5浓度净化效益最显著,09:00时净化效益最差。环城高速路区域与城市主干道区域165 m以上宽度处、城市次干道区域60 m以上宽度处为正净化效益,并维持正净化效益。海淀公园内PM2.5浓度与气象因子之间相关关系表明,PM2.5浓度与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呈显著相关,与其他气象因素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4.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6(7):62-6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制开发的环境友好、安全、经济的新型室内空气净化催化剂,可用于室内空气甲醛的催化氧化,在各种湿度的室温条件下甲醛可以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在不同的空速下,甲醛的转化率分布为100%(5万空速)、95%(10万空速)和60%(20万空速)。该催化剂使用时不需要光源和任何其他附加的外在条件。 相似文献
115.
116.
石灰湿法脱硫过程中pH条件对结垢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石灰湿法脱硫中存在的结垢问题,在鼓泡床中模拟了石灰湿法脱硫过程,通过分析液相的组成,结合反应机理探讨了pH对结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控制在6.0~4.0时,既能避免结垢,又能获得较高的脱硫率。提出了实际中预测结垢倾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7.
对烟气冷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烟气冷凝对排烟组分的净化作用及其净化效果,并用德国汉堡一住宅燃油锅炉冷凝式改造的减排效果,说明冷凝式锅炉在环境保护上具有突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8.
随着能源问题及全球变化关注,城市居民出行交通碳排放研究已成为多学科关注焦点。选择南京、宁波和常州作为长三角典型城市,基于典型居住小区问卷调查获取第一手的城市居民出行基础数据,估算与分析城市居民出行碳排放特征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长三角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出行交通碳排放约1 1219 kg CO2/人,日常通勤和远距离出行碳排放量之比为75[DK]∶25;城市居民日常通勤交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交通方式、出行距离、家庭年收入、年龄和性别;远距离出行交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出行距离、交通方式和家庭年收入。建议采用差别化的行政干预和经济杠杆有效调控家庭小汽车保有量增长速度,鼓励小排量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消费,兼顾汽车产业发展、家庭小汽车刚性需求与节能减排需求之间的博弈平衡;优化城市功能格局,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网络;加强节能减排与低碳意识宣传,鼓励与引导公共交通出行 相似文献
119.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