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209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8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为有效治理塑料污染,协同实现减污降碳,需要建立全方位的塑料污染治理体系,积极推进覆盖塑料全生命周期的国际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促进塑料产业的技术进步;倡导绿色生活消费方式以减少塑料需求。  相似文献   
102.
为规范浮放设备隔震技术的应用,推动该项技术的发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制定了《石油浮放设备隔震技术标准》。按《石油浮放设备隔震技术标准》的要求,我们在某医院对可能存在防震问题的部分设备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对设备采取相应的隔震或防震处理措施,以此检验《石油浮放设备隔震技术标准》的可操作性。本文简述该项工作的过程和执行的标准条文。并对新设计的推拉式设备隔震固定装置作介绍。工作结果表明浮放设备隔震技术标准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同时建议将抗滑与抗失稳的设计方法在修订时补充写入标准。  相似文献   
103.
后疫情时期中国面临经济复苏、空气质量达标、“双碳”目标实现等多重压力,在此背景下,研究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并厘清实现路径对中国在后疫情时期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基于 2001—2019年中国 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减污降碳政策的协同效应、动态演变过程以及实现路径。结果显示:(1)中国的减污和降碳政策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其中,降碳政策对减污和降碳几乎具有相同的效力,而减污政策则主要以减污为主、降碳为辅,但其对空气污染物(即SO_(2)和烟尘粉尘)和CO_(2)排放的抑制作用大于降碳政策。此外,该研究分别从内生性问题、减污降碳政策指标设计稳健性、估计方法稳健性三个视角证实了基准估计结果的稳健性。(2)减污和降碳政策的协同效应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趋势;降碳政策自政策实施起便具有显著的减污协同效应,且政策实施时间越长,对减污的协同作用越强;而减污政策的降碳协同效应则是自 2011年出台节能减排综合性方案以后才逐渐显著,随后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因此,长期而言以碳排放交易市场为主的降碳政策的减污协同效应显著优于减污政策的降碳协同效应,故在进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战略布局中应以构建碳市场为主。(3)减污政策的有效性和协同性均主要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促进技术进步来实现,而降碳政策的有效性和协同性则主要通过前两条路径来实现。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4.
中国已进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加强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对实现中国“双碳”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有重要意义。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之间的协同效应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但较少有针对城市层面减污降碳协同管理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为此,该研究收集中国278个城市2004—2020年PM_(2.5)/PM_(10)浓度目标与经济增长目标数据,以PM_(2.5)与CO_(2)为代表测算减污降碳协同管理绩效。通过构建“目标设置-结构效应-协同管理绩效”分析框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环境与经济目标设置对减污降碳协同管理绩效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检验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所产生的中介效应,并采用不同污染物测算协同管理绩效,对回归结果进行敏感性检验。结果显示:①环境与经济目标设置对减污降碳协同管理绩效有显著影响,PM_(2.5)/PM_(10)浓度目标与减污降碳协同管理绩效正相关,而经济增长目标与减污降碳协同管理绩效负相关。②区域异质性上,中部地区环境目标对减污降碳协同管理绩效的正向影响显著,东、西部不显著;东、西部地区经济目标对减污降碳协同管理绩效的负向影响显著,中部不显著。③环境目标可通过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减污降碳协同管理绩效,但交通运输结构的中介效应不显著。④采用不同污染物测算协同管理绩效,发现前述回归结果对不同污染物是敏感的。研究结果表明,目标设置是大气污染物与二氧化碳协同管理的重要驱动力,要将空间异质性、重点管控污染物考虑在内,识别高效协同的结构减排路径,提升减污降碳协同管理绩效。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应从强化目标协同、引导经济质量竞争、实施差异化协同治理、加强考核协同等方面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相似文献   
105.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但通过何种路径才能实现减污降碳的协同治理,推动达成协同治理的内在驱动力又是什么?发达国家是否已经实现了协同?其经验教训中国是否可以借鉴?基于此,该研究首先采用协同控制效应坐标系法,判断不同国家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所处的阶段,绘制典型发达国家减污降碳的历史路径并挖掘其演变规律及不同类型背后的驱动机制。其次,从硫碳减排量变化情况、能源结构、居民受教育程度及产业结构等维度出发,对我国碳污协同治理所处阶段进行识别,分析得出我国当前与德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协同状况较为类似,即从碳增硫减进入协同防控的波动阶段。但由于社会制度、减排目标、资源禀赋、经济体量等的差异,应辩证地看待德国能源转型、碳市场建设以及环境立法历程,选择性地借鉴他国经验。针对如何实现减污降碳的协同治理提出建议:①促进能源转型,转变能源结构,从根本上实现减污降碳。②利用碳市场突破减污瓶颈,将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相结合,在完善碳市场监管体系的同时,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配额分配机制和价格控制措施。③减少碳污“分而治之”,增强有意识协同,以提高碳污同治的效率;制定大气污染治理政策时兼顾气候变化的应对,并将排污权与排放权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④明确环境规制边界与政府职责,保障协同防控措施实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6.
苏利阳 《环境保护》2021,49(16):8-11
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本文分析了碳达蜂、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所产生的协同增效效应,指出碳达峰、碳中和将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在协调发展和保护关系、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资源循环降碳、生态保护增汇、绿色发展等方面能产生很好...  相似文献   
107.
杨耀  蔡慈澜 《环境保护》2021,49(16):37-40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我国现阶段气候治理最重要的工作之..城市足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落地和实施的基本单元,也是减污降碳的关键单元.本文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可操作性为目标,分析井阐述了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发展走向、面临的挑战,识别城市气候治理的主要问题,梳理出当前城市气候治理面临的制度困局、数据壁垒...  相似文献   
108.
109.
为研究框架结构采取基础隔震措施后的性能变化,利用ETABS软件分别建立了无隔震和隔震框架模型,并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进行了设防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础隔震后框架结构的前3阶自振周期延长一倍,在ALTADENA波、LEXINGT波和人工波作用下,隔震框架X向底部剪力峰值分别下降45.56%,35.63%和38.34%,Y向底部剪力峰值分别下降36.16%,19.11%和35.02%,隔震框架131号节点X向水平加速度峰值分别下降53.19%,45.58%和38.71%,Y向水平加速度峰值分别下降54.58%,33.54%和43.30%。说明混凝土框架结构在采取基础隔震措施后,其地震响应水平要明显低于无隔震结构,基础隔震可以有效削弱地震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应用形状记忆合金-橡胶复合支座的结构隔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橡胶支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SMA-橡胶复合支座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建立了设置不同支座的单自由度结构的运动方程。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分别设置固定支座、普通叠层橡胶支座和形状记忆合金(SMA)-橡胶复合支座这3种不同支承条件的结构进行了,单向地震作用下的隔震仿真模拟,及节点位移和加速度的时程分析。分析表明,SMA-橡胶复合支座和普通叠层橡胶支座都能有效地减小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反应,而SMA-橡胶复合支座比普通叠层橡胶支座能更有效地减小结构的绝对位移反应,防止因隔震层位移过大而导致支座失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