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277篇
安全科学   31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430篇
基础理论   211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38篇
灾害及防治   13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21.
王相男  张喆  刘方青 《环境科学》2024,45(3):1315-1327
针对天山北坡城市群开展PM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对区域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利用MCD19A2气溶胶产品结合气象因子,反演得到天山北坡城市群2015~2021年3~11月的PM2.5浓度时空分布,继而实现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如下:①研究区PM2.5浓度高值主要分布在天山北麓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之间的绿洲城市群地带,呈现“四周低,中间高”和“西低东高”的空间分布特征,2015~2021年研究区的ρ(PM2.5)年均值为16.98 μg·m-3,高值主要聚集在乌鲁木齐市市区部分,并向昌吉市和阜康市延伸递减;ρ(PM2.5)月均值分布规律与年均一致,但存在季节差异,表现为:秋季(20.32 μg·m-3)>春季(18.25 μg·m-3)>夏季(12.47 μg·m-3),春季和冬季聚集现象会更明显;②研究区PM2.5浓度年均值在2015~2021年呈现下降趋势,3~10月均值同样表现为下降趋势,仅11月表现为略有升高;从PM2.5浓度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分析,下降集中在主要城市市区部分,尤其是乌鲁木齐市市区部分及其周边地区减少幅度最大,变化最为剧烈;③研究区气温、气压与PM2.5浓度呈现正相关效应,而相对湿度,风速,大气边界层高度,降水量与PM2.5浓度呈现负相关效应;各因子影响程度从高向低排列为:大气边界层高度>相对湿度>气压>气温>风速>降水量.  相似文献   
622.
论文分析了资源评价阶段的中国陆上天然气经济价值的基本概念和经济影响制约因子,进一步探讨了影响中国陆上天然气内在经济价值的地质因素,得到以下推论:与开发投资直接相关的是储层深度和气藏的储盖层的岩性参数;对生产成本影响比较大因素是自然地理因素以及相应储层物性参数;对天然气产量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是储层丰度、有效厚度、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以及气藏类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天然气富集区不同类别天然气藏的投资成本、价格因子以及经济价值判别的加权计算方法,得到了我国陆上主要天然气初级地质储量的经济判别标准,并对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不同地区具有指标意义的天然气资源区进行了初步界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623.
二氧化锰颗粒对Hela细胞DNA损伤的尺度依赖性毒作用(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二氧化锰颗粒物所致的尺度依赖性DNA损伤作用,将纳米尺度二氧化锰颗粒物(Nano-MnO2)和常规尺度二氧化锰颗粒物(Nor-MnO2)所致的DNA损伤进行了对比研究.将Hela细胞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0、100、200、400μg·mL-1)的Nano-MnO2和Nor-MnO2中,染毒24h,采用彗星实验检测Hela细胞的DNA损伤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Nano-MnO2和Nor-MnO2均可使彗尾DNA百分比(TailDNA%)和尾矩(TailMoment)显著增加(p<0.01);而在同一浓度水平上,Nano-MnO2所致的DNA损伤则比Nor-MnO2所致的DNA损伤更为严重(p<0.01).结果提示:二氧化锰颗粒对Hela细胞DNA损伤具有尺度依赖性毒作用,纳米尺度比常规尺度二氧化锰颗粒毒作用更强烈.  相似文献   
624.
耐辐射球菌抗辐射机制研究进展及其环境修复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耐辐射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s的分类和命名、生理生化特性及基因组特性.综述了耐辐射球菌辐射抗性机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DNA损伤修复途径和主要修复蛋白、特殊的细胞壁和基因组结构以及抗氧自由基能力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25.
Vero细胞对2,4,6-三氯苯酚的毒性响应特征和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2,4,6-三氯苯酚(2,4,6-trichlorophenol,TCP)为例,采用MTT比色实验和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技术研究了Vero细胞对有机化学污染物的毒性响应特征和敏感性,以期发现一种灵敏、可靠的表征微量化学物质综合毒性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TCP浓度对Vero细胞的毒性响应特征有决定作用.低浓度TCP(≤0.5mg·L-1)即可使部分细胞从原有的刚性不规则三角形结构变为圆形或椭圆形,但细胞的生长未受明显抑制.TCP浓度在1~5mg·L-1时,细胞生长开始受到抑制,表现为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及部分细胞凋亡或死亡,但增殖抑制率和TCP浓度之间的关系不明显.当TCP浓度大于5mg·L-1时,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且随TCP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升高.2)TCP作用时间对Vero细胞的毒性响应特征有显著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TCP作用24h内Vero细胞毒性表现为以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损伤为主,凋亡或坏死细胞比例较小;而48h后,凋亡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细胞复壮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24h内形态发生变化的细胞并未完全坏死或凋亡.以上结果表明细胞形态变化和细胞膜损伤均为细胞毒性的早期表现特征,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以此表征化学污染物的生物毒性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26.
应用混合加权地某城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并与均值型和上海医科大学空气质量指数模式相比较,认为用模型比较多个监测点的环境空气质量的优劣比均值型和上海医科大学指数模式均优越。  相似文献   
627.
基于闽南地区(厦门、漳州、泉州)2013~2020年Landsat8(OLI)遥感数据和路网数据,运用Sen+Mann-Kendall法分析闽南地区的植被恢复动态,在此基础上,利用缓冲区分析和剖面线分析探讨植被恢复动态对道路网络的响应规律;并在不同尺度的单元网格(500m×500m、1000m×1000m、1500m×1500m、2000m×2000m)上,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探讨两者之间的空间耦合关系.结果表明:2013~2020年,闽南地区植被变化动态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呈现东部沿海地区退化、西部内陆改善的趋势,退化和改善面积分别占研究区47.93%、50.07%.缓冲区分析表明,三市的道路密度与植被恢复状态之间的关系大致相似,都是呈现东部沿海地区道路密度高但植被退化,西部内陆地区道路密度低但植被改善的格局;剖析线分析表明,在海岸线附近区域、道路核密度值较高以及核密度动态变化区域,植被指数均存显现降低的趋势.多尺度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在1000m×1000m和1500m×1500m这两种网格单元尺度下的空间集聚性较强,闽南三市的道路网络与植被及其恢复动态的...  相似文献   
628.
依据飞机LD2结构材料的加速腐蚀试验数据,提出了数据拟合、神经网络、时间序列3种腐蚀损伤预测方法,并对3种预测方法的基本原理、预测精度及预测外延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神经网络和时间序列方法预测精度较高;时间序列方法的预测外延性较好,能够以较高精度预测未来一段时期腐蚀损伤的发展趋势及损伤程度。因此,应根据研究需要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腐蚀损伤预测。  相似文献   
629.
选取贵州省1976个乡村旅游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地理探测器、地理加权相关系数探究了2017—2019年该省乡村旅游空间特征、主导因子及其空间响应。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空间格局为"中部集聚、周边随机"和"双核心、多热点"。(2)高程、住宿接待能力、水文环境、地形坡高等是影响乡村旅游空间特征的主要因素。(3)除地形坡高与乡村旅游呈负相关外,其他主导因子均与乡村旅游呈正相关,高程的起伏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630.
中国农业正在向绿色发展转变,绿色防控技术在确保粮食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四川省623户水稻种植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消除了样本选择性偏差,分析了绿色防控技术对农户经济收益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绿色防控技术的采纳能够显著改善稻农的经济收益。与未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状态相比,采纳绿色防控技术能够使农户每亩水稻的毛收入增加104.96%,每亩水稻的净利润增加40.45%。②从作用机制上看,采纳绿色防控技术使稻农获得了更高的市场溢价,同时有利于激励稻农扩大水稻种植规模,并增加对农地的投入,包括提高有机肥和种子的投入费用。③尽管采纳绿色防控技术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即提高了病虫害损失率,导致一定程度的减产,但整体而言,采纳绿色防控技术所带来的价格溢价弥补了因病虫害引致的产量损失,改善了稻农的经济收益。④绿色防控技术对稻农经济收益的影响会由于教育水平的差异以及互联网的应用而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最后,研究从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完善农村互联网设施、强化绿色防控技术政策支持以及加强对农用化学投入品的监管等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