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8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97篇 |
废物处理 | 23篇 |
环保管理 | 92篇 |
综合类 | 280篇 |
基础理论 | 11篇 |
污染及防治 | 15篇 |
评价与监测 | 21篇 |
社会与环境 | 25篇 |
灾害及防治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85篇 |
2013年 | 55篇 |
2012年 | 68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7篇 |
1989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根据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我们提出海峡西岸港口物流结点的命题。打造海峡西岸港口物流结点,将能够极大拓展福建港口经济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福建与长珠两三角洲及内陆省份城市间的大融合,进一步促进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何谓港口物流结点?它是指以一港或若干个港为 相似文献
83.
张菲菲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5(1):24-26
在再生资源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集散市场、分拣中心与加工园区等新兴产业形态令人瞩目。这些新兴产业形态的出现是再生资源产业经济效率提高的要求,是产业地位提升的需要,是先进理念注入的结果,是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其代表着再生资源产业更先进的生产力,标志着再生资源产业的庞大产业链条正在形成。应从新兴产业形态中,发掘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4.
在城市升级大潮下,作为广佛同城化核心区的大沥镇再生金属行业发展处于"收放二难"境地:限制该行业发展势必动摇大沥有色金属产业链、影响村组收入和第三产业发展;相反,若是放任该行业发展,则会造成城市升级困难、土地空间固化,社会环境恶化、行业恶性竞争,最终发展也是陷入死胡同。因此,不能搞一刀切,现实的选择是在兼顾产业转型和城市升级原则下有条件发展、有管制提升、有目的转型。 相似文献
85.
2007年是江苏省开展乡镇(街道)安全生产达标活动的第7个年头。7年来,高邮市安委会根据省统一部署。把开展乡镇安全生产达标活动作为植根双基,重心下移的重要途径。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促进了乡镇安全生产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全市安全生产保持了平稳态势。市政府连续4年被扬州市政府评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86.
檀英乔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8,(7):24-27
介绍了河北省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现状,包括再生资源回收总量、总值及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的特点。经过多年的发展,河北省再生资源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均有提升,同时,也存在着行业竞争力差、技术装备落后、企业融资难等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对创新再生资源回收业务模式,培育龙头企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7.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3,(10):2
2013年9月24日,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废纸分会成立大会暨废纸经营形势研讨会在天津召开,工信部节能司调研员李洪良、商务部流通司调研员李嘉建及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永刚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业务部副部长唐艳菊主持。废纸分会于2013年2月4日获民政部批准成立,是国内首个以废纸回收企业为主体的行业组织,目标是反映行业诉求,制定行业标准和行为规范,推动废纸回收利用行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8.
89.
90.
王帅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6):11-22
在“双碳”目标引领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和数字经济新时代全面到来的背景下,深入探讨数字经济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议题。该研究选取2011—2019年城市面板数据,基于熵权TOPSIS法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具有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特征,即前期具有“加速器”效果,后期表现为“减速带”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2)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影响能源消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对碳排放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非线性影响。(3)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行政等级的不同而表现出显著性差异。(4)中国城市间的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对经济与地理邻近城市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出倒“U”型特征。该研究从学理上揭示了数字经济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据此提出,各地区在强化数字经济赋能传统行业节能减排的同时,须提升自身能源利用效率,打造更具生态化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产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