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6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46篇
安全科学   1093篇
废物处理   45篇
环保管理   115篇
综合类   656篇
基础理论   141篇
污染及防治   61篇
评价与监测   62篇
社会与环境   67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从胜利油田回注水中筛选得到一株硫酸盐还原菌,命名为zsz1209。经过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zsz1209为梭菌属(Clostridium)。实验研究了zsz109的生理特性,并对通过调节环境pH来抑制菌株zsz1209生长繁殖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菌株zsz1209的理想碳源为乙酸钠,在30~60℃之间可较好地生长;SOi浓度低至50mg/L时,生长未受到明显抑制。当培养环境pH高至8.5~9.0或低至3.5~4.0时,检测菌株zsz1209对SO4^2-和碳源(COD)的利用情况,发现zsz1209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结果表明利用改变环境pH来抑制微生物对油田的腐蚀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2.
一株耐盐柴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某油田附近受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以柴油为惟一碳源的耐盐菌株LS1。通过对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菌体的形态观察及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LS1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该菌株可耐受的最高盐度(Na Cl)和柴油浓度分别为6%~8%和12 000 mg/L。菌株生长的适宜p H和温度条件分别为6.0~8.0和28~36℃。在盐度为6%、p H为7.0、温度为32℃、菌种投加量为10%的条件下,初始浓度为3 000 mg/L的柴油经6 d降解后,去除率可达78.3%,加入适量外加碳源葡萄糖和蔗糖,可使降解率分别提高至92%和90%左右。菌株LS1的耐盐机理可能是通过在细胞内积累甜菜碱以调节菌株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投加甜菜碱可提高耐盐菌LS1在高盐环境下对柴油的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163.
中国人口结构对碳排放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口结构角度探讨碳排放问题,有利于正确判断和把握影响碳排放量的人口因素,有的放矢地制定碳减排政策,应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我国1995-2007年碳排放量、人口总数、人口的城市化率、老龄化率和反映人口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比重等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理论、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多元回归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对我国人口结构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①1995-2007年间,人口结构中的人口城市化率、人口的消费结构、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对碳排放量均存在正向影响,而人口规模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在模型中却表现为负效应;②相对于人口规模,人口的结构特征对碳排放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人口的城市化率对碳排放量的正向影响最大,说明中国的碳排放量与城市化的进程存在着密切关系;③人口的老龄化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具有负效应,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对长期碳排放有抑制作用,所以在未来实现碳减排会逐渐成为可能.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探讨了未来我国的碳减排策略,以期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因素对我国碳排放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4.
中国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的冲击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煤炭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支柱,一方面推动着经济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也对中国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强度提出了挑战,因而准确认识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之间的交互冲击作用机理,为挖掘碳减排路径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选取1990 - 2008年间中国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指标,采用EG协整检验证明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并以此建立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考察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之间的长期动态影响特征.冲击响应分析结果表明:(1)煤炭消耗比重的变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冲击影晌具有一定滞后性和波动性,但冲击作用长期持久;(2)碳排放强度对煤炭消耗比重的冲击影响在短期内较剧烈,但长期冲击影响不明显;(3)煤炭消耗比重的降低在长期内会促使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因而可以通过降低煤炭消耗比重来达到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目的.最后,从结构性降低、产业传导性降低以及技术性降低等角度,提出减少煤炭消耗、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5.
实验室环境试验报告及其编写要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两类环境试验报告的用途、特点和编写要求,详细阐述了验证产品对环境适应性要求的符合性(以下简称验证符合性)的环境试验的试验报告应包括的主要内容.介绍了英国国防环境手册00-35第一册《环境管理与控制》中规定的编写单项环境试验报告、单项环境的试验评价报告和根据已完成的多个单项环境试验评价报告编写产品环境适应性与合同要求的一致性的分析报告,将其作为设计定型决策依据的做法,最后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6.
针对压力容器制造监检中某些受检单位在法规标准的理解上存在误区或者疏忽、不知如何进行后续整改工作的现状,笔者结合多年压力容器监督检验的工作经验,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以供参考,也希望广大读者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正确理解并执行相关法规标准.  相似文献   
167.
介绍了高压储气井的结构、主要技术规范和标准、施工工艺流程,探讨了储气井的安装质量监督检验.  相似文献   
168.
中国省际人均实际GDP是否平稳,对研究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及促进各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非对称指数平滑转移自回归的单位根检验方法,考察了1952-2011年中国30个省份的年度人均实际产出的平稳性特征.结果显示,中国有11个省份非线性全局平稳在具有平稳性特征的省市中,上海、陕西和新疆3省人均产出变量向均衡调整的过程具有非对称特征,给出了实证结果的经济学解释和政策性含义.  相似文献   
169.
通过对特种设备《检验规程》制订的阐述,提出了《规划规程》制订的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0.
以太湖缓冲带近自然湿地底泥为菌源,利用传统的富集、分离纯化等微生物手段,筛选出3株氨氧化细菌BW-1、BW-2、BW-3,检测其在富集培养液中的生长特征。测定3株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测序结果提交至Gen Bank进行同源性检索分析,并通过MEGA 5.0软件进行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菌株BW-1和BW-2皆为Nitrosomonas sp.,BW-3为Nitrobacter sp.。缓冲带近自然湿地中的NH+4-N属于低污染范畴,最高为2.11mg/L。以10%(体积分数)接种量接入约5mg/L的NH+4-N废水中培养12d,定量检测结果显示菌株BW-3去除效果最好,NH+4-N去除率为73.86%,菌株BW-1对NH+4-N降解效果略差于BW-3,去除率为73.42%,菌株BW-2对NH+4-N降解效果最差,去除率仅为34.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