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91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474篇
基础理论   89篇
污染及防治   78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石油烃污染对海洋浮游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石油工业、海上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海上油田泄漏、船舶溢油事故不断发生,陆地含油废水等合油污染物也大量流入海洋,石油烃已成为海洋最主要的污染物。而海洋浮游植物是石油烃污染物进入海洋食物链的起点,研究石油烃污染物对其影响至关重要。本文着重分析石油烃在海水中的存在形式及变化和对海洋浮游植物的影响,并对石油烃污染的防治对策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旨在为国内对海洋石油烃污染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12.
卤乙酸是饮用水氯化消毒中一类主要的消毒副产物,由于存在的广泛性和潜在的健康危害,许多国家和卫生组织相继将其列为饮用水常规监测项目,而我国至今还没有相关规定;为了更好地控制饮用水中卤乙酸的形成,世界各国科研人员先后研究和开发出了性能逐趋完善的多种分析检测方法;本文在国内外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卤乙酸的各种分析检测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13.
影响非甲烷总烃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研究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非甲烷总烃监测工作实际情况,对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分析测试与数据处理、采样容器清洗与保存等过程详细研究后发现,采样容器从样品中吸附吸收的难挥发性与高化学活性组分和其自身的本底干扰对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最严重,且其中残留的污染物使用传统方法难以消除。为此,通过改进采样容器清洗方法、完善相关质控措施和制定采样容器合格清洗与分类管理的判断依据,以降低各影响因素对非甲烷总烃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14.
室内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但是室内可吸入颗粒物中的有机化合物研究较少,尤其是其中的酯类物质,更是被研究者忽略.主要采用气相色谱法及色质联用法对采集的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样品进行分析,得出了颗粒物中的脂肪烃、芳香烃和酯类物质的种类及浓度,并且分析了这些有害物质的来源.  相似文献   
815.
关于非甲烷总烃(NMHC)的测定及结果表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非甲烷总烃(NMHC)是在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时常常涉及到的一个重要参数.但是,很多人对其测定以及测定结果的表示方法并不明确.文章就此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816.
大气中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及其替代物监测是科学评估履约成效的重要基础。美国等发达国家针对大气中ODS及其替代物开展了长期的网络化监测,中国相关监测起步相对较晚,基础比较薄弱。该文总结了发达国家大气中ODS及其替代物的监测经验,分析了中国的监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大气中ODS及其替代物监测的建议:明确监测目标,推进国家大气中ODS及其替代物监测网络建设;加快相关监测设备研发及方法研究进程,形成规范统一的监测技术体系;定期开展监测数据质量评价,加强综合分析利用。通过采取相应措施,逐步形成中国履行保护臭氧层国际环境公约的监测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817.
Organic matter is known to be the precursor of numerous chlorination by-products. Organic matter in the secondary e uent from the Wenchang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Harbin, China) was physically separated into the following fractions: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1.2–0.45 m), colloidal organic carbon (0.45–0.1 m), fine colloidal organic carbon (0.1–0.025 m), and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 0.025 m). Moreover, < 0.45 m fraction was chemically separated into hydrophobic acid (HPO-A), hydrophobic neutral (HPO-N), transphilic acid (TPI-A), transphilic neutral (TPI-N), and hydrophilic fraction (HPI). The chlorine reactivity of these organic fractions obtained from both size and XAD fractionations were evaluated. The structural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HPO-A, HPO-N, TPI-A, and TPI-N isolate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elemental analysis (C, H, O, and 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1H-NMR). Results showed that DOC was dominant in terms of total concentration and trihalomethane formation potential (THMFP),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 erence in both specific THMFP (STHMFP) and specific ultraviolet light absorbance among the 0.45, 0.1, and 0.025 m filtrates. HPO-A had the highest STHMFP compared to other chemical fractions. HPO-A, HPO-N, TPI-A, and TPI-N contained 3.02%–3.52% of nitrogen. The molar ratio of H/C increased in the order of HPO-A < HPO-N < TPI-A < TPI-N. The O/C ratio was relatively high for TPI-N as compared to those for the other fractions. 1H-NMR analysis of the four frac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aromatic protons in HPO-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thers. The ratio of aliphatic to aromatic protons increased in the order of HPO-A < HPO-N < TPI-A < TPI-N. FT-IR analysis of the four fractions showed that HPO-A had greater aromatic C==C content whereas HPO-N, TPI-A, and TPI-N had greater aliphatic C–H content. TPI-N contained more oxygen-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than the other fractions.  相似文献   
818.
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研究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与重点,但目前的修复方法存在处理成本高、修复时间长、污染物矿化不彻底等问题,本研究采用电活化过硫酸盐氧化技术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通过循环伏安曲线分析验证电活化,考察了pH值、过硫酸盐浓度、水土比和电场强度对土壤中石油烃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000~27000 mg/kg的浓度范围内,电活化过硫酸盐氧化对石油烃的降解率为83.3%~98.7%,最佳条件为pH=7.0、过硫酸盐初始浓度为1mol/L、水土比1∶2、电场强度1.5V/cm。该方法能够实现土壤石油烃的快速高效修复,为石油烃的降解及有机污染土壤的原位快速修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理论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19.
为检验水成膜泡沫(AFFF)叠加灭火法的可行性,通过油烃池火扑救试验,分别对比不同风向和泡沫流量下AFFF叠加灭火法的灭火效能,油池燃烧过程由热成像设备实时记录。结果表明:相较于非AFFF叠加的灭火方法,AFFF叠加灭火法处置油池火的整体效能较高,符合油池火扑救要求。AFFF叠加灭火法具备如下优势:对泡沫灭火剂通用性强,灭火所需的低倍数、中倍数AFFF均可使用低倍数AFFF原液调制;具有良好的灭火性能,能够克服AFFF热稳定性不足的缺陷、提升AFFF的覆盖效果;能够提升泡沫延展性,使泡沫叠层达到油池远端的铺展覆盖。该灭火战术对处置燃烧面积较大的平面流淌火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20.
为探究氯代脂肪烃(CAHs)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的长效性及环境的长期响应,选择华北某废弃化工厂污染区,开展了生物刺激、零价铁(ZVI)-生物刺激耦合中试对照试验,系统对比了2种修复模式下CAHs的降解效率及地下水生物化学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修复后长达4~5a内总CAHs含量均降至50 μg/L以下,耦合修复策略提高了CAHs的整体降解效率且未出现浓度反弹,同时可更快速地改善地下环境,为潜在降解菌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两种修复方式对地下水细菌多样性的长期影响基本一致,均有利于向脱硫菌门Desulfobacterot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演化.最终生物刺激区总细菌数量高于耦合修复区约1个数量级,但后者地下水中的脱卤球菌属Dehalococcoidia数量(2.1~35)×103copies/mL反而高于前者(8.3~9.1)×103copies/mL,这更有利于CAHs的彻底脱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