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54篇 |
免费 | 170篇 |
国内免费 | 19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121篇 |
废物处理 | 29篇 |
环保管理 | 394篇 |
综合类 | 1546篇 |
基础理论 | 128篇 |
污染及防治 | 62篇 |
评价与监测 | 100篇 |
社会与环境 | 383篇 |
灾害及防治 | 1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161篇 |
2022年 | 164篇 |
2021年 | 175篇 |
2020年 | 116篇 |
2019年 | 96篇 |
2018年 | 54篇 |
2017年 | 100篇 |
2016年 | 110篇 |
2015年 | 147篇 |
2014年 | 294篇 |
2013年 | 230篇 |
2012年 | 212篇 |
2011年 | 202篇 |
2010年 | 186篇 |
2009年 | 182篇 |
2008年 | 252篇 |
2007年 | 220篇 |
2006年 | 154篇 |
2005年 | 125篇 |
2004年 | 120篇 |
2003年 | 79篇 |
2002年 | 58篇 |
2001年 | 58篇 |
2000年 | 70篇 |
1999年 | 56篇 |
1998年 | 40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7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湖北省既是三峡库区所在地,又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指示,湖北要为保障全国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十一五”以来,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北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牢记嘱托,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构建生态湖北,为保障全国生态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2.
123.
基于时空尺度的中国省级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公平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深入了解各省级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差异性和公平性,论文通过对基尼系数内涵的扩展,构建碳排放公平性评价模型,计算1996-2008年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生态基尼系数和经济基尼系数,结果表明:从生态角度,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不公平程度逐渐减小,但仍然处于"高度不平均"状态;从经济角度,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不公平程度先上升后下降,位于"相对平均"区间。同时,提出经济贡献系数和生态承载系数以评价2008年各个省级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公平性和差异性,利用贡献系数矩阵对各个区域进行类型划分,阐述各个类别的特点,以期为国家制定区域差别化的节能减排政策提供依据,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整体能力。 相似文献
124.
125.
波罗的海地区的区域农业合作历程和未来的潜力——西岸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91年,瑞典的有关研究机构和组织了制订了波罗的海地区的农业研究和发展计划。具体行动主要是由瑞典农业科学大学(SLU)、瑞典农民联盟(LRF)、瑞典农业工程研究所(JTI)T 瑞典农业协会实施的。主要的资助者是BITSA、Sida和瑞典研究所。在研究合作方面,NOVABA扮演了重要的角色。NOVABA是北欧和波罗的波地区的农业大学为在上述领域进行合作而建立的组织。经验表明,所有的计划都应当具 相似文献
126.
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研究——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能源资源富集、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经济大区能源资源开发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侧重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从实证的角度,阐述了能源开发对地区经济繁荣的意义和作用、富能地区经济系统的空间组织以及推动能源开发同可持续发展相互协调的区域政策要点。 相似文献
127.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的中国区域居民消费碳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近年来,居民消费活动和环境的关系逐渐受到关注,而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研究更是其中的热点.因此,本文采用“居民消费碳足迹”概念来定义特定居民消费活动所导致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的总和,主要包括CO2、CH4、N2O3种温室气体;构建了基于环境扩展的多区域投入产出(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MRIO)模型的碳足迹核算方法,并以2007年中国8个区域为例对其居民消费碳足迹的数量、构成、分布及转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07年全国居民消费碳足迹总量达到31.74亿t(以CO2当量计).此外,碳足迹还呈现出区域差异明显、间接排放大于直接排放、城乡差距过大等特征.人均碳足迹方面,发展水平较高的京津、东部沿海地区明显高于相对滞后的西北、西南区域.研究还对碳足迹的区域分布和转移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发现,东北、京津、西北和西南区域转移收支为负,表示这些区域为其他区域承担的排放大于其他区域为其承担的排放;剩余的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和中部区域情况则正好相反.这些结果对现阶段中国制定具体区域消费政策或分配碳减排责任等具有参考价值;本研究的方法论也适用于研究其他环境因子及足迹因子与居民消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8.
129.
复杂地貌区域国土开发受生态环境因素影响较单一地貌地区更复杂,其境内生态敏感区类型较多,且空间分布比较杂乱,不同生态敏感区之间又相互影响。文章选择山、水、林、田、城互为镶嵌的广西钦州市作为案例城市,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建立集"地"、"水"、"绿"三位于一体的评价体系,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将单因子定性分级和多因子空间叠加模型相结合,对整个区域的生态敏感区进行综合评价及分区。从研究结果来看,这种评价技术能够较好地反映这些生态敏感区的综合分异规律,有助于当地政府在区域开发中制定更为科学的生态安全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