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74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利用现代测试技术,详细分析了兖州矿业集团所属三个煤泥电厂粉煤灰的一些理化特性,如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含量、颗粒类型等,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今后粉煤灰利用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32.
南京市降水化学成分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涂俊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10):451-453
通过对1992-1998年南京市降水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的分析,表明南京市降以化明显,但无恶化迹象,降水化学成分中SO^2-4对酸化起主要作用,但其作用呈下降趋势,而NO^-3,Cl^-的作用呈上升趋势。Ca^2+,NH^4+在中和降水的酸性方面起十分重要的作用,Ca^2+的作用逐渐减弱,而NH^+4的作用则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33.
利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对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备电厂所排粉煤灰的理化性能进行了系统的测试。这些粉煤灰的化学成分以Fe2 O3含量高为特征 ,残留碳含量较低 ;物相较简单 ,未发现高温相的莫来石 ,玻璃微珠也较少见 ;颗粒呈不规则碎屑状 ,平均粒径较细 ,需水量比值较高 ;其所含的微量元素和放射性元素种类较多 ,但与国家的相关标准相比较 ,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134.
赤水河水系水环境背景值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地披露了赤水河水系天然河流理化指标、主要水化学万分以及原水、过滤水、悬浮物、沉积物、水生生物(鱼)等水环境要素15种微量元素的水环境背景值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规律。  相似文献   
135.
本文阐述了酸性火山玻璃发生脱玻现象后的X射线衍射特征、镜下(偏光及扫描电镜)特征和形貌特征,重点讨论了对酸性火山玻璃脱玻化途径有重要影响的网络结构因素和化学成分因素,最终提出酸性火山玻璃的五种脱玻化途径及相应产物:SiO_2±H_2O纯架状、架状网络→“石英”质;SiO_2+Al_2O_3+H_2O±其它成分架状、层状网络→“伊毛缟石”质;SiO_2+Al_2O_3+K_2O(Na_2O,CaO)架状、层状网络→长石质;酸性火山玻璃(含不同的挥发份)架状、层状、链状网络→粘土质及其它可能的产物;SO_2+Al_2O_3+K_2O(Na_2O)+CaO、FeO、MgO(群聚?)等土挥发份层状、链状网络→绿泥石、辉石、闪石。  相似文献   
136.
华南花岗岩类可以看成一个整体。随着时代的更替,其化学成分呈现有规律的递变。两个地质时代岩石平均成分的差异,是化学演化真实存在的重要证据。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取岩石化学分析数据的特征信息。将华南五个期次的花岗岩体作为标准样本,利用模糊滤波器,对湖北随州市北部地区的6个岩体及196个南岭地区的花岗岩体进行评判。其结果表明,利用岩石的化学分析结果,可以建立花岗岩体的年龄“时间表’。  相似文献   
137.
针对CM装置反应器接管角焊缝磁痕现象,通过材料的化学成分、焊接的分析,确认该磁痕为磁导率相差悬殊而形成的漏磁场引起的非相关显示,不影响其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38.
南京城区夏秋季能见度与PM2.5化学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南京细颗粒物PM2.5化学成分与能见度的关系,于2011年8月4~17日和2011年10月31日~11月11日在南京城区采集PM2.5样品并分析其化学成分,同时对能见度、PM2.5、相对湿度等进行了同步观测.结果表明:南京城区夏季采样期间的能见度高于秋季,分别约为10.9km、7.5km,低能见度天PM2.5质量浓度较高,能见度与PM2.5的相关系数为-0.75.水溶性离子和总碳分别占PM2.5质量浓度的38%和26%,其中与能见度相关性较显著的是NO3-、SO42-、NH4+、EC.总消光系数的主要贡献者是颗粒物,达98.2%.8月首要消光组分是硫酸铵(NH4)2SO4,占47.0%,有机碳OC和硝酸铵NH4NO3分别占19.2%和14.3%;而11月是NH4NO3、(NH4)2SO4和OC,分别占29.3%、28.7%、26.8%.对不同相对湿度下的能见度和PM2.5化学成分进行拟合.进一步根据WRF/Chem细颗粒物化学成分模拟结果,分别利用拟合关系式和美国IMPROVE关系式,对2011年8月和11月能见度进行计算,与观测对比发现,利用本文拟合关系式计算的能见度结果优于IMPROVE关系式.  相似文献   
139.
从细叶草乌根中首次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将其分别确定为滇乌碱(Ⅰ)、乌头碱(Ⅱ)、丽江乌头碱(Ⅲ)、塔拉萨敏(Ⅳ)、8-去乙酰滇乌碱(Ⅴ)、展花乌头宁(Ⅵ)、大黄酚(Ⅶ)、β-谷甾醇(Ⅷ)、棕榈酸(Ⅸ)、4,4'-二甲氧基联苯(Ⅹ)、胡萝卜苷(Ⅺ)和1-O-对乙氧肉桂酰基-D-吡喃葡萄糖(Ⅻ).参9  相似文献   
140.
川楝子为我国传统中草药,生品有毒,炮制后毒性降低.为阐明其炮制解毒机理,采用电喷雾质谱法对川楝子炮制前后乙酸乙酯部位的毒性成分降三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生品中降三萜类成分在炮制过程中几乎完全降解.推断川楝子的炮制解毒机理可能为在炮制过程中高温促使降三萜类化合物发生降解从而降低或消除其肝毒性.首次对炒川楝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获得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eliasenin B(1)、Clemaphenol A(2)和Balanophonin(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