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71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青岛理工大学自行研制的恒刚度直剪仪,完成了18%、20%、25%、28%共4组不同含水率黏性土与混凝土大型直剪试验,重点对不同含水率和法向应力下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进行分析,探讨了含水率的变化对黏性土与混凝土界面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黏性土与混凝土界面的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受到含水率变化的影响。当含水率较高时,界面剪应力达到峰值后剪切变形表现为典型的弹塑性变形;当含水率较低时,界面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呈现出折线型关系。界面抗剪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但抗剪强度与法向应力始终保持线性关系,黏聚力受临界含水率25%左右的影响,小于临界含水率时,黏聚力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大于临界含水率后,黏聚力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摩擦系数受含水率的影响较小,变化幅度仅为5.5%。  相似文献   
82.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等级公路,沉降与稳定性是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目前对软土地基沉降与稳定性的预测常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力学模型,而邓肯-张模型便是其中常用的一个模型。但该模型有8个材料参数,软土的成因不同,工程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邓肯-张模型材料参数也就不同。基于此,利用薄膜取土器从湿地软土地基采集原状土,对湿地形成的两层软土进行不同固结压力下的三轴剪切试验,结合邓肯-张模型的力学原理,确定了湿地两层软土该模型的参数。研究成果可为采用有限单元法分析湿地软土地基的沉降和稳定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目的 通过测试不同胶粘剂在不同温度及不同环境介质中的粘结强度,研究胶粘剂的环境适应性,为直升机复合材料胶接维修提供工艺参考和数据支撑。方法 选取HYSOLEA9396(美国汉高)和HUITIAN HT6119(中国回天)2种胶粘剂,测试其黏度、适用期、挥发性、玻璃化转变温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压缩强度等基本性能,并使用金属–金属胶接方式,在不同温度下和不同环境介质(普通大气、水、航空液压油、RP-3煤油、盐雾和湿热)中,测试其拉伸剪切性能。结果 随温度升高,2种胶粘剂的拉伸剪切性能均发生下降。在121℃前,HT6119胶粘剂的拉伸剪切性能优于EA9396胶粘剂;121℃(含)至149℃间EA9396胶粘剂拉伸剪切性能优于HT6119胶粘剂;当温度上升至177℃时,两者的性能相当。2种胶粘剂在不同环境介质均有较好的胶接性能,HT6119胶粘剂除了在航空液压油和盐雾条件下的拉伸剪切性能略低于EA9396胶粘剂外,其他环境条件下都优于EA9396胶粘剂。结论 EA9396和HT6119胶粘剂的拉伸剪切性能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EA9396在中低温下的胶粘性能较好,HT6119在高温条件下胶粘...  相似文献   
84.
不同剪切条件下活性污泥理化性质及脱水性能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越  王毅力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12):3234-3243
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了原始活性污泥和最佳投药量下调理污泥的毛细管吸水时间、粒度、分形维数、Zeta电位和上清液SS值等参数随剪切强度与时间的变化规律,确定了污泥的剪切敏感性和强度因子及粒径、强度等参数与速度梯度(G)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剪切导致原始污泥和调理污泥的脱水性能变差,相应的临界剪切强度分别为700 r·min-1G=554.6 s-1)和400 r·min-1G=239.5 s-1),并暴露出更多带负电荷的新鲜表面.原始污泥的质量分形维数受剪切作用影响不大,其粒径在一定范围内随剪切强度的增加而减小,而调理污泥絮体的质量分形维数却随之上升,粒度随之降低.原始污泥与调理污泥絮体的KSS值分别为4.73×10-2、8.33×10-2,稳定絮体粒径常数γ值分别为4.99×10-2、35.19×10-2,且前者的强度因子较高,它们均表明原始污泥的剪切稳定性更好.剥离是原始污泥剪切破碎的主要机制,而调理污泥在临界剪切强度以上呈现越来越明显的剪切分裂机制.此外,污泥粒径、强度均与G值呈现较好的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85.
气升流速变化对SBR污泥颗粒化的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个相同的SBR反应器:R1保持恒定气升流速3.0 cm·s~(-1),R2气升流速由3.0 cm·s~(-1)逐渐降低至1.0 cm·s~(-1),对比研究了气升流速变化对絮体污泥凝聚和颗粒化的作用.结果表明:R1中35 d后絮体污泥全部转变成均值粒径为564.59μm的颗粒污泥;R2中24 d后絮体污泥全部转变成均值粒径978.71μm的颗粒污泥.R2气升流速由3.0 cm·s~(-1)逐渐降至2.0 cm·s~(-1)时,污泥的分形维数(D2)增大;气升流速由2.0cm·s~(-1)逐渐降到1.6 cm·s~(-1)时,D2先下降后上升,污泥粒径比增长率为0.16±0.01,微生物颗粒表面所受的剪切解吸附率随粒径的增长由调整前的1.35×10~(-2)mg·cm~(-2)·d~(-1)(以VSS计,下同)略微降低后升高至1.88×10~(-2)mg·cm~(-2)·d~(-1),颗粒结构变得更加致密;气升流速小于1.6 cm·s~(-1)之后,旋涡尺度作用减弱,D2持续减小.总体上,当气升流速递减后,R2中污泥混合液流变特性发生了变化,形成的漩涡尺度大于R1,促使更多体积分数的污泥分布在漩涡尺度的耗散范围内,加剧耗散对应范围粒径大小的污泥剪切凝聚,加快了污泥颗粒化进程.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评估长期立贮固体发动机黏接界面因剪切变形导致破坏的风险。方法 对固体发动机黏接界面剪切试件进行高温加速老化,而后对老化剪切试样进行定速拉伸剪切试验,依据剪切试验结果,总结固体发动机黏接界面力学性能的老化规律。基于Arrhenius方程外推得到固体发动机黏接界面考虑老化的剪切变形破坏判据,采用该破坏判据对立式贮存15 a的某型固体发动机黏接界面因剪切变形发生破坏的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黏接界面在经过15 a的老化后,其最大剪切变形为0.792 6 rad,比初始性能下降5.31%。选定某型固体发动机进行长期立贮工况计算,仿真计算结果显示,该固体发动机立贮15 s时,黏接界面危险点处的切向应变值0.463 3 rad。该值小于老化15 a后黏接界面剪切变形破坏起始点,即该发动机在立式贮存15 a后,界面剪切变形程度未达到破坏阈值。结论 该破坏判据能够较为直观地对长期立式贮存固体发动机黏接界面因剪切变形发生破坏的风险进行评估,可为长期贮存固体发动机黏接界面结构完整性评估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7.
剪切波速是表征土体动力特性的重要参数,通常抗震规范将其作为场地分类的主要指标,但不同规范选取的计算深度有所差异。基于苏州研究区446个钻孔的波速实测资料,统计分析了相对于计算深度20m和30m的等效剪切波速v_(s,20)和v_(s,30)的相关性;依据中国规范、欧盟规范和美国规范给出的场地分类标准,比较了不同抗震规范下苏州研究区场地分类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苏州研究区场地的vs,20和vs,30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分析的决定系数R~2为0.888;中国规范和欧美规范给出的场地分类空间分布的差异性明显,中国规范的Ⅱ类场地分布于研究区西部局部区域、Ⅲ类场地分布于整个研究区、Ⅳ类场地呈零星分布;欧盟规范的CEU类和美国规范的DUS类场地分布于整个研究区,而欧盟规范的DEU类和美国规范的EUS类场地主要分布于与东西向呈23°夹角的一个狭长区带内。  相似文献   
88.
为了研究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底座板混凝土与全断面沥青混凝土封闭结构层之间抗滑移能力能否满足高速铁路行车安全,通过现场试验以及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该界面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现场试验最大剪切荷载为35 kPa,仿真计算结果最大剪切荷载为37 kPa,两者数值基本相同,且现场试验与仿真模拟的剪应力-位移曲线整体趋势一致。得到了满足高速铁路行车安全的结论,且为高速铁路全断面沥青混凝土防水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9.
正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包括岩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动静压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英国杜伦大学2012年8月16日在《地质》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称,2004年至2010年间,全球范围内有32322人死于2620起山体滑坡事故中。研  相似文献   
90.
高浓度絮状颗粒污泥生物处理技术及其传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角度提出了高浓度絮状颗粒污泥的传质物理模型,该模型指出:利用高分子有机药剂使形成的絮状颗粒污泥,在适当剪切条件下始终雏持”包裹-破裂-再包裹”不断循环的过程,絮状颗粒污泥内部微生物与氧气、有机物等物质的接触、吸附和捕获的几率大大提高,既增加了絮体的比表面积,又提高了其微生物的活性.从而解决了高浓度生物处理技术传质效率低的问题,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模型.图5,参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