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01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191篇
安全科学   5115篇
废物处理   156篇
环保管理   1790篇
综合类   5166篇
基础理论   395篇
污染及防治   162篇
评价与监测   89篇
社会与环境   1075篇
灾害及防治   332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271篇
  2014年   830篇
  2013年   544篇
  2012年   965篇
  2011年   878篇
  2010年   905篇
  2009年   877篇
  2008年   987篇
  2007年   947篇
  2006年   816篇
  2005年   769篇
  2004年   630篇
  2003年   589篇
  2002年   458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368篇
  1999年   206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191篇
  1996年   238篇
  1995年   250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12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本文从理论之维、文化之维、实践之维来予以诠释这一思想。即: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底蕴厚实、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生态智慧十分丰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是一脉相承的;从局部执政开始,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就从未间断过对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探索与实践,在积累了丰富理论成果的同时,也探索了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需要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72.
流域禁捕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渔民作为禁捕政策的最终执行者和落实者,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政策顺利实施和推进的重要保障.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利用鄱阳湖区实地调查数据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生态认知对渔民退捕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生态认知对渔民退捕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即渔民生态认知水平越高,其参与禁捕政策的意愿越强;(2)生态认知的主观规范、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3个维度均对渔民退捕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3个维度两两之间也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主观规范对渔民退捕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3)主观规范中指令性规范对渔民参与禁捕的带动作用大于示范性规范;行为态度受渔民对政府禁捕政策的心理预期、生态修复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对比认知的影响较大;感知行为控制主要受到禁捕政策对家庭生产生活的影响程度及渔民参与禁捕政策能力的影响.为此,应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提高指令性规范对渔民退捕的带动和引导作用,提高渔民对长江流域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知,营造浓厚的流域生态保护及积极参与禁捕的社会氛围,同时,制定适宜的转产转业政策,且将相关政策、补偿等严格落实到每位参与退捕的渔民,增强渔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进而提高渔民退捕意愿.  相似文献   
973.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已然对粮食产出提出更高要求,综合辨析吃饱和吃好理念,运用理论分析、GM模型对耕地保护目标进行数理预判,为面向2035年美丽中国背景下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战略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在理论假设的完全理想状态下,仅解决吃饱需要的耕地数量为1.18亿hm2,实现全面吃好需要的耕地数量为1.43亿hm2,现有的耕地存量还难以满足该需求;兼顾"吃饱+吃好"双重情境下新时期耕地保有量区间为1.25×108~1.38×108hm2.(2)吃饱和吃好作为中国语境下粮食安全的核心问题,是对国民需求、社会发展、耕地资源形成的自组织系统在时空跃迁过程中的整体性把握.(3)从粮食质量需求视角,到2030年我国人口高峰年,耕地需求仍有不足风险.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仍是我国必须坚守的基本国策,确保耕地质量的"纯洁性"将成为耕地保护转型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74.
征稿启事     
《安全生产与监督》2020,(2):F0002-F0002
为深入推进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及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升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普及应急与安全文化,切实提高本刊的专业性和理论性,现向社会各界人士征集学术理论方面的稿件。  相似文献   
975.
为有效制定油气田井场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防范措施,降低事故发生可能性,基于成本收益理论建立油气田井场作业人员的行为决策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定量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对不安全行为的降低幅度为21.8%,17.2%,负向激励和监督力度共同作用下不安全行为可降低44.8%。油田企业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应优先提升HSE奖励水平,合理控制罚金水平的同时加大管理监督力度,从而有效减少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76.
2019年3月11日,邓某向W市B区应急管理局邮寄一封举报信,实名举报当地一家企业存在4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并于文末附有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内容,申请公开“上述举报查处结果、举报人是否可以获得相应的经济奖励及法律依据”的政府信息。该举报信共涉及3个事项:一是举报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二是申请政府信息公开,三是请求获得相应奖励。  相似文献   
977.
978.
979.
将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困境归咎于政府部门环境规制行为的缺失,无法解释当前环保高压下环境污染问题为何依然频发。本文将隐性经济纳入分析框架,构建了基于连续时间的地方政府与企业污染治理微分博弈模型,研究我国环境治理困境。考虑非产能预估和产能预估两种情形下的博弈主体的效用差异,得到了地方政府、污染企业各自的反馈均衡策略,研究发现:忽略隐性经济的存在,会高估政府环境规制实际作用效果;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和对污染企业超标排污行为的处罚,虽然能够减少官方经济活动造成的污染,但是却会加大隐性经济生产规模,导致企业污染行为向隐性生产部门转移,造成表面治污的现象;社会第三方举报概率和地方政府对企业隐性经济活动的惩罚力度处于高水平时,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对隐性经济的影响会减弱;产能预估状态下,我国实际污染状况得到有效抑制。同时,本文借助数值仿真发现,虽然产能预估可以改善环境状况,但是必须保障产能预估准确基础上,才有可能被政府部门采用。为突破当前我国环境治理困境,地方政府提高环境规制强度时,应构建畅通的公众诉求渠道,借助社会力量对企业隐性经济生产行为形成有效的监督;政府进行环境管制过程中,经济惩罚为辅,凸显刑事处罚,避免企业为弥补政府经济惩罚造成的利益损失,而进行隐性经济生产;建立健全产能预估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生产企业上报实际产能,扭转地方政府信息劣势,保障产能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80.
针对现有技术下由于微网中不可控微源出力预测和负荷预测均存在误差较大而引起微网优化调度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出在传统微网经济调度模型中增加不确定性描述模型,得到不同侧重点下的微网经济优化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利用区间数描述预测不确定性,并结合隶属度函数推导容忍度概念。其次,在并网运行模式的微网结构上建立以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的微网优化调度模型,并将该模型转换为区间数形式表示。最后,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并以MATLAB为主要工具对上述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微网24 h出力优化区间解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算例通过对某并网型微网进行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