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97篇 |
免费 | 360篇 |
国内免费 | 72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40篇 |
废物处理 | 14篇 |
环保管理 | 228篇 |
综合类 | 1834篇 |
基础理论 | 735篇 |
污染及防治 | 142篇 |
评价与监测 | 67篇 |
社会与环境 | 347篇 |
灾害及防治 | 1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4篇 |
2023年 | 193篇 |
2022年 | 208篇 |
2021年 | 216篇 |
2020年 | 150篇 |
2019年 | 156篇 |
2018年 | 124篇 |
2017年 | 156篇 |
2016年 | 161篇 |
2015年 | 151篇 |
2014年 | 245篇 |
2013年 | 147篇 |
2012年 | 177篇 |
2011年 | 194篇 |
2010年 | 185篇 |
2009年 | 164篇 |
2008年 | 204篇 |
2007年 | 138篇 |
2006年 | 141篇 |
2005年 | 117篇 |
2004年 | 90篇 |
2003年 | 85篇 |
2002年 | 67篇 |
2001年 | 64篇 |
2000年 | 59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40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43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的污水治理问题已成为新时期阻碍生态环保效应实现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对目前我国环境污水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对环境污水治理生态环保效应的实现途径进行总结,以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92.
993.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9)
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近海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实施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文章基于三维、无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方法的水动力(FVCOM)模型的DIN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在2012、2013年的监测结果对模型校正的基础上,采用自净过程积分方法,计算研究了江苏北部灌河口邻近海域沿岸主要入海河流的DIN分配容量。结果表明,苏北灌河口附近10条入海河流的DIN分配容量合计约为2 200 t/a。其中,废黄河单元分配容量最大,约为1 000 t/a;中山河单元最低,约为180 t/a。进一步根据现状排放量分析表明,废黄河、排淡河单元还有剩余容量,而灌河和车轴河河流单元均需要进行大幅削减,都相当于当前入海负荷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994.
杨晓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6):84-93
厘清中国城市环境质量升级的空间相互作用,分析其内在激励机制和外在溢出效应,对推动区域环境治理联动机制和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现有文献主要关注城市环境质量的空间相关性,并未对其是否存在同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检验。文章利用2003—201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将同群效应假说引入城市环境质量空间特征分析,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城市环境质量的同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①地理、经济和行政相邻城市间环境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同群效应,且地理相邻城市间的表现尤为明显;通过更换被解释变量、空间权重矩阵、样本数量和估计模型后的回归结果依然是稳健的。②按照Jenks自然间断点分类法对城市环境质量水平进行识别,并运用补充检验模型探讨不同质量水平城市间环境质量升级的同群效应,结果显示城市间会相互学习和借鉴环境质量升级经验,且环境质量水平较高的城市更容易成为模仿对象。③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城市内部学习效应和外部示范效应等学习机制会弱化同群效应,且高质量城市的表现尤为明显;环境规制的竞争机制和新的环境质量标准政策、创新型城市试点、高铁开通等外在冲击均会强化同群效应,且低质量城市的强化作用最大。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科学认识城市环境质量的同群效应,建立健全区域城市污染防治联合机制;充分重视不同类型城市环境质量的学习和模仿行为;切实注重环境规制和外生冲击对环境质量升级同群效应的强化作用;真正发挥外在因素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995.
本文设计开发了一套自动化DC/DC变换器单粒子测试系统.在重离子辐照环境下,应用该系统对DC/DC变换器开展单粒子效应试验,通过数据比对分析,对其进行抗辐射性能评估,并提出了加固改进建议.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满足DC/DC变换器单粒子效应测试的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996.
借助于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视角,利用2000-2011年十大城市群99个城市数据,首先结合城市引力模型来计算中心城市与腹地城市引力强度与中心城市自身引力强度之比来描述城市群中心城市与腹地城市经济联系转化的相对程度,通过给出设定的0.4-0.6之间的边界标准并使获得的比值与之相比较,比较结果可以描述中心城市规模密度及中心城市与腹地城市规模密度转换差异并对城市群圈层结构进行测度;其次在城市层面建立实证模型对城市群圈层结构降低能源强度的影响程度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在控制了一系列能源强度影响因素后,回归结果显示,城市群由于集聚程度的饱和而出现向外扩张的趋势,随着次一级经济发展带的不断形成,这种循环运动增强了中心城市的影响力,从而使得中心城市和周围城市所在区域形成了表征区域集聚的城市群圈层结构,该圈层结构是在聚集效应和拥挤效应共同作用下通过合理布局从而最终达到降低能源强度的目标。但随着集聚程度的饱和,在0.45边界标准之后,拥挤效应的约束性作用显现,降低能源强度程度显著变小,在0.6边界标准降低能源强度程度达到了最低,控制政府干预的核心影响因素城市市区个数变量发现,行政区经济会间接通过增强行政成本而提高了能源强度,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这些实证研究结果具有显著的政策含义,通过进一步探寻空间和市场力量共同降低能源强度的可行选择,推动空间节约式的布局道路,使得城市群的层级形成为提升能源效率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97.
李云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6)
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社会冲突频发并呈现出迅速累积和扩散的趋势。制度模糊性为政府和强势集团对城镇化利益进行策略性分配提供了行为空间,成为城镇化利益分配冲突的制度根源。在城镇化进程中,作为主导力量的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获利机会进行城镇化运动的动机,成为积极谋取城镇化净收益的第一行动集团。由于委托代理机制的失灵,中央政府对城镇化发展的目标定位、利益诉求都会落空。在信息高度不对称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资本投资者等利益主体有着采取策略性行为的动机和能力。由于他们在城镇化运动中存在着狭隘的共容利益,他们更容易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形成非正式的利益联盟,来谋取城镇化收益而转嫁成本。因此,社会冲突的有效治理需要加速制度变迁以促进制度系统与城镇化的有效调适,明晰制度规则以压缩强势集团策略性分配城镇化利益的行为空间,减少地方政府对城镇化的过度干预以促进城乡社会的自然融合,建立社会安全阀制度实现社会冲突的动态治理。 相似文献
998.
随着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城市生产活动的活跃引致空气污染排放的加剧,明晰城市人口规模和就业密度对生产性空气污染排放的影响效应意义深远。该研究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开展数值模拟,发现城市人口规模、就业密度与城市生产性空气污染排放之间均满足倒“U”型关系,且规模与密度均对倒“U”型门槛值存在调节效应。基于此,利用2010—2018年中国27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估计结果表明:(1)城市人口规模、就业密度对生产性空气污染排放的影响均符合稳健的倒“U”型特征,2018年生产性空气污染排放由升转降的规模门槛值和密度门槛值分别为105万人和3 469人/km2。(2)目前,中国部分城市的人口规模与就业密度已超过门槛值,步入生产性空气污染排放的“双下行”通道,这些城市人口增加延长了非生产时间,对有效劳动供给造成的损失超过劳动力时间禀赋的增加,从而使得生产受限减少了生产性空气污染排放;同时,城市高就业密度有利于创新扩散和知识外溢,对生产性空气污染排放产生的减排作用强于高就业密度带来的生产激励效应对空气污染排放的增排作用,这些作用的综合结果使得生产性空气污染排放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999.
迄今为止,关于土体与结构交界面的接触效应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尚未引起研究者们的重视,成果鲜有报道。本文基于接触面对法和非线性有限元波动分析方法,建立了考虑土体与结构界面接触效应的地下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并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了求解。分析结果表明:土体与结构界面的接触效应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有明显影响,可能增大地下结构节点的峰值加速度、峰值位移和峰值应力反应;随着接触摩擦系数的增大,接触点的相对滑移逐渐减小,而接触应力的变化则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000.
为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亟需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和保护,测度以往政策工具对环境治理的效果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理措施。本文利用2004—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分析各省环境治理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并通过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异质性环境规制及产业发展对环境治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省环境治理效率存在显著差异,环境治理效率呈现波动。(2)异质性环境规制呈现不同的治理效率。命令型环境规制与环境治理效率正相关,推行环保法规有利于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型环境规制与环境治理效率负相关但不显著;自主型环境规制与环境治理效率正相关,公众积极参与有利于环境污染治理。(3)环境规制模式通过政府能力影响环境治理效率。通过中介效应,政府环保投入能力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作用,命令型环境规制和自主型环境规制通过政府环保投入能力提高了环境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