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75篇 |
免费 | 181篇 |
国内免费 | 32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321篇 |
废物处理 | 81篇 |
环保管理 | 842篇 |
综合类 | 2551篇 |
基础理论 | 254篇 |
污染及防治 | 91篇 |
评价与监测 | 159篇 |
社会与环境 | 453篇 |
灾害及防治 | 2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107篇 |
2022年 | 145篇 |
2021年 | 161篇 |
2020年 | 112篇 |
2019年 | 84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94篇 |
2016年 | 109篇 |
2015年 | 205篇 |
2014年 | 673篇 |
2013年 | 332篇 |
2012年 | 505篇 |
2011年 | 482篇 |
2010年 | 412篇 |
2009年 | 334篇 |
2008年 | 432篇 |
2007年 | 332篇 |
2006年 | 283篇 |
2005年 | 203篇 |
2004年 | 137篇 |
2003年 | 104篇 |
2002年 | 83篇 |
2001年 | 71篇 |
2000年 | 109篇 |
1999年 | 66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52篇 |
1996年 | 49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9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辽宁中部城市群灰霾天气的外来影响——个案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利用MODIS卫星资料、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地面气象资料及后向轨迹方法,分析研究了2011年10月28-29日辽宁中部城市群一次灰霾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辽宁中部城市群灰霾过程主要受京津冀外来灰霾污染的影响;在高压后部弱西南气流天气形势控制下,近地面的西南气流通过辽西走廊和海上通道,将京津冀地区灰霾污染物传输至辽宁中部地区,从而造成辽宁中部城市群灰霾污染过程;MODIS卫星图和后向轨迹图显示的灰霾范围、传输路径及PM10浓度跃变点自南向北推移的时间变化也支持这一结论.虽然“联防联控”是治理区域灰霾污染的重要手段,但也要看到区域灰霾污染的跨区域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962.
963.
964.
突发事件区域应急联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突发事件区域应急联动内涵的基础上,采用Delphi法,识别出突发事件区域应急联动的9个主要影响因素,即应急联动组织机构、应急联动法律法规、应急物资协同调配、应急队伍协同调配、应急预案动态协同、应急信息实时沟通、区域地理位置、区域灾害特征和区域合作基础。同时,运用ISM技术,确定区域应急联动9个影响因素的关联性,计算和分解可达性矩阵,绘制4级递阶有向图,得出区域应急联动影响因素的内在层次性,即划分出"基础层"、"过渡层"和"直接层",为有效构建突发事件区域应急联动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5.
966.
967.
2000-2007年省级区域自然灾害灾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灾害是严重影响人民正常生产生活、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突发公共事件。区域自然灾害评估对于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区域灾情进行了综合评估,归纳总结了区域灾情分布规律。选择受灾人口、死亡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农作物绝收面积、倒塌房屋、损坏房屋和直接经济损失等8个基本指标参与区域灾情评估,并利用灾情综合指数法构建了灾情指数,其中绝对指数反映了区域灾情的绝对强度,相对指数反映了区域灾情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用灾情指数综合评估了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以及省级区域的灾情强度和空间分布规律,认为西部区域受灾程度最大,自然灾害对其的影响程度最深,其次是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文章利用综合灾情的绝对指数和相对指数的对应关系,将我国大陆地区的31个省级单元划分为4类地区,即灾情总量较大且对本地影响较大、灾情总量较大但对本地影响较小、灾情总量较小但对本地影响较大以及灾情总量较小且对本地影响较小等4种类型。文章给出的灾情区域分布规律符合灾害系统理论,特别反映了承灾体的暴露度、脆弱性和抗灾能力是区域灾情强度的决定因素。评估结果与区域实际情况相符,说明所给出的灾情指数评估法是评估区域灾情强弱的合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68.
969.
970.
选取气溶胶光学厚度、海拔、年降水量、年均气温、年均风速、人口密度、GDP密度和NDVI作为影响因子,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特征重要性排序和偏依赖图技术,研究中国PM2.5浓度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与多元回归、广义可加模型和BP神经网络相比,随机森林模型估算的PM2.5浓度精度最高,可用于PM2.5污染的影响因素研究.②PM2.5浓度随气溶胶光学厚度、人口密度和GDP密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随降水、风速和NDVI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平稳的趋势,随海拔和气温的增加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③气溶胶光学厚度对PM2.5浓度空间分布的影响最大,可解释37.96%的PM2.5浓度空间分异;年降水量对PM2.5浓度空间分布的影响最小,解释率仅为5.75%.④影响因子与PM2.5浓度的关系存在空间异质性,同一影响因子对不同地理分区的PM2.5浓度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气溶胶光学厚度对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