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1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278篇
安全科学   347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202篇
综合类   1166篇
基础理论   191篇
污染及防治   52篇
评价与监测   69篇
社会与环境   165篇
灾害及防治   116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9 毫秒
821.
本文在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海社会系统的概念,利用脆弱性这一新的研究范式针对辽宁沿海地区人海社会系统进行分析。采取熵值系数法进行权重赋值,并采取函数模型法进行脆弱性测度研究。结果表明:①从1996年-2009年辽宁沿海地区人海社会系统的脆弱性稳步降低;②从敏感性指标上分析,从1996年-2009年变化不大,2006年-2008年出现了一个"U"型曲线,从敏感性指标的权重上分析,城镇失业人口的数量是敏感性最为重要的指标,城镇失业人口的数量出现了"先升后降"的趋势;③从恢复性指标分析,1996年-2009年恢复性指标稳步上升,这与国家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从恢复性指标权重上分析,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社会文化设施建设、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提升居民的经济收入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22.
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效率反映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协调程度,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影子价格体现了污染物的边际减排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环境效率,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子价格对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增强流域水资源的安全性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利用三峡生态屏障区重庆段2000-2012年间的面板数据,采用参数化方向性距离函数,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效率和影子价格进行了测算,结合面板数据随机效应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效率和影子价格。结果表明:2000-2012年期间,农业面源污染平均排放效率为0.649 9,TN、TP、COD和NH3-N 4种污染物的平均影子价格分别为0.372 9,0.032 6,0.137 1,0.053 3万元/t;不同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效率和影子价格存在一定的差异,库中平行岭谷区、库区腹地沿江山地丘陵区和库区腹地外围山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效率低,污染物的影子价格高;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效率和影子价格因素主要包括农业结构中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的比例、农业生产设施条件、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因此,确保粮食作物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减少农药、化肥投入大的农作物种植规模,走"两型农业"之路;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节水灌溉设施和农业生态建设工程的投资,减少和控制农业生产中的污染物排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减排离不开农户的积极参与,提高农户对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的认知也是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2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口迁流带有明显异地城镇化的性质,这种跨大区域的异地城镇化对人口流入区和人口流出区的影响是不同的。以环洞庭湖区为例,在第六次人口普查县域资料的基础上,利用SPSS170软件定量分析了湖区县域人口净流出率与城镇化率之间的关系,得出人口净流出区县域城镇化水平与县域人口净流出率呈高度负相关的结论;进而,按县域城乡人口内外流比(城镇人口净流入与农村人口净流出之间的比例),将本区城镇化划分为主动型城镇化、内流为主的被动型城镇化、外流为主的被动型城镇化和衰退型城镇等类型,并探讨了各类城镇化的人口流动的特征、动力机制和综合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洞庭湖区合理推进城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24.
城西水库(现改名西涧湖)是滁州市唯一地表水源,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其水质污染的重要原因。基于土地覆被格局,依据非点源污染物质的产生、截留、汇流过程,构建了模拟每个栅格上污染物质向受纳水体的输出贡献量和被各种土地覆被截留量的物理过程模型。以磷素为例,对城西水库流域进行模拟。结果表明: 2000和2010年,流域向城西水库输出总磷量分别达到2 58038和2 46120 kg。库体西北部的市农科所、城郊居委会、水产研究所等地对水质危害最大。多数磷素在向库体的运移过程中被各类土地覆被有效的截留,总量在2000和2010年分别达到5 77449和5 42236 kg,占流域磷素总负荷的691%和68 8%。由于目前土地覆被布局的不尽合理,林地和草地对磷素的截留能力未能充分发挥。建议在流域水文敏感区布设林草缓冲带,将有效减少水库磷素的接纳量  相似文献   
825.
以p H为控制参数,利用自组装激光测量装置测定了4、20、30和40℃时,磷酸铵镁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超饱和度和介稳区宽度等基础数据,分析了不同温度和p H下磷酸铵镁结晶介稳区的变化规律,考察了p H对磷酸铵镁结晶诱导期和结晶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溶液的p H,可降低磷酸铵镁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和超饱和度,但同时磷酸铵镁结晶介稳区宽度有所增加;磷酸铵镁的溶解度和超饱和度随温度的升高呈现上升的趋势,而磷酸铵镁的结晶介稳区宽度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窄,提高溶液中MAP的物质浓度也会压缩结晶介稳区宽度;随着溶液p H的升高,磷酸铵镁的结晶诱导期逐渐缩短,同时其结晶反应速率也有明显的提升。在磷酸铵镁结晶除磷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p H来优化反应工艺条件,促进磷酸铵镁结晶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826.
使用2013年PM2.5监测数据和南京气候基准站的气象资料,分析PM2.5扩散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PM2.5质量浓度与降水量有良好的负相关关系;较大混合层厚度和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有利于PM2.5质量浓度的降低;在南京地区,PM2.5质量浓度在东北风向和西南风下相对较低,而且与风速也有较好的负相关性;较高的湿度不利于PM2.5质量浓度的降低,并会影响能见度,60%~70%的湿度区间是PM2.5污染加重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827.
基于Landsat系列4个时相数据,利用谱间关系法提取NDVI、NDWI和缨帽变换指数,并采用决策树和分类后比较法研究淮南矿区采煤塌陷积水区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987—2015年淮南矿区塌陷积水区域面积为189.51 km~2,年均增加6.77 km~2。其中,2000—2005年塌陷积水区域面积变化较大,年均增加15.0 km~2,其水域数量变化动态度和空间变化动态度分别高达13.66%和53.61%。凤台矿区年均增加积水面积最大,为2.60 km~2,其次为新集、潘集和孔李沉陷区,9大沉陷区及其他矿区增幅较小。在"边塌陷边治理"下,除潘集和凤台矿区水域面积增加,丁集朱集矿基本持平外,其他矿区水域面积均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828.
成都地区土壤环境质量初步评价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采用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 ,参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对成都地区的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进行评价 .划分出土壤安全区和 4个土壤污染区 ,其中成都市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为Hg ,Cd和Pb ,邛崃山东坡和龙门山为Cd ,Ni,Cr ,Cu和Zn ,彭州 青白江为Ni,Hg和Cd .在安全区内圈定了有益元素Se ,Mo ,B ,Mn ,Fe和营养元素N ,P ,K综合适中的都江堰、蒲江县和龙泉驿 3个优质区 .土壤污染区的蔬菜和人发Hg含量明显高出了安全区 ,表现出了不同的生态效应 .  相似文献   
829.
丹江口水库典型消落区土壤氮磷赋存形态及释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调水工程使得水库蓄水并带来水库水位上升,新增淹没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由于淹没浸泡可能使其中氮磷等营养物释放,对水库水质构成威胁.本文通过采集丹江口水库典型消落区5种土地利用类型(滩地、草地、荒地、耕地、果园)的表层土壤,选用磷形态标准测试方法(SMT)和氮形态分级浸取方法对消落区土壤氮磷赋存形态进行分析,同时进行土壤氮磷释放模拟实验来考察消落区土壤"淹没-落干"过程的氮磷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东库湾消落区土壤磷素主要以钙结合态磷(Ca-P)存在,其占TP比例范围为54.7%~82.0%,平均值为69.1%.滩地、草地、荒地土壤生物可利用性磷(BAP)占TP比例也基本超过30%.土壤有机硫化物结合态氮(OSFN)含量在139.1~195.0 mg·kg-1之间,占TN比例范围为18.8%~27.0%,是土壤可转化态氮(TF-N)中主要的赋存形态.土壤释放模拟实验显示,耕地、果园这两类新增淹没区土壤在受淹后其更易向水体释放磷素,而消落区土壤氮素整体上呈现向水体缓慢释放的规律."淹没-落干"前后滩地、荒地的BAP含量下降超过20%,果园BAP含量也降低了16%,草地和耕地的BAP含量则维持相对稳定."淹水-落干"实验后耕地、果园土壤IEF-N含量分别下降22.6%、34.2%,这两类新增淹没区土壤在调水淹没后可能会向上覆水水体释放氮素.  相似文献   
830.
有机酸对长江三角洲大气背景区降水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揭示有机酸对长江三角洲区域降水酸化的影响,2008年在浙江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采集了35场降水的样本,用离子色谱梯度淋洗方法测定有机酸浓度.结果表明,甲酸、乙酸、甲磺酸、乙二酸、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均有不同程度检出,一元有机酸中甲酸和乙酸在每场降水中均有检出;二元有机酸中,乙二酸和丁二酸检出率很高,其他有机酸检出率较低.甲酸、乙酸和乙二酸约占检测到的总有机酸的89%,其中甲酸和乙酸占总有机酸的80%,约占阴离子总量的13%;甲酸、乙酸、总有机酸的浓度及其在阴离子总量中所占比例都远高于我国北京、深圳等城市,有机酸对长江三角洲大气背景区降水化学的影响比城市地区显著.另外,生长季节降水中有机酸浓度高于非生长季节,表明植被排放的有机酸是长江三角洲大气背景区降水中有机酸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