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06篇 |
免费 | 806篇 |
国内免费 | 244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281篇 |
废物处理 | 326篇 |
环保管理 | 617篇 |
综合类 | 5714篇 |
基础理论 | 971篇 |
污染及防治 | 1299篇 |
评价与监测 | 245篇 |
社会与环境 | 102篇 |
灾害及防治 | 1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2篇 |
2023年 | 281篇 |
2022年 | 354篇 |
2021年 | 384篇 |
2020年 | 317篇 |
2019年 | 349篇 |
2018年 | 234篇 |
2017年 | 301篇 |
2016年 | 422篇 |
2015年 | 404篇 |
2014年 | 650篇 |
2013年 | 456篇 |
2012年 | 528篇 |
2011年 | 563篇 |
2010年 | 438篇 |
2009年 | 459篇 |
2008年 | 526篇 |
2007年 | 504篇 |
2006年 | 482篇 |
2005年 | 382篇 |
2004年 | 376篇 |
2003年 | 356篇 |
2002年 | 305篇 |
2001年 | 248篇 |
2000年 | 185篇 |
1999年 | 196篇 |
1998年 | 159篇 |
1997年 | 142篇 |
1996年 | 146篇 |
1995年 | 140篇 |
1994年 | 89篇 |
1993年 | 66篇 |
1992年 | 57篇 |
1991年 | 59篇 |
1990年 | 55篇 |
1989年 | 46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 毫秒
991.
水污染监测技术发展动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污染监测技术突飞猛进,本文主要探讨了水污染生物监测、自动监测和遥感监测技术的发展状况。生物监测能发现化学监测所发现不了的污染,应该用来作为化学一物理监测重要的附加手段。对污染物的分析常常需要具有一定的范围和长时间的监测数据,才具有代表性,这将促进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和遥感监测不断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92.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对胡敏素吸附去除水中Cu~(2+)的过程进行了优化,设定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pH、温度和Cu~(2+)初始浓度为5个影响因素,Cu~(2+)吸附率为响应值,建立了吸附率与上述因素之间的二次多项式模型,确定最佳吸附条件,对吸附过程的等温模型及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响应面分析表明,吸附剂用量、pH和Cu~(2+)初始浓度是显著因素.胡敏素对Cu~(2+)吸附的最佳条件为:吸附时间110 min、吸附剂用量2.4 g·L~(-1)、pH=5.4、温度25.0℃、Cu~(2+)初始浓度208 mg·L~(-1).在该条件下,测得胡敏素对Cu~(2+)的吸附率可达到80.78%,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线方程.胡敏素表面疏松多孔,有利于其通过物理吸附方式吸附Cu~(2+),同时,胡敏素表面的羟基、羧基和羰基等活性基团可以与Cu~(2+)发生配位络合作用,Na+、Ca~(2+)、Mg~(2+)等与Cu~(2+)发生离子交换作用,从而发生化学吸附.研究结果表明,胡敏素作为一种绿色、高效、廉价的吸附剂,可应用于Cu~(2+)污染废水的治理. 相似文献
993.
以壳聚糖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改性剂,制备了复合改性膨润土,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该改性膨润土对活性红X-3B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能插入CTAB改性膨润土层间;当复合改性膨润土投加量为5 g·L~(-1),pH为3时,其对活性红X-3B的去除率可达99.15%;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行为适于用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描述.由吸附热力学方程计算得到,吸附焓变ΔH0,吸附自由能变ΔG0,吸附熵变ΔS0,表明吸附为放热和熵减少的自发过程.复合改性膨润土稳定性受搅拌时间和温度的影响不明显,pH较低(pH3)时稳定性会降低.通过Zeta电位分析认为,静电作用为吸附的主要机理.经过6次吸附/再生后,改性膨润土对活性红X-3B的去除率仍在60%以上,表明复合改性膨润土具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研究表明,该复合改性膨润土是一种对水体中活性红X-3B具有良好吸附能力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Influence of Indian mustard (Brassicajuncea) on rhizosphere soil solution chemistry in long-term contaminated soils: A rhizobox stud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Indian mustard (Brassica juncea) root exudation on soil solution properties (pH,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metal solubility) in the rhizosphere using a rhizobox. Measurement was conducted following the cultivation
of Indian mustard in the rhizobox filled four di erent types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s (two alkaline soils and two acidic
soils). The growth of Indian mustard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by 0.6 pH units) in rhizosphere soil solution pH of acidic
soils and only a slight increase (< 0.1 pH units) in alkaline soils. Furthermore, the DOC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by 17–156 mg/L
in the rhizosphere regardless of soil type and the extent of contamination, demonstrating the exudation of DOC from root. Ion
chromatographic determination showed a marked increase in the total dissolved organic acids (OAs) in rhizosphere. While root exudates
were observed in all soils, the amount of DOC and OAs in soil solution varied considerably amongst di erent soils, resulting in
significant changes to soil solution metals in the rhizosphere. For example, the soil solution Cd, Cu, Pb, and Zn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in the rhizosphere of alkaline soils compared to bulk soil following plant cultivation. In contrast, the soluble concentrations of Cd, Pb,
and Zn in acidic soils decreased in rhizosphere soil when compared to bulk soils. Besides the influence of pH and DOC on metal
solubility, the increase of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 having high stability constant such as Cu and Pb resulted in a release of Cd and
Zn from solid phase to liquid phase. 相似文献
997.
辽宁省背景地区降水化学特征及其与大气传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了解辽宁省背景地区降水化学特征及其与大气传输的关系,于2007年2月─2008年1月在辽中县水文监测站进行了降水化学特征观测,测量项目包括降水pH,电导率和离子浓度. 观测期间降水pH为3.4~7.3,降水量加权平均值为4.6,整体呈酸性. 降水中主要阴离子为SO42-和NO3-,浓度分别为154.3和53.4 μeq/L,二者占阴离子总量的76.8%; 主要阳离子为NH4+和Ca2+,浓度分别为124.6和89.2 μeq/L,占阳离子总量的70.6%. 利用后向气流轨迹分析了降水气团来源对降水化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辽宁省及周边地区的局地气团影响下,降水中离子浓度最高;而在起源于东亚地区,经朝鲜半岛到达的南-东南气团影响下,降水次数虽最多,但离子浓度最低.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胁迫作用,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构建一般情况下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功能胁迫作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情境下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胁迫作用特征,并以淮河流域典型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南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功能有胁迫作用,政府是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情境下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胁迫作用不同,表现为情境一(理想状态)<情境二(良性状态)<情境三(一般状态)<情境四(停滞状态)<情境五(糟糕状态);生态治理投资系数和煤炭开采技术投资系数的比值越大,则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胁迫作用越小. 实证结果通过有效性检验,表明该研究建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具有可靠性. 当前淮南市生态治理投资和煤炭开采技术投资的比值为0.511,表明淮南市生态系统功能系统和煤炭开采系统处于一般状态. 研究显示,政府在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稳态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胁迫作用特征:当生态治理投资系数和煤炭开采技术投资系数的比值为0时,生态系统功能系统和煤炭开采系统处于糟糕状态;当比值为(0,1)时,处于一般状态;当比值为1时,处于良性状态;当比值大于1时,两大系统进入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999.
为研究微波煅烧和常规煅烧下的Mg/Al金属氧化物的物化性质、吸附特性及机理,通过XRD(X射线衍射)、SEM(扫描电镜)、BET-BJH(比表面积-孔结构)和pHZPC(零电荷点)等表征手段分析了微波煅烧对水滑石结构、形貌、纹理性质及表面电荷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煅烧可获得结晶度更高、片状结构更规整的Mg/Al金属氧化物;微波煅烧使Mg/Al金属氧化物的比表面积由184 m2/g增至205 m2/g,孔容和孔径分别由0.245 cm3/g和2.15 nm增至0.263 cm3/g和2.19 nm;pHZPC由12.3增至12.6.微波煅烧和常规煅烧下的Mg/Al金属氧化物的对Cr(Ⅵ)吸附的ΔH(标准焓变)分别为42.86和41.23 kJ/mol,Ea(吸附活化能)分别为21.82和22.59 kJ/mol,二者的吸附过程均为化学吸附且受扩散控制,在该研究条件下的二者理论吸附量最大值分别为93.51和90.31 mg/g,微波煅烧提升了Mg/Al金属氧化物吸附能力,但并不显著;微波煅烧使得Mg/Al金属氧化物更易发生结构还原,其对Cr(Ⅵ)的吸附实质就是结构还原过程.研究显示,微波煅烧并没有改变Mg/Al金属氧化物吸附特性和机理.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电子显微探针元素分析技术,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的贝壳(棱柱层和珍珠层)进行了19种元素(Ag、Al、Au、Ca、Co、Cu、Fe、Hf、Mg、Mn、Mo、Na、Re、Se、Sn、Sr、Tl、V、Zn)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元素面分布分析和定量线分析结果均直观而明显地表明:贝壳中Ca含量最高,Hf、Re、Mn、Al、Co、Fe、Sr、Cu和Na的含量较低,而Au、Mg、Tl、Zn、Sn、Ag、V、Mo和Se的含量甚少.Mn在珍珠层的分布高于棱柱层,壳顶区域的珍珠层的含量(0.087±0.045)%显著高于棱柱层(0.030±0.025)%(P<0.05),腹缘区域的珍珠层的含量(0.072±0.055)%亦显著高于棱柱层(0.044±0.025)%(P<0.05),而其余元素在贝壳中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