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0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6篇 |
综合类 | 64篇 |
基础理论 | 8篇 |
污染及防治 | 6篇 |
评价与监测 | 6篇 |
社会与环境 | 3篇 |
灾害及防治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实验中向生活污水及其二级生物处理出水中加入葡萄糖、蛋白胨、腐殖酸、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代表性有机物,对不同种类有机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特性进行分析,并与TOC相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除葡萄糖以外,其它种类有机物在紫外光波长240 ̄300nm范围内均有明显的吸收。以生活污水及其二级生物处理出水作为研究对象,将240 ̄300nm范围内的紫外吸光值积分UVai和波长为254nm下的紫外吸光值UV254与常规有机污染指标相关联,结果表明,UVai与TOC,COD有更显著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3.
124.
125.
借助ANSYS软件建立了适合压力容器表面裂纹断裂分析的有限元模型,能方便地计算出应力强度因子和J积分,与理论近似表达式的计算值对比,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能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在验证模型合理的基础上,构造表征表面裂纹形状和尺寸的无量纲因子,通过分析其对J积分弹塑性分量的影响,指出断裂分析中除应力水平外,还应当将裂纹形状... 相似文献
126.
利用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和荧光区域积分(FRI)的方法解析三维荧光光谱(3D-EEMs),结合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了曝气预处理改良土壤渗滤系统(ISI)处理生活污水时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垂直分布特征.根据FRI分析,ISI中DOM可以分为5个荧光区域,包括3个类蛋白物质区域(I、Ⅱ、IV)和2个类腐殖质物质区域(Ⅲ、V).沿着垂直方向向下,ISI中DOM有溶出的现象,导致总荧光区域积分体积(TOT)与TN、TP、NH4+-N、COD、TOC等都呈现显著负相关的关系,而与EC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荧光区域V与NO3--N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氮素去除与DOM组成之间关系密切.通过进一步做PARAFAC分析表明,可以从DOM中识别出四种荧光组分,分别为C1类富里酸类物质和C2、C3、C4类蛋白类物质.荧光组分浓度得分值Fmax表明,ISI对物质降解由易到难依次为C2 > C4 > C1、C3,即类酪氨酸最易降解,其次为类色氨酸类物质和类富里酸类物质.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以用Fmax间接表征TN、TP和COD等水质指标的浓度. 相似文献
127.
利用荧光区域积分结合物料平衡计算及多元直接梯度分析,考察强化除磷-硫自养系统对低COD/TN比市政污水中有机物、氮和磷污染物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在进水COD/TN比为4.5~6.0的条件下,强化除磷-硫自养系统出水中的TN、NH4+-N和TP浓度分别降至1.31、1.11和0.23mg/L,其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6.3%、96.0%和86.9%.强化除磷-硫自养系统对荧光区域Ⅰ~Ⅴ标准积分体积的去除率分别为73.7%、64.3%、50.6%、61.3%和28.1%.物料平衡计算表明,非曝气区对荧光区域Ⅰ、Ⅱ和Ⅳ的物质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好氧区对荧光区域Ⅰ、Ⅱ和Ⅲ的物质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多元直接梯度分析表明,磷的释放过程可能与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荧光区中的有机物相关,而自养的硝化反应、吸磷过程和有机物的去除可在好氧区达到统一. 相似文献
128.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3):110-119
溶解性有机质(DOM)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环境中,沉积物中DOM的释放是水体DOM的重要来源,探明沉积物中DOM的释放规律,可为水体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物污染治理提供理论支撑。该文以鄱阳湖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时间以及溶解氧水平对沉积物中DOM释放的影响,运用三维荧光光谱法对不同溶解氧水平下上覆水中DOM进行了光谱分析,并结合荧光指数、生物源指数和荧光区域积分法对DOM进行了性质和来源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DOM的累积释放量逐渐增加,在240 h时达到最大值并稳定。随着溶解氧水平的增加,DOM的累积释放量先减小后增加,在溶解氧为0%和100%时,累积释放量较大。不同溶解氧水平下,吴城沉积物释放到上覆水中DOM的荧光峰为C峰和T峰,湖口沉积物释放到上覆水中DOM的荧光峰为C峰、T峰和B峰,梅溪沉积物释放到上覆水中DOM的荧光峰为A峰、C峰和T1峰。除梅溪采样点外,缺氧条件下,释放出来的DOM主要来源于陆源输入,有氧条件下,释放出来的DOM既有陆源输入,又有内源产生的新生源DOM。因此,溶解氧水平对沉积物中DOM的释放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9.
130.
对液化石油气站选址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判断风险的可接受性,从而确定选址是否合理。拟建液化石油气站的F/N曲线未知,辨识液化石油气站可能发生的最严重事故,并应用风险积分参数确定液化石油气站的风险。经判断,液化石油气站可能发生的最严重事故为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BLEVE),应用BLEVE火球模型对事故后果进行评价并确定事故影响范围,进而确定影响范围内的最大人数及事故发生频率,在此基础上对LPG站的风险积分参数进行计算。将计算结果与英国安全卫生执行局应用ALARP准则制定的风险可接受标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液化石油气站的风险处于合理可接受区。采取一定风险减缓措施后,可考虑在此地点建设液化石油气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