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8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20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1998年5月,邢某进上海某服装公司从事包装工作,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2000年12月1日,该服装公司与某人力资源公司签订一份劳务协议,约定:人力资源公司输出包括邢某在内的311名劳务人员,服装公司与劳务人员签订上岗合同并报人力资源公司备案;劳务人员工作期间由服装公司管理,劳动报酬由服装公司发放,工资清单由服装公司提供给人力资源公司。  相似文献   
62.
劳务派遣。从它呱呱坠地于中国的第一天开始,便颇受争议——它在促进就业方面显示出独特魅力的同时,亦被当作劳务工权益受损的“罪魁祸首”。作为新型的用工形式,它最早出现于改革开放初期,规模甚小,劳务派遣对象仅是海外和外商投资企业。近年来,劳务派遣迅速发展,劳务派遣工的数量急剧攀升。与此同时,争议之声增多。是无为而治还是因噎废食?更多的有识之士发出了这样的声音一  相似文献   
63.
劳务派遣属于新兴的事物,还没有统一的称谓。在劳动法学界,日本、台湾等大陆法系的国家和地区一般称之为劳动派遣,而我国大陆称之为劳务派遣。劳动派遣涉及三方主体:派遣劳工、派遣机构和要派机构,分别对应大陆劳务派遣中的劳动者、劳务公司和实际用工单位。虽然称谓有所不同,但对劳动派遣或说劳务派遣的本质认识是一致的:派遣机构(劳务公司)与派遣劳工(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而后将劳动者派遣到要派机构(实际用工单位),在实际用工单位的指挥监督下从事劳动。  相似文献   
64.
近些年劳务派遣在我国兴起,逐步产生了对劳务派遣的立法,但主要局限于地方,立法也不够成熟。本文通过对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劳务派遣立法的比较,并结合我国现行立法加以分析,以期为我国立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5.
我国农民工数量庞大,劳动关系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农民工普遍从事建筑、矿山、化工类等苦脏累的高风险作业,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均较高。仅以建筑业为例,实行层层发包、分包、转包,有资质或不具备资质的包工头承包后,主要用的是廉价农民工劳动力。既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又不参加工伤保险,工资实行计件制,满负荷工作。工作中发生伤亡事故后,拒付或少付医药费,不给予伤残补贴、工伤津贴、抚恤金等待遇的现象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66.
67.
68.
2000年2月谢某与某市气象局签订了向某电视台送天气预报录像带的协议。协议中规定:甲方(谢某)每天15点到乙方(某市气象局)取录像带后,于16点以前送电视台广告部签字后返回,甲方不得延误送录像带的时间,不得随意终止送带,由此造成的后果,甲方承担责任;凡送录像带期间路途上发生不测,乙方不承担任何责任;乙方每月付给甲方工资400元;协议有效期至2002年1月31日。2001年2月被诉方因变更法定代表人而单方面宣布终止协议。同年9月谢某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要求气象局继续履行协议,并赔偿擅自解除劳动关系至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期间的工作损失。  相似文献   
69.
70.
在吉林省众多的民生工程中,涉及最多的就是百姓就业再就业的问题。几年来.全省就业工作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骄人的成绩:小额担保贷款助力自主创业,让众多受惠者赞不绝口:“吉林大嫂”、“吉林保安”作为国家级劳务品牌.成为吉林省劳务输出的一张金色名片;由吉林省率先开展的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社区行动得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