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9篇 |
免费 | 184篇 |
国内免费 | 19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53篇 |
废物处理 | 4篇 |
环保管理 | 60篇 |
综合类 | 605篇 |
基础理论 | 163篇 |
污染及防治 | 80篇 |
评价与监测 | 18篇 |
社会与环境 | 80篇 |
灾害及防治 | 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41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49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55篇 |
2014年 | 93篇 |
2013年 | 56篇 |
2012年 | 63篇 |
2011年 | 79篇 |
2010年 | 60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57篇 |
2007年 | 50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5篇 |
198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在分子拓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拓扑指数YX,并用YX研究了芳烃化合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及生物毒(活)性,给出了相关方程。结果表明,新方法计算方便,物理意义明确,预测值与相应的实验值较吻合。 相似文献
222.
223.
目的掌握海洋环境水下电场主要能量来源和衰减规律。方法结合理论研究环境电场幅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重点分析水下环境电场不同频带的频谱分布,最后计算得到海洋环境水下电场不同频点的幅值在整个频带所占比重。结果海洋环境水下电场随海水电导率和海水运动强度的减弱,幅值降低,能量主要集中在0.01~1 Hz的低频以及工频处,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海洋环境水下电场的一致性较强。结论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吻合度。 相似文献
224.
大气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气(气相)-粒(颗粒相)分配是影响POPs在大气中分布、迁移和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POPs的气-粒分配特征有助于提高POPs环境归趋预测的准确性,对区域范围内的大气POPs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简要介绍了两种经典的POPs气-粒分配理论及模型,总结了有关大气中几类典型POPs在气相和颗粒相中的分配特征研究的最新进展,讨论了不同种类POPs气-粒分配的一些差异性特征和可能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大气中新型POPs气-粒分配特征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5.
目的验证长寿命高可靠整机产品的可靠性。方法基于RPN数据的可靠性分配方法,得到子系统在各故障模式下的失效率,接着针对导致各故障模式发生的多种应力,研究温度循环、温度驻留、湿度、振动应力下的加速因子,推导出整机加速因子计算公式,并以某典型电子产品加速试验为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整机加速因子为322.5,比传统方法计算得到的4.78×105更符合实际情况。结论基于可靠性分配的整机加速因子计算方法为整机可靠性验证提供了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6.
通过建立好氧序批式反应器(SBR),研究了以氯贝酸为难降解有机物代表性物质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的去除特性及分配转化规律,并探讨了氯贝酸代谢产物的产生与变化情况.通过对水相及泥相中氯贝酸的分析监测,发现活性污泥对其吸附作用微弱,生物降解是其去除的主要机制,氯贝酸的生物去除率在10%—12%之间.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氯贝酸生物降解产生3种代谢产物:α-羟基异丁酸、乳酸、对氯苯酚.其中,α-羟基异丁酸是氯贝酸生物降解的主要产物,最大浓度约200 μg·L-1左右;其次是乳酸,其最大浓度约70 μg·L-1,这两种物质在水中均呈现先累积然后被微生物逐渐利用而减少的趋势;对氯苯酚的含量最少. 相似文献
227.
基于多目标决策的水污染负荷分配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科学、合理地配置汇流区域的水污染负荷,从经济最优性、公平性综合决策角度,构建了一个以区域环境经济收益最大化、水污染负荷削减费用和加权综合基尼系数等最小化为目标的水污染负荷分配多目标决策优化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巢湖流域COD削减负荷分摊中.计算得到合肥市、肥东县、肥西县、巢湖市、庐江县、无为县、含山县、和县和舒城县等... 相似文献
228.
省区初始水权和流域级政府预留水量是流域初始水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省区初始水权配置子系统和政府预留水量配置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性是提高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面向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建立基于“三条红线”的耦合协调性判别准则,针对省区初始水权和流域级政府预留水量的配置方案,分别从水量、水质和用水效率视角判别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性;针对未能通过耦合协调性判别的情形,提出调整两个子系统配置方案的方法,并重新进行判别,直至配置方案通过耦合协调性判别,从而获得流域初始水权配置推荐方案;最后,针对太湖流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和算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为其它流域开展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29.
The toxicity of naphthalene to a freshwater microalga, Chlorella pyrenoidosa, and the subsequent recovery of algae from the damage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two nutrient conditions, either enriched with nitrogen (N) and phosphorus (P), or starved of N and P. Results
showed that C. pyrenoidosa was more sensitive to naphthalene under N,P-enriched condition, and the inhibitory rate generally increased
at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evaporation of naphthalene under both nutrient conditions. Enriched N, P reduced the
inhibitory rate at initial naphthalene concentration of 5 and 10 mg/L, but enhanced it at 100 mg/L, at which more severe ultrastructure
damages were found than those under N,P-starved condition. Observed damages included partly or totally disappearance of nucleolus,
nuclear, and plasma membranes. According to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cell density measurements, C. pyrenoidosa could recover
from naphthalene damage with initial concentrations 6 50 mg/L in 7 days under both nutrient conditions, while they could not recover
if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naphthalene was at 100 mg/L. Under the N,P-starved condition, the inability of C. pyrenoidosa to recover
from the naphthalene damage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high inhibitory rate, low value of specific growth rate (SGR, 0.05
day??1), and the severe destruction of cell structure. However, under the N,P-enriched conditions, the observed lower inhibitory rate,
higher value of SGR (0.55 day??1), and the intact cell structure of most cells suggested that algae could potentially recover from the
naphthalene damage. 相似文献
230.
餐饮过程排放的废气正成为大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根据成都市2013年排放清单更新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本地化的餐饮排放因子、排放活动水平的调查成果和成都市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等信息,对成都市餐饮源的PM_(2.5)排放总量进行了估算,其结果为4740 t·a~(-1).为了对区域的餐饮废气排放进行空间分配,本文抓取了互联网兴趣点POI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对成都市的社会餐饮、学校食堂餐饮和家庭餐饮的空间来源进行了表征,对成都市生活源中餐饮污染物排放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新的餐饮源高分辨空间分配方法.结果表明,基于POI空间分配的2013年成都餐饮源单位面积年排放强度均值为0.29 t·km~(-2)·a~(-1),主城区均值为3.47 t·km~(-2)·a~(-1),全市的排放量分布区间为0~35.7 t·km~(-2)·a~(-1).互联网POI信息可以作为研究城市餐饮源空间分布的重要数据来源,在实际应用上更适于表征社会餐饮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