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7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387篇
安全科学   120篇
废物处理   104篇
环保管理   82篇
综合类   1081篇
基础理论   228篇
污染及防治   164篇
评价与监测   76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开发新型高效除砷吸附材料为目的 ,在室温 (2 5℃ ) ,初始浓度 0 .0 5~ 2 5 0mg/L ,pH4~ 11条件下 ,对稀土材料氢氧化铈 (HCO)进行了吸附除砷的性能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 ,在实验条件下 ,HCO对亚砷酸和砷酸阴离子都显示了良好的吸附效果 ,其吸附等温线能很好地用Langmuir方程进行描述 .对于低浓度 (0 0 5~ 10mg/L)的砷溶液 ,HCO在所选 pH条件下对亚砷酸和砷酸阴离子的吸附率可达 10 0 % .对于高浓度的砷溶液 ,偏酸性 (pH 4 )条件有利于砷酸阴离子 ,而中性 /微碱性 (pH 7,8)条件最有利于亚砷酸阴离子的吸附 .HCO对 2种形态的砷阴离子的吸附效应在较宽 pH范围内同溶液的离子强度基本无关 ,常见阴离子 (Cl-,NO-3 ,SO2 -4)的存在对砷的吸附也未显示出干扰效应 .从实验结果推测 ,HCO吸附亚砷酸和砷酸阴离子的主要反应机理应属于专性吸附  相似文献   
62.
分析了鄂东某大型铜冶炼厂引进诺兰达熔炼系统并进行烟气制酸系统的技术改造后减排S02的效果,指出原反射炉作为“贫化”冶炼的继续使用使该企业的SO2排放仍成为污染的主要矛盾,建议将贫化炉烟气中低浓度SO2回收,并简介了氨酸法回收S02的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63.
本文综述了MAGIC模型结构,输入输出参数,参数的处理,优缺点及其应用,该模型由24个方程式组成,考虑了阳离子交换,硫酸盐吸会,矿物风化等过程,是一个集总参数的过程定向模型,可以用于某点位或区域的酸化趋势预测和临界负荷计算,该模型在环境酸化研究已获得了广泛应用,其发展趋势是结构的不断完善,与其它模型相结合的将统计方法纳入模型等。  相似文献   
64.
本法以硝酸银沉淀分离废水中氰化物,再用蒸馏法预处理,以1%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在PH为5.60~6.02时,用异烟酸-巴比妥酸为显色剂,在15~30℃下显色,线性范围为1-15μg/50ml,最低检出浓度为0.003μg/ml。  相似文献   
65.
安显金  李维 《地球与环境》2019,47(5):707-716
土壤有机碳是控制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吸附解吸及其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土壤中硬碳类吸附剂是土壤有机碳中的重要部分,土壤中软碳类物质和硬碳类物质的相互作用对研究土壤中多环芳烃的解吸行为和生物有效性有重要影响。研究将溶解有机质胡敏酸,通过条件的变化使其转变为非溶解态,研究其对土壤碳质吸附剂(胡敏素和黑碳)吸附多环芳烃的解吸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溶解态胡敏酸会显著降低土壤硬碳类物质中多环芳烃的解吸能力,解吸滞后性增加,作者认为非溶解态胡敏酸的添加会覆盖土壤硬碳类物质的表面吸附位点和填充吸附多环芳烃的孔隙,造成硬碳类有机质中的多环芳烃解吸能力下降,滞后性增强。研究还发现硬碳类有机质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和解吸能力的变化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6.
我国多年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累积效应,近年来交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频发。究其根源,主要是在发展经济中单纯追求增长速度,忽视环境保护;产业布局不合理;环境监管不到位三大因素。为减少环境污染突发性事件的发生,首先要转变观念,落实科学发展观,其次要积极建立健全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完善环境行政执法体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67.
利用生物指示物(鳙鱼)对丹东地区鸭绿江水体中的铅、镉污染进行监测,采具鳙鱼-碳化酸溶-电热原子光谱法对丹东鸭绿江流域鳙鱼体内的铅、镉的含量进行了相关检测,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对该地区的水体中的铅、镉的含量进行对比,并对该地区的铅、镉污染进行了相关的评价,通过一年的监测未见超标。铅、镉含量分别为6.53±0.07(ng/g)、4.60±0.03(ng/g);回收率分别为98.9%、103.5%;RSD分别为5.3%、4.1%。  相似文献   
68.
电镀废水,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为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最大。目前.电镀作为配套工艺,涉及电子、机械、汽车等很多行业,而电镀废水的处理还主要是离子交换、铁屑内电解、投药等方法,方法各有缺点且都存在着污泥二次污染的问题.黄原酸酯法处理电镀废水与这些方法相比,具有药剂制备简单.成本低廉.处理效率高的特点,同时产生的污泥中重金属含量极低且化学性质稳定,不造成二次污染.是处理电镀废水的非常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9.
人脸识别技术突破待几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部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组织了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继而在2001年将人脸识别技术作为防范打击重大刑事犯罪的关键技术,列入了国家“十五”攻关计划,并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在逐步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同时,根据社会治安动态安防的重大需求。在国家“十一五”攻关中,进一步扩展了人脸识别的研究内容并加大了研究力度。[编者按]  相似文献   
70.
在“十五”期间,我省公路交通成绩斐然。高速公路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三福、漳龙、福宁、漳诏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增865公里。通车总里程达到1210公里。各设区市都通达了高速公路,形成了各设区市到省会城市的“四小时交通经济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