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34篇
安全科学   266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411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5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基于心态指标的煤矿瓦斯爆炸区间数模糊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评估煤矿瓦斯爆炸的安全性,根据瓦斯爆炸的形成条件和事故致因理论,建立了评价体系。然后采用一种新的区间数模糊评价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传统的区间数模糊评价方法是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判断该对象的优劣,不能进行多个对象之间的评价。该方法综合考虑了最大隶属度和评语集,提出区间数的内积公式,进而得到每个对象的综合分数,通过比较其大小进行多个对象之间的评价。考虑到决策者不同心态时对决策方案的影响,引入心态指标,通过调节心态指标来比较综合分数,从而得出煤矿之间的安全性大小。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3所煤矿,运用基于中点值的区间数排序方法对综合评判向量进行分析,所得结果与该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从而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2.
滑坡位移预测一直是滑坡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模型被用于滑坡位移的预测。相较于常用的如LSTM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模型,集成算法中的XGBoost模型在滑坡位移预测领域尚不多见。由于其在滑坡位移预测中具有预测精度更高、运行速度更快等优点,目前在学术界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文中以泉州市安溪县尧山村滑坡地灾点监测数据为例,运用Python搭建XGBoost模型,并通过最大信息系数的比较来选定与位移高度相关的特征,输入至模型中对滑坡位移进行预测。结果表明,XGBoost模型因其在目标函数中引入正则项来控制模型过拟合、模型数据集划分采用前向验证方式等优点,相较于大多数机器学习模型,能更加准确地预测降雨诱发阶跃型滑坡位移。该模型对此类滑坡的位移预测及早期监测预警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3.
西安市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分布及典型天气条件特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3年3月到2014年12月期间西安市大气中0.25~32μm颗粒物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参数、散射消光系数等数据,分析了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分布及典型天气条件下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采样期间西安市大气颗粒物平均数浓度为206.27个/cm3, 99%以上为<1μm的颗粒物数.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冬季最高,其次为秋、夏和春季,分别为267.66、231.31、141.82和135.77个/cm3.四季的数浓度低值均出现在18:00左右,之后数浓度上升,且晚上高于白天,冬季6:00左右达到峰值,夏季的昼夜差最小,秋季最大.春夏秋冬的大气颗粒物数浓度与散射消光系数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756、0.702、0.411、0.377.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在沙尘天气发生前、中、后会升高、下降和再下降,霾天气出现前、后会升高和下降;高温干燥天气下,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相对较低;降雨对大气颗粒物的清除作用明显,但降雨后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又很快回升.  相似文献   
104.
在全面分析邻近建筑物风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把集对分析原理应用于风险评价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集对分析的联系数风险评价模型。该模型构建了风险因子与评价标准之间的联系数,结合因素权重评价了建筑物的风险等级,通过集对势与偏联系数综合评判了风险的发展趋势,并对建筑物风险发展趋势进行了排序。该方法集风险状态评价与发展趋势分析于一体,可为地铁邻近建筑物的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5.
《中国安防》2014,(8):1-1
我国安防工程企业已有了30多年的发展历史,由于历史、地属及各方面发展的原因,在全国分布广泛且数量众多,初步统计2013年全国工程集成企业达到了2万家左右。其中,约有1.5万家获得了各级公安或协会评定的一、二、三级资质,拥有从业人员120万人。在这些获得资质的企业中,一级企业约为31OO多家,拥有了其中60%以上的从业人员,平均每家企业的规模为231人;二级企业约为3300多家,平均每家企业64人;三级企业约为8500多家,平均每家企业为30人。  相似文献   
106.
论述了合流制排水系统污水溢流消毒处理的必要性。提出采用粪大肠杆菌群数≤104个/L作为污水消毒的卫生学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达到CSO紧急消毒要求的几种氧化性消毒剂最佳投加量为次氯酸钠30mg/L,次氯酸钙25mg/L,二氧化氯20mg/L(均以有效氯计);二氧化氯>次氯酸钙>次氯酸钠>双氧水。  相似文献   
107.
基于RS与GIS的武汉城市湖泊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利用1995和2005年Landsat5两期TM影像与2000和2010年Landset7两期ETM+影像的解译结果,基于景观分形理论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构建湖泊变化强度指数和湖泊分形维数变化指数。从湖泊面积变化和湖泊形态变化,以及湖泊水域和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变化特点与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来丰富湖泊演化的分析方法,并总结高速城市化背景下湖泊的变化规律,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人类活动因素与湖泊水域动态变化之间的响应关系,同时提出若干城市湖泊治理与管理的方式。研究结果表明,(1)15年间的湖泊水域面积总量的变化呈现萎缩的趋势,年变化量在逐渐减小,湖泊萎缩的速度得到了一定的控制。(2)1995-2010年湖泊分形维数也呈逐期较小趋势,说明湖泊几何形状趋于简单化,人为活动对湖泊的影响加大。(3)15年来主城区28个主要湖泊的变化强度指数均为负值,呈萎缩趋势。但从2000年开始,少数湖泊变化强度指数为正值,萎缩趋势得到初步的控制。(4)1995-2010年间湖泊的水域面积主要转移成为建设用地和耕地。其转移面积占转移总面积的87.02%。围湖造田和城市化率的迅速提高对城市湖泊的演化影响深刻。(5)城市化背景下湖泊面积与形态变化的规律并非完全与城市化发展速率呈正比的关系,当城市化率上升到一定的阶段后,城市内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改善城市环境和城市内部的生态用地,湖泊应得到立法等强制性保护。  相似文献   
108.
为了研究化工过程定量风险评价进展以及对风险准则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梳理定量风险评价的发展历程,从方法来源、法律法规进展以及软件技术发展3个方面,逐一分析各国的发展情况,并结合英国、荷兰、美国与中国个人和社会可接受风险准则的比较结果,分析各国风险准则的异同。此外,阐述了德国和日本化工过程安全控制的准则内容。结果表明:我国定量风险评价技术起步相对较晚,但实施导则、风险准则的制定以及评价软件的开发,标志着我国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理论体系的发展较为完备。  相似文献   
109.
为研究细尾矿砂破坏准则的具体形式和安全影响,利用HCA试验的方法测试了子午平面和π平面的破坏曲线;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所获破坏准则引起的尾矿坝安全系数变化。结果表明:子午平面的破坏曲线为单调递增;π平面破坏曲线在静水压力较小状态与Mohr-Coulomb准则一致,静水压力较大状态与Drucker-Prager准则一致,针对试验对象静水压力分界点可确定为200 kPa;若基于分界点在坝体内设置双重破坏准则,安全系数介于单独准则所得值之间,且Drucker-Prager准则单元所占比重介于31.33%~60.67%时,滑面区内Drucker-Prager准则单元数量变化,安全系数变化较明显,比重取其余值滑面区内Drucker-Prager准则单元数量不变,安全系数变化不明显。细尾矿砂破坏准则应为Mohr-Coulomb与Drucker-Prager组合而成的双重准则,组合过程需考虑静水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本文描述如何将FMEA(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运用在企业现场安全管理中,通过FMEA进行分析企业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实施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消除企业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将企业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