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8篇 |
免费 | 58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7篇 |
废物处理 | 6篇 |
环保管理 | 38篇 |
综合类 | 209篇 |
基础理论 | 9篇 |
污染及防治 | 16篇 |
评价与监测 | 6篇 |
社会与环境 | 19篇 |
灾害及防治 | 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我国已将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升到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总抓手的高度。本研究选取了伦敦、东京、纽约三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梳理总结了国际典型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主要做法和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为城市层面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提出如下建议:通过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实施,开展区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不同领域主管部门职责,增强跨部门协作;进一步发展清洁公共交通体系;将绿色建筑纳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体系,从建筑全生命周期推动形成绿色建筑模式;强化宣传教育,积极引导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3.
94.
木结构古建筑中斗栱与榫卯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地震作用下,由于榫、卯之间相互挤压,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其转动变形刚度退化,凸显出其“柔性”连接特征,使整个结构的抗侧移刚度降低,从而有效地减轻了地震对结构的破坏作用。基于试验滞回曲线,分别建立了相应的节点力矩-转角位移和水平力-位移的恢复力模型,引入了量化其耗能减振能力的“滞回耗能因子”,并建立了相应的理论计算公式,对榫卯节点和斗栱模型的耗能因子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斗栱结构的滞回耗能因子高于榫卯节点的1-2个数量级,因而从理论上证明了铺作(即斗栱)层应是木结构古建筑的主要减振与隔震作用结构层。 相似文献
95.
大气污染的流动性以及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搭便车现象决定了大气污染治理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实施联防联控政策。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单位的区域一体化在推动经济发展以及环境治理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章采用2005—2019年中国区县面板数据,基于地理断点回归方法,研究以城市群为单位的区域一体化是否有利于更好地减霾。实证结果发现:(1)整体而言,以城市群为单位的区域一体化发挥了减霾效应,城市群边界内区县的PM2.5年平均浓度相较城市群边界外区县低11.204μg/m3。(2)机制研究表明,结构性减霾和技术性减霾是区域一体化发挥减霾效应的重要途径。前者主要通过中心区域与外围区域的产业分工和转移实现,后者主要通过中心-外围结构下技术转移和知识溢出实现。(3)区域一体化产生的减霾效应存在较大区域差异,发育较为成熟的三大城市群减霾效应最为显著。进一步地,以城市群为单位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政策起到了更好的减霾效果。(4)文章研究结论表明,区域一体化产生了显著的正环境影响,在城市群范... 相似文献
96.
“双碳”战略目标下,用能权交易制度作为中国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的一项创新制度,能否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仍有待研究.基于2008~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探究了用能权交易制度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能权交易制度提升了试点地区减污降碳水平.具体地,用能权交易制度使试点地区的CO2排放量和PM2.5浓度分别下降13.3%和3.1%,使整体减污降碳水平提高0.237个单位.机制分析发现,能源效率是用能权交易制度赋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目标强化了用能权交易制度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令人意外的是,经济增长目标并没有削弱用能权交易制度的有效性.文章为理解市场型环境规制与协同治理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并为中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97.
污水处理厂对保护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和城乡建设的发展、推进生态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以及水处理要求的变化,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发生了深刻变革,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目标已发生根本变化,已从减少污染物转向水的再利用、资源回收和低碳运行管理。污水处理过程涉及处理工艺、设备选型、运行管理控制等多方面,应多措并举协调推进污水厂高效稳定运行,并将污水处理融入到现代城市水循环体系中,释放以污水厂为核心的水系统新动能,引领多层面、多领域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助力污水处理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8.
2011—2021年,熟料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水泥行业整体生产运行水平不断提高,熟料单条生产线平均规模由43.8万t/条提升至115.3万t/条,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14.4%,熟料单位产品CO2排放强度下降6.3%,但CO2排放总量增加了13.8%,与氮氧化物减排趋势形成较大反差,碳污治理水平差距明显。熟料生产中石灰石分解和煤炭燃烧过程的CO2排放合计占比为92.9%~93.8%,是CO2排放的主要来源。由于熟料系数偏高、非碳酸盐原料替代不足、综合能耗仍然较高等原因,安徽等7个熟料产量大的省份的CO2排放强度高于全国。建议实行碳酸盐熟料产量总量控制,逐步降低熟料应用比例,加快建材市场熟料产品和非碳酸盐原料替代,降低高标号水泥使用比例。应大力推广水泥行业节能降耗增效技术,加快熟料落后产能淘汰。对熟料产量大、碳排放强度高的地区,应结合当地碳排放特点,实行差别化降碳策略。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应因地施策推进水泥行业减污降碳工作。 相似文献
99.
本文提出一种崭新的,更加安全、有效、简单、经济,且能适用于不同地震烈度区的结构减震控制体系,包括结构隔震体系,结构消能减震体系,被动和主动减震控制体系,并介绍这种新体系的减震机理、构造方案、试验成果、减震动力理论分析,以及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发展和应用情况,包括作者在该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试验研究、理论和工程应用成果,并以减轻城市地震灾害为目标,探讨了抗震结构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