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9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460篇
安全科学   1033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437篇
综合类   1971篇
基础理论   239篇
污染及防治   128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276篇
灾害及防治   156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214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347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276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9 毫秒
631.
聚硫代酰胺修饰活性炭对Au(Ⅲ)的选择性吸附效果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在活性炭(AC)上原位合成聚硫代酰胺(PTA),成功制备了一种聚硫代酰胺修饰的活性炭基吸附材料(AC-PTA),研究其对废水中三价金[Au(Ⅲ)]的选择性吸附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AC-PTA在较宽的pH范围(<5.0)内对多金属离子共存溶液中的Au(Ⅲ)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吸附性能,Au(Ⅲ)的剩余浓度小于0.1m...  相似文献   
632.
梁清 《安全》2024,(1):51-58
为明确双重预防机制基础理论,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构建方法与程序,采用文献分析、定性分析、思辨分析、模型构建等方法,辨析双重预防机制的关键概念(风险点、危险源、风险、事故隐患),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并构建逻辑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通用的双重预防机制构建方法与程序。分析结果显示:危险源分为根源危险源与状态危险源,险兆事件是潜在状态危险源的现实表现,风险管控的核心是防止潜在的状态危险源演变为现实的险兆事件;危险源辨识过程中根源与状态危险源分别细分为2种类型、5种表现形式,且事故隐患与控制措施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双重预防机制构建程序分为5个构建阶段,包含16项工作内容、13项输出成果。  相似文献   
633.
在世界无车日期间对PM2.5化学组分、光学参数及气态污染物进行同步监测,评估机动车尾气排放对杭州市细颗粒物污染及能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管制期间NO2、NOx、CO和PM2.5浓度分别为45.0, 50.8, 1119, 85.8μg/m3,比平日分别下降了17.5%、23.3%、20.6%和32.6%.管制期间PM2.5中OC、EC和二次无机组分浓度为8.58, 4.29, 25.95μg/m3,比管制前下降了13.8%、12.6%和15.7%,管制后则达到20.24, 10.85, 27.39μg/m3,上升了136.0%、152.7%和5.5%.管制期间较高的NO3-/PM2.5和NOR(0.15)表明PM2.5的形成更多受二次无机转化影响,管制后PM2.5中上升的OC、EC比例和较低的NOR(0.07)则说明PM2.5主要来自机动车排放的碳质组分的贡献.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和EC是最主要的消光组分,共解释了总消光系数的74.0%~89.7%.管制后,机动车排放的有机物和EC消光比例达到26.6%和24.6%,大气消光系数则达到438.7Mm-1,比管制期间上升了60.5%,表明机动车污染排放已成为影响杭州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和能见度下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34.
以Ti/Co-Fe-Cu为阴极,Ti/IrO2-RuO2为阳极组成无隔膜电解体系,对非贵金属催化电解无害化去除NO3--N的反应机制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NO3--N阴极催化还原过程中,反应物、产物需要通过对流、扩散作用,克服电场力,迁移至目标位置;在非贵金属的催化作用下,NO3--N受还原剂攻击,逐步还原为NH4+-N;还原中间产物NO-N和NH-N直接生成N2-N的过程受抑制,产物NH4+-N难以被再度直接氧化.添加Cl-作为支持电解质,实验电解体系发生阳极析氯、Cl2水解、NH4+-N氯氧化等过程,可将NH4+-N氧化为N2-N,且出水中NO3--N、NO2--N、氯胺类浓度很低.NO3--N无害化去除的反应机制是NO3--N在催化作用下,经传质、吸脱附、电子交换过程,还原为NH4+-N,NH4+-N经由Cl-→Cl2→HOCl→Cl-电解氯氧化循环,最终生成N2-N.  相似文献   
635.
神经系统与生物体其他系统联系密切,共同维持机体正常的结构和功能。环境中的金属污染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干扰幼年或成年动物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其损害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系统地总结了汞、铅和铝等金属污染物对神经系统的损害作用,着重在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上阐述了金属对神经系统的毒性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发展趋势,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36.
《广东安全生产》2012,(16):26-26
为增强当前火灾形势分析的科学性,强化信息研判机制,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在前期火灾数据统计的基础上,专门提出了建立健全火灾信息预警机制,更好地指导全省消防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637.
为了深入探究生物炭对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变化的影响,研究重点从生物炭的直接和间接作用两个方面对重金属有效态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归纳概述。直接作用是指生物炭利用自身较大比表面积、疏松孔隙、丰富官能团和矿物质来吸附固定重金属,进而影响重金属形态转化的过程,包括物理吸附、静电吸引、官能团络合、离子交换、阳离子-π、化学沉淀等多种机理;间接作用是指生物炭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或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来影响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变化的过程,以化学和微生物机制为主。最后提出结论与展望,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炭修复技术的潜在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38.
以赤水市旺隆边坡为工程实例,依据野外调查和地质分析成果建立平缓反倾红层边坡概念模型,并结合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贵州平缓反倾红层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结果表明:旺隆边坡是砂泥岩不等厚互层的典型平缓反倾红层边坡,差异风化和降雨是主要的诱发因素。边坡的变形演化过程经历4个阶段:卸荷回弹、浅表生改造局部变形、裂隙扩展延伸、裂隙贯通深部蠕滑。变形破坏机制根据不同变形阶段划分为3种不同形式:压缩—拉裂—倾倒、风化剥落—坠落、蠕滑—压致拉裂。  相似文献   
639.
6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