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34篇
安全科学   266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411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5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北京夏季高温高湿和降水过程对大气颗粒物谱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26  
2004-07-13~2004-08-23使用TDMPS-APS系统在线测量颗粒物的数浓度谱分布,并于07-16~07-18选取了高温闷热夜晚、日间高温高湿和雨后晴朗干洁3种天气条件,使用多级串联撞击式采样器(MOUDI)测量颗粒物的质量浓度谱分布,结果表明,高温高湿天气条件下颗粒物的污染、尤其细粒子污染严重,导致很低的能见度(2.5km);PM1.8和PM10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70.68μg/m3和249.35μg/m3,细粒子质量浓度占PM10的68%;粒径为50~100nm颗粒物的数浓度最高,为2×104~3×104个/cm3;降雨过程对粗粒子和细粒子均有去除作用,对细粒子的去除作用尤为明显;降雨后PM10和PM1.8浓度分别比降雨前降低3倍和6倍;降雨过后的晴朗干洁天气有利于新粒子(3~20nm)的生成,生成的新粒子快速长大到50~100nm;随着污染物的累积,以后几天内又变为污染天气.  相似文献   
892.
针对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所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主要基于广州火车站附近高架路诱发沿线地面振动的现场实测,并包括动车组通过时的测试,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高架路诱发环境振地的传播规律,在最小二乘准则条件下,提出了更加符合环境振动实际传播特征的衰减经验公式。分析结果表明:竖向振动幅值高出水平向较多,在评价环境振动时,应以竖向振动为主;高架路诱发环境振动和动车组诱发环境振动均呈现脉冲响应特征;高架路诱发环境振动随距桥墩距离增加,脉冲响应特征快速消失,而动车组诱发环境振动的这个特征则相对不明显;存在局部振动放大区域;相比传统经验衰减公式,本文提出的环境振动经验衰减公式更能反映实际环境振动波的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893.
将土壤中重金属浓度以区间形式表示,运用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分析模型得出风险区间。为区分风险等级并引入区间数排序法,建立了一种基于不确定性的区间数排序法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不同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和同一研究区域土壤中不同重金属生态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采样区的风险最大,其区间排序向量为0.275 5,区间向量排序为ABDEC,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排序结果一致。区间数排序法考虑到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量化结果更加客观直观,为风险管理提供较为精确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94.
环境噪声达标区最佳监测点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网格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确定出小型区域环境噪声网格监测的最佳测点数  相似文献   
895.
雄安新区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监测关键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构建雄安新区土壤环境质量监控网,系统获取雄安新区建设前后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数据,长期监测新区建设过程中土壤重金属的变化趋势,在分析雄安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监测数据和土壤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空间变异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学方法估算构建新区土壤地球化学监测网所需要的采样密度、采样数量和采样周期等参数,为后续新区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长期监测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调查区重金属As、 Cd、 Cu、 Hg和Pb元素变异系数>36%,属于高度变异元素; Cd、 Cu和Pb元素块金系数均>75%,其高度富集是在较高自然背景上出现了人为源的叠加.在置信水平P为95%和90%时,对样本平均值允许误差Δ分别为5%、 10%和15%的条件下,同时对新区土壤中8种重金属As、 Cd、 Cr、 Cu、 Hg、 Ni、 Pb和Zn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最少合理采样数分别为1 077个、 270个、 120个和767个、 192个、 86个.土壤各重金属元素可监测最小变化量(MDC)介于0.0025~2.54 mg·kg-1之间.在不同的重金属年变化速率下土壤重金属监测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896.
在聚合氯化铝(PACl)投加量为4 mg/L条件下,通过调节原水的初始pH值,考察pH条件对混凝超滤组合工艺的净水性能及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7.5时,组合工艺对CODMn、UV254、DOC的去除率分别为40.2%、35.4%和36.1%;当pH降至4.5时,对应的去除率分别增加至52.9%、52.1%和42.0%。酸性条件下,膜池内絮体的分形维数大,絮体结构密实,膜污染速率较快;当pH等于4.5时,絮体分形维数为1.75±0.15,尺寸大于500 μm的絮体数占总絮体数的9%。中性及偏碱性条件下,絮体分形维数小,絮体结构松散多枝,膜污染速率缓慢;当pH等于7.5时,絮体分形维数为1.37±0.05,尺寸大于500 μm的絮体占65%。针对该水库的水质状况,控制原水pH为7.5有利于混凝超滤膜组合装置的运行。  相似文献   
897.
针对近年来频频出现的污染企业向沙漠地区地下排污造成地下水污染这一问题,以腾格里沙漠地区某化工厂地下水污染为研究案例,提出适合沙漠地区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优选方法。在综合考虑修复技术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效益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修复技术优化指标体系,运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模型(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MCDA)中的消去和选择转换法(ELECTREII)对修复技术组合进行优选排序,确定适合该地区的最优修复技术方案。结果表明,5种地下水修复备选技术中可渗透反应墙、抽出-处理、监测自然衰减技术较为理想,综合考虑该污染场地特征以及地下水治理要求,得出最佳修复方案为:对高污染浓度区域采用抽出-处理技术+可渗透反应墙技术联合修复;对于低污染区域采用监测自然衰减技术。该优化方法可为沙漠地区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选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98.
考虑到常用水质富营养化评价模型的单一、确定性缺点,尝试将动态聚类分析与盲数耦合理论引入水环境富营养化评价领域,建立了改进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模型,最后借助克里格插值法对评价结果的可信度进行空间可视化表征。利用改进模型对2009年洞庭湖区域的水环境空间的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洞庭湖、扁山、鹿角富营养化程度相对严重,隶属于富营养化的可信度分别达到了0.5444、0.5318和0.5260。与确定性评价模型对比分析表明,所建改进模型更充分地考虑到被观察个体的差异,集成了更全面的样本信息,并可同时计算出了各采样点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的区间数与其相对应的可信度水平,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评价模型的可分辨性。  相似文献   
899.
生物源一次气溶胶(PBAP),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微生物死活,对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均会产生影响,同时对大气化学以及气候变化都有重要影响.基于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结合碘化丙啶(PI)和SYBR (SYBR Green I)双荧光探针,对北京城区大气环境中死的和活的PBAP进行了识别和定量分析,并探究气象因子和空气污染因子对其影响.结果发现,北京城区死的和活的PBAP数浓度中值夏季(1.03×106个·m-3和7.43×105个·m-3)高于冬季(7.34×105个·m-3和6.18×105个·m-3),且两者呈现明显的同步变化趋势.统计学结果分析发现,PBAP数浓度与气象条件和空气质量等环境影响因子相关性并不显著,与温度和湿度呈现弱正相关关系,与O3、最大风速和日照时数呈现弱负相关关系.PBAP数浓度与细颗粒物PM2.5浓度相关性较弱,与粗颗粒物(PM2.5-10)浓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静稳天气和沙尘长距离传输都可以提升北京城区PBAP的数浓度水平.  相似文献   
900.
为准确评估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针对现行评估中动态解释能力不足的缺点,构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引入组合数有序加权算子量化专家主观评分建立耦合交互矩阵,通过相互作用矩阵与模糊认知图的融合模型识别关键风险、预测演化趋势,并以武汉市某项目实证分析安全风险等级。结果表明:该项目整体风险偏高;随着施工安全风险的交互耦合与演化发展,风险评价系数上升10.28%,风险等级从3级升至2级;施工过程中应重点防控竖向或水平构件支撑系统存在缺陷等关键风险因素;相互作用矩阵与模糊认知图的融合不仅能对施工安全风险进行动态评估,还能预测时序维度上的施工安全风险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