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2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771篇
安全科学   615篇
废物处理   153篇
环保管理   380篇
综合类   2701篇
基础理论   426篇
污染及防治   318篇
评价与监测   220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5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327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北京市PM_(2.5)主要化学组分浓度水平研究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北京市大气环境PM_(2.5)中主要化学组分特征,于2012年8月—2013年7月期间,在北京市定陵、车公庄、东四、石景山、通州、房山、亦庄和榆垡等8个点位开展为期1年的样品采集,共计采集472组样品,分析每组样品中OC、EC、水溶性离子和18种无机元素等组分.研究结果表明,本次研究的组分重建后和实际PM_(2.5)浓度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为0.94,所测组分平均占PM_(2.5)总量的90%;各点位不同季节PM_(2.5)中主要的组分均为OC、NO_3~-、SO_4~(2-)、NH_4~+,呈南高北低的趋势,冬季OC是夏季的1.7倍,NO_3~-和SO2--4在四季呈交替状态,除榆垡点位的SO_4~(2-)NO_3~-外,其他点位均是NO_3~-SO_4~(2-),4种主要的组分质量浓度分别为(23.1±21.4)、(20.3±23.4)、(19.4±22.2)、(13.6±15.2)μg·m-3,占PM_(2.5)总含量的18.5%、16.3%、15.6%、10.9%;研究水溶性离子发现,8个点位全年SNA/PM_(2.5)比例为42.8%,其中,夏季最高(49.9%),秋季较低(31.1%),NO_3~-/SO_4~(2-)比值平均为1.05,相对往年研究结果 NO_3~-/SO_4~(2-)比值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432.
铅作为一种重金属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极大的威胁。以武汉银泰电池厂铅酸电池废水和模拟含铅废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这2种废水在化学沉淀法中的最佳pH,并考察了温度对铅去除效果的影响,在pH=7.5~11.5时实际废水在化学沉淀法中达到最佳工况,而模拟废水达到最佳工况时的pH为10.0~11.5。表明在实际废水中除OH-与Pb2+结合形成Pb(OH)2沉淀外,其他铅的难溶盐的生成、絮凝剂的形成、固体悬浮物的吸附作用以及共沉淀作用都可能使废液中的铅去除更快更完全。同时发现温度升高虽不利于Pb(OH)2沉淀的生成,但有利于实际废水中铅的去除。  相似文献   
433.
2013年9月20-24日,通过采集成都市无车日前后禁行区域内PM2.5样品,分析样品中主要的可溶性无机离子、碳组分和金属元素,研究无车日期间PM2.5污染特征变化并评估机动车尾气排放对成都市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车日期间,可溶性无机离子中二次离子NO3-、SO42-、NH4+的含量分别下降了29.2%、21.6%、20.5%;有车日期间,OC/EC的平均比值为2.64,而无车日OC/EC比值为1.95,表明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有助于减少二次有机碳的转化;PM2.5中Pb、Cs、Ni、Cu、Zn、Cr、As富集因子大,主要来源于人为污染;Pb、Cu和Zn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无车日质量浓度分别下降3.7%、16.3%和19.4%。机动车对PM2.5中的二次离子(NO3-、SO42-、NH4+)、碳组分和重金属(Pb、Cu、Zn)均有较大贡献。因子分析表明,机动车排放源对成都市大气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贡献量达25.8%。  相似文献   
434.
研究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行为对揭示水域环境演变机制及评价和保护水生态环境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对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的过程中,研究人员经常会遇到不同评估方法结果之间存在不一致性甚至矛盾的问题。文章选取了研究中最常用的几种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解释了造成不同风险评估指数之间评估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另外,对基于酸可挥发性硫和同步可提取金属之间关系的这类较新的评估方法的局限性进行了阐述。最后,对重金属的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文章还对吸附、沉淀、配合和氧化还原等影响重金属在沉积物与水体间迁移转化行为的主要机制,以及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赋存形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435.
在水的CODcr测定中,将30 ml回流量确定为常规检测回流量,可节省浓硫酸和硫酸银用量50%;将消解回流时间从120 min缩短为30 min,已满足对地表水和各类废水中CODcr的准确测定,可节省水电费用75%以上,含氯水样中Cl-的掩蔽研究表明:按国标法用10倍Cl-重量的HgSO4 掩蔽Cl-,加标(CODcr =100 mg/L)回收率为110%~120%左右,用30~40倍Cl -重量的HgSO4 掩蔽Cl-,加标回收率为100%左右,对HgSO4 掩蔽Cl-的条件和机理作了适当探讨.另外,采用加入H2 SO4-后加入HgSO4 的方法可减少HgSO4 的耗用量70%以上.  相似文献   
436.
COD和TOC均是表征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选取含氯有机化工废水和含氯有机无机混合化工废水2种废水,通过准确测定水样的COD与TOC数值,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对所得数据进行拟合,判定高氯废水中COD与TOC的相关性,建立COD对TOC的转换方程.数据表明,样本水样的TOC与COD之间可以建立相应的线性回归方程,TOC与COD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证明采用TOC值对COD进行转换是可行的.定量关系验证结果表明,TOC对COD的转换系数是可以准确测定的,确定转换系数后,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437.
本文通过混凝沉淀工艺处理含海藻酸钠废水,探讨了不同混凝剂投加处理方法去除水中COD的可行性及混凝剂投药量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含1%氯酸钠11%的聚铁溶液作混凝剂对水中COD的去除有明显效果,当原水COD含量为60mg/L~70mg/L时,投加30mg/L即可使出水COD达到排放标准,同时对水中磷酸盐和总磷也有明显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38.
采用化学沉淀结合Fenton法处理焦化废水中的氰化物,分别讨论了Fe SO4的投加量、H2O2的投加量以及溶液初始p H对总氰和易释放氰去除率影响,优化了总氰和易释放氰去除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Fe SO4投加量、溶液初始p H对总氰和易释放氰的去除率影响极为显著;在H2O2投加量为180μL/L、Fe SO4投加量为260mg/L、p H为5.00,总氰和易释放氰去除率分别为95.61%和64.06%,此时溶液中残留的总氰和易释放氰浓度分别为0.450 mg/L和0.235 mg/L,可以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439.
地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有利于地下热水的开发,对重庆三叠系碳酸盐岩热储热水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实现重庆地下热水的可持续开发。通过2009年1月和2009年7月对重庆市三叠系碳酸盐岩热储热水进行野外监测、取样和室内分析,发现重庆三叠系碳酸盐岩热储热水水化学性质相近,pH呈中性,水温30℃~50℃,电导率为1 320 μs/cm~3 250 μs/cm,水化学类型为SO4-Ca(Mg)型,是典型的碳酸盐岩热储中-低温地下热水。温泉水的主要阳离子为Ca2+和Mg2+,阴离子为SO42-和HCO3-,除青木关温泉外,SO42-和Ca2+、Mg2+随时空变化较小,体现了碳酸盐岩中石膏与地下热水的水-岩作用对地下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控制。热水中的方解石和白云石都处于饱和与不饱和的临界状态,没有明显钙华沉积的现象;Na-K-Mg-Ca图解显示各个季节地下热水的物质来源基本一致,均没有达到水岩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440.
印染废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污染源,它的处理是国内外研究的难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印染废水中的污染物及其性质,并通过比较各种混凝剂的脱色效果和COD去除效果,对混凝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结果进行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