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1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240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51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5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基于GF-1卫星图像、结合Merra-2气象数据作为辅助预测变量,构建了长三角地区基于ResNet50网络的PM2.5预测模型。其中气象参数可以为模型提供较为准确的PM2.5浓度基准,而GF-1图像能帮助模型更合理准确地预测PM2.5浓度的空间变化。利用十折交叉验证和测试集验证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模型的皮尔森相关系数R为0.948,预测PM2.5的RMSE为6.6μg/m3。反演得到分辨率为500 m的PM2.5浓度分布图合理稳健。GF-1遥感图像和ResNet50网络适用于PM2.5浓度预测,可以作为辅助监测手段,为长三角地区PM2.5热点识别、后续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62.
中国西部人为源NO2污染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臭氧监测仪卫星遥感反演获得对流层NO_2柱浓度数据,分析了2005—2016年中国西部地区NO_2污染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首先,根据NO_2污染的季节特性,剔除了自然源NO_2后得到人为源NO_2柱浓度信息;然后,利用小波变换分解方法对西部地区NO_2柱浓度的长期趋势和季节特性进行提取,并对比了东西部的NO_2增长情况;最后,结合经济社会数据分析了西部各省NO_2污染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发现,西部地区的NO_2浓度在2005—2012年期间呈快速增长趋势,西北各省份的增速均超过了10%a~(-1).然而,2012年之后,西部各省的NO_2浓度开始下降.结合"十二五"计划中的各省氮氧化物减排目标,发现大多数西部省份都较好地完成了减排任务.此外,煤炭消费是西部各省NO_2污染的最主要因素.然而,对于云南和四川而言,虽然水电发展替代了部分火电,使得煤炭消费增速减缓,但交通排放成为这两个省份NO_2污染的最主要驱动因素.西部地区是国家"一带一路"新战略的重要区域,本研究结果将为政府制定有效的控制排放政策,以及促进西部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63.
利用OMI遥感数据研究中国区域大气NO_2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肖钟湧  江洪  程苗苗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0):2080-2090
利用臭氧观测仪(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OMI)卫星遥感反演的NO2柱浓度数据,分析了自2004年以来中国地区对流层NO2柱浓度(TroNO2)和总NO2柱浓度(TotNO2)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的原因.中国区域平均TroNO2和TotNO2呈现上升的趋势,年平均分别增长了4.67%和2....  相似文献   
464.
基于高光谱遥感和HJ 1卫星的冬小麦SPAD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是评价其健康状况的重要农学参数,传统监测方法效率较低,旨在将田间监测和遥感技术相结合,探讨我国江汉平原地区冬小麦SPAD的遥感监测方法。研究选取湖北省潜江市后湖管理区为研究区域,利用ASD Fieldspec 3地物光谱仪和SPAD 502叶绿素仪在田间采集冬小麦冠层光谱和叶片SPAD,选取4种植被指数与叶片SPAD进行回归分析并构建预测模型。经模型精度检验,NDVI较适合对该地区冬小麦SPAD反演。然后将NDVI SPAD反演模型与HJ 1卫星影像相结合,进行研究区域的冬小麦SPAD反演,通过比较HJ 1卫星影像反演SPAD与田间实测值,经分析均方根误差(RMSE)为632。结果表明,利用NDVI植被指数模型能够较好进行研究区内冬小麦SPAD反演。实现了从地面监测到卫星遥感不同尺度的冬小麦SPAD反演,为大面积冬小麦SPAD监测提供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65.
卫星遥感反演京津冀地区2011-2017年氮氧化物污染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POMINO AMFv6反演构架和高分辨率WRF-CMAQ模拟资料重构DOMINO v2大气质量因子,开发了京津冀地区高精度NO2对流层垂直柱浓度卫星数据,并结合反演模型分析了研究区域2011-2017年NO2柱浓度及重点城市NOx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变.2011-2017年间,京津冀地区NO2柱浓度在北京-天津-唐山及石家庄-邢台-邯郸形成两个核心污染高值区,保定、廊坊、秦皇岛、沧州和衡水分布于东南部的污染背景中,构成污染次高值区,而位于西北部的张家口和北部的承德相对较为清洁,仅在对应的市辖区出现局地污染峰值.京津冀地区柱浓度平均水平在2011-2017年间下降了27.2%.2011-2013年间北京、天津、唐山和石家庄市的NOx平均排放强度分别为108.3、139.5、241.4和178.6 mol·s-1,而2015-2017年间下降至98.0、108.2、197.6和85.8 mol·s-1.基于卫星遥感手段的综合分析表明,2011-2017年期间京津冀地区NOx污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各个城市的改善程度存在差异,其中北京、唐山NO2柱浓度降幅明显低于污染核心高值区的其他城市,在下一阶段制订治理方案时应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466.
秸秆焚烧对南通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加强对秸秆焚烧的管理,通过对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夏冬收获季节卫星遥感探测的火点情况的统计分析,2004年-2009年夏冬收获季节南通市空气质量日变化趋势分析及典型秸秆焚烧日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小时变化趋势分析,得出秸秆焚烧对南通市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程度,掌握了南通市秸秆焚烧地域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467.
南黄海6.1级地震前热红外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6-11-09南黄海6.1级地震(震中位置31°50′N,123°06′E)的地震地质构造环境、临震卫星热红外异常与近地表大气增温异常等3方面进行研究。认为该震震前有较明显的热红外异常显示,并初步探讨了该区地震的临震近地表大气增温与卫星热红外异常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68.
基于Sentinel-5P卫星遥感数据,分析济南市2019—2021年夏季甲醛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对臭氧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夏季甲醛平均柱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2020年同比降幅最大为24%;甲醛浓度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市区及工业聚集的章丘区、济阳区和商河县,呈现由城市中心向外扩散的趋势;甲醛浓度受周边城市的影响,形成一条东西向的区域化污染带;甲醛对臭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臭氧污染轻度或污染初期,而氮氧化物的排放进一步加重臭氧污染。  相似文献   
469.
再分析数据能够提供多种历史气象数据同化产品,为了评估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最新一代ERA5再分析数据集估计的天顶对流层延迟(Zenith Tropospheric Delay,ZTD)和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产品在中国区域的精度,利用2017—2019年中国区域内14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地面监测站和89个探空站反演的ZTD和PWV数据分别对ERA5-ZTD和ERA5-PWV精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除青藏地区的站点外,ERA5-ZTD的精度分布较为均匀,平均Bias、RMSE和STD分别为-6.3 mm、19.3 mm和17.5 mm; ERA5-PWV的精度分布呈现西部内陆高和东南沿海低的趋势,平均Bias、RMSE和STD分别为0.3 mm, 2.9 mm和2.7 mm。此外,在研究2019年“利奇马”台风期间ZTD和PWV的时空分布中,提出了使用水汽到达时间差的方法定量估计台风的水汽移动速度。得到台风期间ZTD和PWV具有相同的空间分布规律,且移动方向与台风的移动路径方向是一致的,估计的水汽平均移动速度为12.4 km/h,与台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