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68篇
安全科学   18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455篇
基础理论   123篇
污染及防治   63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58篇
灾害及防治   5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提出一种应用于相变蓄冷冷却系统的盘管式蓄冰装置,实验研究了不同翅密度的蓄器在不同制冷剂温度下的释冷特性。结果表明:蓄冷器在释冷过程中,蓄冷盘管轴向温差大,且换热量随时间有明显的初始阶段和稳定阶段。对于固定翅密度的蓄冷器,制冷剂入口温度对换热影响较大,入口温度越高,初始阶段和稳定阶段的换热量均较高。对于固定的制冷剂入口温度,蓄冷器的释冷特性受翅密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2.
关于用藻密度对蓝藻水华程度进行分级评价的方法和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以单位水样中藻类数量(藻密度)对蓝藻水华程度进行分级的思路和方法,并用连续多年的滇池和昆明松华水库藻类监测数据进行验证,其结果与现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分级结果基本共通。应用结果显示:滇池11个被评价3级的监测结果都集中在1~3月;5级和劣5级评价结果合计占67.2%,表明滇池大部分时间处于轻度蓝藻水华和蓝藻水华爆发状态。分级结果与GB3838-2002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与滇池日常监测工作中观察到的蓝藻蓝藻水华现象较为吻合,有一定科学性和便利性。  相似文献   
33.
<正>据江苏数字地震台网测定:2011年1月1日前后,在江苏省建湖、阜宁交界地区发生了一次有感震群活动,最大震级为M_L3.5,时间为2011-01-01 T17:07,地点位于建湖(ψ_N33°30′,λ_E119°50′,见图1)。  相似文献   
34.
为明确不同影响因素对产流产沙的作用效果,采用废弃尾矿土进行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分析了植被覆盖率(0、40%、80%、100%)、雨强(20、60、100、220 mm/h)、坡度(15°、30°)对尾矿坝坡面初始产流时间的作用效果及其与产流产沙的关联度.结果表明:三种因素对产沙率及产流率的关联度规律一致,当三者共同作用时...  相似文献   
35.
为了研究动车组发生火灾时车厢内火焰不断蔓延、火势不断增大导致车厢内轰燃的情况,并得到引起车厢轰燃的临界初始引火源热释放速率及所需燃烧持续时间,采用火灾动力学三维模拟软件FDS模拟其燃烧过程,分析在持续燃烧和非持续燃烧2种状态下不同热释放速率的初始引火源引起的动车组车厢轰燃情况。结果表明:引起动车组车厢轰燃的临界初始引火源热释放速率值为160 k W,燃烧持续时间临界值为1 470 s。随着初始引火源热释放速率的增大,车厢发生轰燃的时间变短,两者之间存在乘幂函数关系;且发生轰燃所需的火源燃烧持续时间也随之缩短,两者之间同样存在乘幂函数关系。根据动车组车厢内常见初始引火源特征,明确了不同行李物品作为初始引火源对动车组车厢发生轰燃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6.
好氧亚硝化颗粒污泥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在小试曝气上流式污泥床反应器中成功培养出的好氧亚硝化颗粒污泥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工艺稳定运行时,亚硝化颗粒污泥的VSS/SS稳定在80%左右,粒径大于1.0 mm的颗粒污泥约占总数的70%,粒径大于0.8 mm的颗粒污泥的湿密度约为1?022 kg/m3.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亚硝化细菌主要分布在颗粒污泥的表层,而硝化细菌则分布在表层之下;最大可能数结果显示,亚硝化工艺稳定运行时亚硝化细菌的数量远多于硝化细菌,甚至可高于硝化细菌4个数量级以上.上述结果表明,硝化细菌(AOB和NOB)以接种的产甲烷颗粒污泥或其碎片为载体,通过在其表层附着生长,最终形成好氧亚硝化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37.
38.
海拔对生物群落的空间格局具有重要影响。探究生物群落随海拔变化规律不仅可以确定生物的地理分布范围,而且可为预测生物响应气候变化提供基础信息。然而,目前对于生物群落海拔格局的研究多集中于陆生大型生物,对水生微型生物的研究相对不足。基于西藏昌都市境内金沙江上游支流黑曲和雪曲着生藻类的调查数据,运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和分段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着生藻类密度、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样点对β多样性的贡献(Local contribution to beta diversity,LCBD)等生物群落指标的海拔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两条河流共鉴定出161个分类单元,分属硅藻门、蓝藻门和绿藻门。其中着生硅藻种类最多,占总分类单元数的78.9%,极小曲丝藻(Achnanthidium minutissimum,平均相对丰度:28.3%)、波状瑞氏藻(Reimeria sinuata,平均相对丰度:11.5%)、偏肿内丝藻(Encyonema ventricosum,平均相对丰度:9.3%)和细端菱形藻(Nitzschia dissipata,平均相对丰度:7.2%)为主要优势种。不同海拔的着生藻类群落...  相似文献   
39.
森林在固碳与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区域空间尺度上,如何准确预测森林碳储量仍是热点与难点。以新疆主要森林类型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综合激光雷达树高数据与森林调查数据,采用幂函数模型估算新疆森林植被生物量并转换为碳密度,基于森林植被生物量利用Logistic模型与Gompertz模型估算新疆森林年龄获得新疆森林年龄空间分布图。在构建适合新疆主要森林类型的年龄与碳密度模型的基础上,预测2030年和2060年新疆森林植被碳储量与碳汇速率。结果表明,(1)构建的适合新疆主要森林类型生物量和森林年龄的估算模型以及森林年龄与碳密度的生长模型拟合度和显著性水平都较高,通过验证确定了对应的最优模型及参数。其中新疆森林生长模型表现出随林龄增加碳密度逐渐增加,到达成熟林后碳密度逐渐趋于稳定的特征。(2)2019年新疆森林年龄与碳密度空间分布大致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格局,与不同森林类型的环境适应能力及生长速率有关。2019年新疆森林的平均生物量、平均碳密度和年龄分别为147.84 Mg·hm-2、73.92 Mg·hm-2  相似文献   
40.
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作为指示高寒草甸退化的重要物种,研究其扩散对高寒草甸土壤特性产生的影响,对揭示黄帚橐吾的入侵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帚橐吾微斑块为研究对象,根据密度等级划分6个扩散程度(D0,D1,D2,D3,D4,D5),并对各密度斑块的土壤理化特性和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黄帚橐吾密度的增加,各密度斑块的土壤pH值呈明显降低趋势,土壤含水量和全磷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D2-D3范围内达到最大值。土壤有机碳呈“N”字形变化,在D2达到最大值,土壤铵态氮含量为D5显著高于D4(P<0.05),硝态氮含量为D0和D2显著高于其余密度斑块(P<0.05),速效磷含量呈增加趋势,且D4显著高于D0和D3(P<0.05),全钾含量在D0、D3和D4显著高于D1和D2(P<0.05),速效钾含量在D2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余斑块(P<0.05)。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D4显著低于其余斑块(P<0.05);土壤蔗糖酶活性在各斑块间差异不显著(P>0.05);D5的中性磷酸酶活性最高且显著高于D0和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