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622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中国劳动科学》2010,(3):59-61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已于2010年1月19日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第38次部务会议通过,并商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同意,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92.
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对终局裁决的劳动争议案件范畴作出了明确规定,即对于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金额的劳动争议;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产生的争议,除《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即通常所称“一裁终局”。  相似文献   
93.
《中国劳动科学》2010,(9):44-46
《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废止后,企业惩戒规定该怎么定?这已经成为了困扰很多企业的话题。本期和下期“以案论法”即以《某公司员工违纪惩戒条例》为例,与两位长期从事劳动争议仲裁实务的嘉宾逐条探讨该内部规章制度中各条款的法律效力及实施风险。  相似文献   
94.
因解除劳动关系引发劳动争议仲裁或者诉讼的纠纷,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劳资双方不存在书面的辞职或者辞退通知,由此形成各执己见的冲突。当职工主张被用人单位口头辞退时,用人单位则会反驳职工自动离职,由于双方均无确凿证据,法官应如何分配举证责任?笔者以为,辞职与自动离职均属于离职行为,也是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无论从辞职与自动离职的程序上,还是从两者实体上所需要的手续,用人单位均难以免除其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95.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于3月底向各市人社局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两基”建设年活动的通知》,进一步推动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基本建设。  相似文献   
96.
《中国劳动科学》2014,(4):63-6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有关政策规定,加强基层调解工作规范化,促进调解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升调解组织工作效能和社会公信力,充分发挥调解在争议处理中的基础性作用,现将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名称规范等工作规范予以印发(见附件),请认真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97.
<正>劳动能力鉴定是我国社会保险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完善劳动能力鉴定制度,公正、准确地实施劳动能力鉴定是工伤职工享受正当的伤残等待遇的前提,也是完善我国基本养老等社会保险制度的必然要求,对化解和协调与人身损害有关的劳动争议、民事损害赔偿争议也具有重要意义。《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施行,对于我国工伤劳动能力鉴定制  相似文献   
98.
2013年1月8日,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发布《义联劳动维权研究报告》,这份报告客观反映了我国工伤维权的现状,给人启发,也让人思考。工伤维权,难在何处,发展趋势必须重视。从2007年到2012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5年,同时,也是中国劳动领域法律法规变迁幅度最大的5年。2008年《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  相似文献   
99.
发生劳动争议后,由当事人双方进行协商和解,有利于使劳动争议在比较平和的气氛中得到妥善解决,防止矛盾激化扩散,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在实践中,企业应在守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依据履行义务可能的成本支出,决定协商策略和协商范围。  相似文献   
100.
在劳动争议纠纷中,加班费纠纷的处理既是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劳动者主张存在加班事实进而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支付或未足额支付的加班费,但用人单位则否认加班事实的存在并拒绝支付加班费。这类纠纷的关键在于如何分配加班费的证明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下称《解释三》)第九条规定,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