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77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57篇
基础理论   7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劳动保护》2014,(2):46-49
<正>2013年12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4部门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原卫生部和原劳动保障部联合印发的《职业病目录》同时废止。本文对《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调整的目的、原则、主要调整病种等内容进行了解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对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进行了调整,于2013年12月30日发布并同时施行。  相似文献   
83.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是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照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以协商的方式,说明劝导双方互谅互让,并且就争议事项达成一致,从而解决争议的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84.
回国后已经过相当时日,但"日本人怕死"的提法总在我脑海中漂浮;令我不断反思. 我们广东省船舶工业代表团一行是应日本造船界同行的邀请,前去研修"船厂管理"的.在东京的<海外技术者研修协会>上了3周基本课程,了解到日本当今社会的大概情况之后就开始进入实地研修课程.实地研修地点选在广岛:我们到达之后,对方就马上给我们上<劳动安全卫生>课了.  相似文献   
85.
86.
本刊7期刊登了一则案例,企业与职工就工伤补偿签订调解协议后.又向仲裁委提出申诉,认为所签订的工伤补偿协议有重大误解。公证过的调解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仲裁委是否应受理此案?对此问题读者提出了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87.
随着我国集体协商的深入开展和协商范围迅速扩大,因集体协商"谈不拢"引发的群体性争议事件逐渐增多。但目前,现有法律法规涉及很少,罢工也并非解决此问题的最佳方式。因此,要确定劳资双方普遍认同的合理的工资增长依据,这对避免集体协商争议有重要作用。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集体协商的法规和制度,既要认真研究、汲取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训,也要考虑我国国情与文化特征,据此作出合理规定。  相似文献   
88.
劳动关系预警和处置机制,能灵敏、准确地昭示劳动关系风险前兆,可以防风险于未然,及时发现和化解劳动关系的矛盾、纠纷,防范突发性、群体性重大案件。建立健全劳动关系预警和处置机制,需要有完整的预警信息采集、分析和研判机制,并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置机制,还应和各相关部门建立信息联动机制,形成合力,有效预防和减少劳资矛盾。同时,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也要组织相关培训,加强法律宣传,强化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89.
劳务派遣在各主要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一个从全面禁止到确认合法但从严规制,再到逐渐放宽的过程。为了避免用工单位滥用劳务派遣,各主要发达国家都保持了相对谨慎的态度,将劳务派遣限定在"临时性用工"范围内,并限止其发展规模,注重保护被派遣劳动者的法定权益,注重培训和管理,并积极利用劳务派遣去规范临时性用工和非全日制用工。同时,国际劳工组织也在新的国际劳工标准《2006年雇佣关系建议书》中明确要求其成员国政府,要保护以无良劳务派遣为典型形式的"隐蔽雇佣关系"中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90.
因解除劳动关系引发劳动争议仲裁或者诉讼的纠纷,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劳资双方不存在书面的辞职或者辞退通知,由此形成各执己见的冲突。当职工主张被用人单位口头辞退时,用人单位则会反驳职工自动离职,由于双方均无确凿证据,法官应如何分配举证责任?笔者以为,辞职与自动离职均属于离职行为,也是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无论从辞职与自动离职的程序上,还是从两者实体上所需要的手续,用人单位均难以免除其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